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剛到貴寶地,來插花一下,請各位前輩多指教.
詳情請參閱本人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yellow-td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NIKON 微距器材使用之變型及局部器材的自製
嗯~我知道把蛇腹跟近攝環再搭配上70~180 Micro 這樣的接法是跟一般微距器材的使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的,基本上在延伸長度這麼長的情況下會面臨到三個問題,首先當然是失光嚴重,從觀景窗看被攝物幾乎是全黑,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才自製了補助照明的輔具,讓被攝物可以充分的在觀景窗內被看清楚,等對完焦後照明燈關閉,用AR-10雙動快門線+MC-25轉接線做機身跟鏡頭的聯動還有啟動雙閃燈的拍攝(這方面不再贅述).
另外這樣的接法70~180 Micro 的 zoom lens 的功能會近乎消失,在這樣的情況下70~180 Micro 的變焦功能可視為定焦鏡的另一個對焦環,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70~180 Micro 會變成有兩個對焦環的定焦鏡,這樣在使用上不見得會比蛇腹前單純加一顆定焦鏡在對焦上麻煩,個人反而覺得在使用上提供了另一種便利.
最後,因為器材接好之後將近4公斤,而且重心全部在前半段,所以會有垂頭的問題,這樣是沒辦法拍的,因此雲台改用manfrotto 400型齒輪式雲台解決器材垂頭的問題.
這一切都是個人為了提高放大倍數所想出來的怪點子,由於組裝起來體積龐大,也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在戶外使用移動不方便,再加上是使用底片,所以在拍攝速度上也跟不上團體的攝影活動,是其很大的缺點,所以個人都是單獨活動比較多.
請問這樣可以有多大的放大倍率?
sub1_ccu wrote:
路過貴寶地,來插花一...(恕刪)
不知樓主要拍什麼題材,需要多大的放大倍率?

您可以試試鏡頭倒接環接廣角鏡,可以獲得不錯的放大倍率~

Zoot wrote:
請問這樣可以有多大的...(恕刪)


Zoot 大:

這麼做放大倍數大概可以到6:1左右.
痔瘡 wrote:
不知樓主要拍什麼題材...(恕刪)


痔瘡 大:
這麼做放大倍數大概可以到6:1左右.

我想拍蝴蝶翅膀上的花紋特寫.

鏡頭倒接環接廣角鏡,可以獲得不錯的放大倍率~

其實剛開始想拍微距攝影的時候,我也想過這麼做,可是看了"潘建宏"先生所著的攝影天地間這本書內近接攝影篇章內提到的兩種器材使用方式.
一:" 倒接鏡頭的缺點和蛇腹一樣,會喪失鏡頭與機身的連動功能,造成構圖與對焦上的不便,所以倒接鏡頭只適合架設在三腳架上或室內使用,並不適合機動性的拍攝.另外,由於鏡頭反轉,鏡頭的後緣直接面對景物,鏡片極容易受到傷害,以及產生滲光的問題."
二:"使用蛇腹跟近射環越多,所需要補償的光線也就愈多:同時,繞射的問題也將更嚴重而降低了畫面的解析度."的內文之後,在經過考慮之後最後就沒有用這種方法,而採用現在的方法,但是在器材上的採購上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因為AR-10雙動快門線跟MC-25快門轉接線非常難買,以致於蛇腹的使用停擺了好久,直到最後買到了AR-10及MC-25才解決.
不過,即使最後湊足了整套器材是很高興,可是拍攝的困難度也因此倍增,成功率也變得很低,所以外拍時蛇腹帶是會帶啦,但是並不是每次蛇腹都會拿出來用的.


註:以上關於器材使用的一及二的內文節取自"潘建宏"先生所著的攝影天地間內的近接攝影篇章.

Hi....

真佩服樓主契而不捨的研究精神, 且單是器材架設感覺宏偉,..佩服.

小弟淺薄經驗提出...

(1)拍此類題材還是以數位機較方便,
一來可以馬上修正曝光及閃燈量, 再者數位機 APS-c還可*1.5倍放大率.
(2)以鏡頭 200mm前端再倒接 50mm, 即可獲得 4倍放大率,
再經數位機*1.5, 可達 6倍放大率, (算法錯誤請指正)
(3)以此組合架構機動性更強, 拍昆蟲成功率增加許多.

淺見.... 參考.
謝謝

Nikon D90+
AIS 135mm F2.8 + AIS 50mm F1.4
或 AIS 200mm F4 + AIS 50mm F1.4



















It is my BLOG : http://www.wretch.cc/blog/jastatw


THX

jastatw wrote:
Hi....真佩服樓...(恕刪)


強大!
太厲害了
我是Hiroyuki

jastatw wrote:
Hi....真佩服樓...(恕刪)


那蒼蠅變得好可愛喔
請J大Po出實際鏡頭轉接樣子..... 參考參考
jastatw wrote:
Hi....真佩服樓...(恕刪)


jastatw 大 :
您太客氣了,讓我有點不好意思說.

其實6:1只是大略估算啦,或許實際放大倍數還要更大一些,因為試拍片還沒拍完一捲也還沒送洗,所以沒有樣張可看,真是不好意思.

話說您拍的照片真不錯啊,給您拍拍手.

說到換成數位相機,小弟還一直在猶豫中,儘管已經跟同事討論好久了,可是還是很猶豫,同事一提到這事每每就感嘆說連公司的播出器材都要從SDI格式轉成HD格式了,我卻還食古不化......
其實說穿了,原因就只是因為成像原理的關係,這方面小弟只略知一二,所以不敢在各位前輩面前搬門弄斧.

您所言甚是,您說的我會慎重考慮,要不然每次揹一大票器材出去拍不到幾張還累個半死總也不是辦法.

哈哈哈哈.

sub1_ccu wrote:
其實剛開始想拍微距攝影...(恕刪)
這本書我也有買耶
樓主真的很厲害,不過這樣的組合似乎不太方便拍會動的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