你是否擁有一台令人羨慕的高階掃描器,卻在掃描黑白負片時一直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
利用掃描器掃描正片取得數位檔,只要透過IT8標準校正程序校正掃描器後,便能準確且有效的獲得數位影像
但是掃描黑白負片,卻很難用相同的設備,有效的軟體工具,來獲得良好層次的數位影像
換過不少知名優秀的掃描軟體,效果依然差強人意,無法獲得與放相效果相近的細節層次
筆者後來查閱了幾個國外專門研究負片數位化的網站,發現最大問題來自於掃描器硬體上的設計
現今設計生產的掃描器,都是針對正片掃描所研發的規格
正片為了符合透光投射的展示功能,其最大不透明度(最大濃度Dmax)被設計可以達到4.0
但是負片的預設功能就是曬印照片,其Dmax頂多2.8,少數含銀量豐富的黑白負片可以超過3.0
實際對應到相紙,超過濃度域2.2的負片,都需要加減光或改變反差,才能完整呈現底片階調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掃描黑白負片只用到掃描器濃度域的70%(2.8/4.0)
這70%又是以線性取樣的方式截取底片的明暗濃度,造成黑白負片的肩趾部(對應到相紙就變成暗亮部)的取樣壓縮
也就是為什麼你的藍天白雲朵朵,陰影下的石塊層疊,在照片上看到得層次,而掃出來卻糊成一塊的原因
筆者在此示範沖印店或非專業工作室所做的掃描流程
如果一開始不做任何調整,皆以掃描器預設最大濃度域下去掃描,我們通常會獲得下面這張圖樣
其色階分布圖會是如下所示,幾乎全部擠壓在右邊,而且中線左邊全無資料
我們稍做調整,將最黑定位在130,中間調取0.7的位置
我們可以獲得下面的圖樣
很明顯得,我們取得了一張暗部細節極差,亮部轉折欠缺層次的圖片,而且不符合拍攝現場的氛圍
這次我們調整一下參數,將掃描器的掃描濃度域設為自動,我們可以獲得下面這樣的圖樣
效果比什麼都不調整好上許多,不過反差層次依舊平淡
開啟色階分布圖來檢視
發現這次取樣層次比不做調整來的豐富許多,重新把最黑定位於55,中間調設在0.7
我們就可以獲得這樣的影像
雖然比較接近筆者當時拍攝的氛圍,但是只有中間層次是對的,亮部/暗部變得非常不自然而且生硬
與暗房放相出來的層次不能相比
對於這樣的掃描結果,筆者自然是無法妥協,明明是高品質的沖印,卻像是二流的技術水準
於是思索國外網站的研究報告,順著其脈絡再加以改良,終於獲得接近傳統暗房放相控制方法
首先,你要將掃描器設定為正片全彩掃描模式,沒錯,是正片全彩掃描模式,而且不做任何設定,以最大濃度全域來掃
你會獲得如同底片負像的原稿,你可以發現,影像檔有著非常豐富的細節與層次
色階分佈圖如下,你會看到最豐富的層次都落在中間部位
接著將負像原稿用負片效果轉成正像,你會獲得帶有色偏的圖像
再來便是開啟色相/飽和度,將飽和度設為0
至此我們就已經製作出一張含有黑白負片上完整色階與細節的圖檔
但要調整的類似放相結果,我們可以做以下的修正步驟
首先我們開啟曲線,設定增強對比
你可以將此動作視為類似相紙特性曲線的套用(非常講究者可以在此步驟精細調控)
再開啟色階分佈圖,此時你會發現色階已有斷階現象,這是曲線增強對比所造成的,但無損整體細節呈現
此時將最黑定位在47,中間調仍設為0.7
我們最終可以獲得如下的圖片,這已經非常接近筆者在暗房放相所獲得的結果
中間調層次非常豐富而柔順,亮部/暗部細節也沒有死黑/死白的問題
以上步驟我們再用另一張底片來做比較
負片掃描,全域濃度掃描,色階調整
負片掃描,自動濃度掃描,色階調整
正片掃描,全域濃度掃描,負片效果,調整飽和度,增加對比,色階調整
相信您不難發現其中的差異,以及整體效果
現在就抬出你的底片掃描器,嘗試看看吧!
註: 以上調整參數皆為自行設定,並非固定不變,請觀者依照自身底片條件斟酌調整
若依照上述操作仍然無法獲得良好的影像品質,建議您換家沖印店,先天不良是無救的
為尊重智財權,轉貼或引用本篇文章請加註原文刊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