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好,

小弟最近在使用FE2時,遇到了一個瓶頸~

就是在樹蔭下(枝葉扶疏的樹蔭,陽光會透進來,或是拍攝景物在樹蔭下,拍攝者站陽光中)

以及在屋簷下(拍攝者和被攝者都在屋簷下,陽光由拍攝者後方射入,或是拍攝者在陽光中被攝者在屋簷下)

在以上兩個情形下,依賴FE2之測光拍攝後,發現都會有嚴重曝光不足的情形,

小弟爬文後知道,NIKON此相機的測光是中央重點測光,這種測光方式小弟實在很不熟析

所以想請問各位前輩,這樣的情形是否有什麼技巧來修正?

小弟目前是用AIS 50mm F1.4標準鏡(剛買的老境),請問是否需要加裝遮光罩?

謝謝各位大大不吝告知~~
不曉得你有沒有用過數位機?

以數位來說, 中央重點測光在不同場所要+-EV

常聽到的口訣就是"白加黑減"

至於要+-多少, 數位機可以先拍一張試看看, 底片機就只能靠經驗累積了

不然就是去買測光表囉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ghtemplar/
老相機要用老方法, 教你如何局部測光(已經忘記正確的稱呼了)

相機盡量逼近被攝體, 讓被攝體充滿整個取景框. 依曝光值調整正確的快門速度與光圈, 再退回正式對焦取景.

當然這樣的方法只適合可以接近被攝體的場合. 如果中間隔了條河, 你就要考慮要不要游泳過去或是回去買個可以點測光的測光表. 不然真的要靠經驗值來加減曝光量, 底片在這方面有很高寬容度.

ladiosgenechiwu wrote:
各位前輩好, 小...(恕刪)


意思是
1.逆光
2.前景和背景的反差很大

FE2有EV補償,請善用。
至於補償多少才是你想要的,是經驗。
雖然我有很多自動(A檔)機
但是拍攝時覺得還是用M檔最可靠
歡迎到寒舍坐坐 http://tw.myblog.yahoo.com/mibo-house

卡爾文@01 wrote:
老相機要用老法, 教...(恕刪)


喔喔喔

受教了

下次來試試看

要不然我拍出來的也像樓主所描述的樣子

一片灰暗
對畫面亮度分布的平均處測光

簡單講是這樣,但是做起來很難= =

SilverEarth wrote:
對畫面亮度分布的平均處測光

測完光之後再取平均值 ^^

如果懶的用測光表 這是最好的辦法!

傳說中的變態大色魔。
他們的測光是[偏重中央平均測光]
您景觀窗中畫面上的那個大圓圈裡面 60%, 其他部分40% (其實跟整個畫面都來平均計算,差不太多)

反正是 (A) 主角是白的 就多曝一點 反之亦然
全靠經驗 但並不難(除非非常複雜的情形) 照個三五捲 就 ok 啦

如果很仔細
那準備一張灰卡 跑到被照的主角附近 給它測光就搞定啦 (原理簡單要精通其實還蠻難的....)
或許可以試著將一隻手舉起,對自己的手背測光(手背佔滿畫面,有無對焦皆可),之後再對焦拍攝..

鏡頭能加遮光罩,就盡量加遮光罩。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