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掃描高品質黑白負片(回文新增黑白照片掃描圖例)


你是否擁有一台令人羨慕的高階掃描器,卻在掃描黑白負片時一直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

利用掃描器掃描正片取得數位檔,只要透過IT8標準校正程序校正掃描器後,便能準確且有效的獲得數位影像
但是掃描黑白負片,卻很難用相同的設備,有效的軟體工具,來獲得良好層次的數位影像
換過不少知名優秀的掃描軟體,效果依然差強人意,無法獲得與放相效果相近的細節層次

筆者後來查閱了幾個國外專門研究負片數位化的網站,發現最大問題來自於掃描器硬體上的設計
現今設計生產的掃描器,都是針對正片掃描所研發的規格
正片為了符合透光投射的展示功能,其最大不透明度(最大濃度Dmax)被設計可以達到4.0
但是負片的預設功能就是曬印照片,其Dmax頂多2.8,少數含銀量豐富的黑白負片可以超過3.0
實際對應到相紙,超過濃度域2.2的負片,都需要加減光或改變反差,才能完整呈現底片階調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掃描黑白負片只用到掃描器濃度域的70%(2.8/4.0)
這70%又是以線性取樣的方式截取底片的明暗濃度,造成黑白負片的肩趾部(對應到相紙就變成暗亮部)的取樣壓縮
也就是為什麼你的藍天白雲朵朵,陰影下的石塊層疊,在照片上看到得層次,而掃出來卻糊成一塊的原因

筆者在此示範沖印店或非專業工作室所做的掃描流程
如果一開始不做任何調整,皆以掃描器預設最大濃度域下去掃描,我們通常會獲得下面這張圖樣


其色階分布圖會是如下所示,幾乎全部擠壓在右邊,而且中線左邊全無資料


我們稍做調整,將最黑定位在130,中間調取0.7的位置


我們可以獲得下面的圖樣


很明顯得,我們取得了一張暗部細節極差,亮部轉折欠缺層次的圖片,而且不符合拍攝現場的氛圍


這次我們調整一下參數,將掃描器的掃描濃度域設為自動,我們可以獲得下面這樣的圖樣


效果比什麼都不調整好上許多,不過反差層次依舊平淡
開啟色階分布圖來檢視


發現這次取樣層次比不做調整來的豐富許多,重新把最黑定位於55,中間調設在0.7


我們就可以獲得這樣的影像


雖然比較接近筆者當時拍攝的氛圍,但是只有中間層次是對的,亮部/暗部變得非常不自然而且生硬
與暗房放相出來的層次不能相比


對於這樣的掃描結果,筆者自然是無法妥協,明明是高品質的沖印,卻像是二流的技術水準
於是思索國外網站的研究報告,順著其脈絡再加以改良,終於獲得接近傳統暗房放相控制方法

首先,你要將掃描器設定為正片全彩掃描模式,沒錯,是正片全彩掃描模式,而且不做任何設定,以最大濃度全域來掃
你會獲得如同底片負像的原稿,你可以發現,影像檔有著非常豐富的細節與層次


色階分佈圖如下,你會看到最豐富的層次都落在中間部位


接著將負像原稿用負片效果轉成正像,你會獲得帶有色偏的圖像


再來便是開啟色相/飽和度,將飽和度設為0


至此我們就已經製作出一張含有黑白負片上完整色階與細節的圖檔


但要調整的類似放相結果,我們可以做以下的修正步驟
首先我們開啟曲線,設定增強對比


你可以將此動作視為類似相紙特性曲線的套用(非常講究者可以在此步驟精細調控)


再開啟色階分佈圖,此時你會發現色階已有斷階現象,這是曲線增強對比所造成的,但無損整體細節呈現


此時將最黑定位在47,中間調仍設為0.7
我們最終可以獲得如下的圖片,這已經非常接近筆者在暗房放相所獲得的結果


中間調層次非常豐富而柔順,亮部/暗部細節也沒有死黑/死白的問題

以上步驟我們再用另一張底片來做比較

負片掃描,全域濃度掃描,色階調整


負片掃描,自動濃度掃描,色階調整


正片掃描,全域濃度掃描,負片效果,調整飽和度,增加對比,色階調整


相信您不難發現其中的差異,以及整體效果
現在就抬出你的底片掃描器,嘗試看看吧!

註: 以上調整參數皆為自行設定,並非固定不變,請觀者依照自身底片條件斟酌調整
若依照上述操作仍然無法獲得良好的影像品質,建議您換家沖印店,先天不良是無救的

為尊重智財權,轉貼或引用本篇文章請加註原文刊載處
不錯的研究...

回家試看看

不過高品質不適合懶人

我的blog : http://www.flickr.com/photos/foxhuang/
建議版主,有空研究一下 ColorNeg,它不只是轉負片一流,轉黑白也是一絕,
你現在做的動作,它會以更精確的數學計算幫你完成

但前提是必須用正確的方式,完整的取得 16bit 線性化掃描原始檔,
這個類似 DSLR 的 RAW 檔,只是改為由掃描器產出

個人是先 SilverFast 正片 48bit HDR,再進入 ColorNeg,
ColorNeg 裡面能調整的反轉參數就很多了,更進一步還能模擬放相的相紙號數差異。


如果要快速,其實 SilverFast 直接出圖就行了,善用 SF 的各項功能 (尤其是 NegaFix)
出來的效果不但不會明顯斷階,且層次感一樣很豐富
blues_chen wrote:
建議版主,有空研究一...(恕刪)


謝謝建議,我會找一下來研究
不過寫這篇的目的,在於陳述掃描器的運作原理,如何把放相概念納入基本數位工具操作
而非拿套裝軟體寫寫中文心得報告

我個人是不太喜歡用色階分佈圖的方式來調整,缺點就是容易造成斷階
但為了遷就多數人易學的簡易操作(只要去設定最黑/最白兩端點,設定中間調來改變反差)
所以我才會用這種模式來鋪陳
如果是我的話,還是會用曲線直接拉出相紙特性曲線來套,雖然繁複,不過效果會更好
也不會造成斷階

SilverFast我也用過,確實是套優異的掃描軟體,但階調豐富不等於接近放相效果
畢竟直接以負片模式掃描,先天上就會形成階調壓縮的問題
如果想好好掃一張黑白影像,不要走捷徑,你會獲得更多品質
楊老師真是精益求精啊!!!

哪像我都不懂怎掃底片所以都只能直接放大後掃照片...

但掃起來還是沒原來照片的70%...
暗房裡沒有不可能 只有自己無能 http://tw.myblog.yahoo.com/daguerrelab-maxchen/

infoto wrote:
你是否擁有一台令人羨...(恕刪)



我門這種門外漢的只能在路過的時候拍手~~~各位大師加油啊~~~
我韃韃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我 不是歸人 只是個過客
Maxxchen wrote:
楊老師真是精益求精啊...(恕刪)


陳老師客氣了

不過掃描黑白反射稿的相關文獻已經非常完整
我就不再東施效顰寫文,晚點再貼對照圖組
Paul Roark寫的這篇Making a B&W ICC with a Scanner您可以先參考看看

重點只有一個,就是使用Q-13與照片一起掃描
Q-13當作校正標靶,將檔案中的LAB值調整到對應的黑白階數位值
做完就可以獲得原有照片95%的檔案了
剩下5%數位斷階沒辦法呈現的,留給願意親眼看照片的人享受了

Fox_huang wrote:
不錯的研究...回家...(恕刪)


非常同意 ~

不過還是忍不住要問一下 ...
這樣掃一張要花多久時間 ?
Alan0123 wrote:
非常同意 ~不過還是...(恕刪)


基本上,掃描時間因掃描器的規格/底片大小/解析度/是否多重掃描而異
短則30秒,長則10分鐘都有可能

至於後面的步驟,如果寫成自動流程用photoshop的批次處理
每張好像不用1秒(不過這個也是因檔案大小/電腦等級而異)
建議最後一個色階分佈調整採各別調整
畢竟氛圍這種東西,還是眼睛看過才準

掃描本來就很花時間
我用microtek 8700的機器來跑
135整捲全掃,大約2小時
120整捲全掃,大約1小時
而沖印店的底掃機,135整捲掃大概是15分鐘,但是整台報價是100萬

所以不要嫌人家掃描收很貴,一切都是時間成本阿
照著樓主的方式試了幾張,像是改裝了引擎晶片,把底片上的細節都榨出來了,高光與低光的階調好多了,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感謝樓主的分享。
只是,我發現最後階段的對比調整,似乎會讓粒子變粗很多。不知是不是軟體的因素,我用的是GIMP。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