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機分享) 蔡爺爺的防潮箱 - 我家也有半格機之 Fujica Half 1.9

很久沒在這發新文章, 分享一下最近一次家中的老機開箱


(這張照片是Fujica Half 1.9 拍攝, 1970年代, 底片狀況有點糟糕所以掃描已經很難調回來)

父親和我的話不多, 但他教我用相機的過程始終是我記憶中少數鮮明的互動片段

這幾年因為重拾底片攝影的熱情, 連帶的想把家裡小時候的底片重新底掃整理... 看底片時才發現家裡曾經有過半格相機

說來有趣, 在此之前我一向對半格機有點興趣缺缺, 總覺得玩底片的人只有越玩越大, 豈有越玩越小(張)的道理?

我從父親那得到第一部相機Minolta SR505已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 這部相機至今我仍偶爾會使用.
老二滿月回老家的時候, 我碰巧問起爸的另一台相機 -- 那是一台Nikon FG-20, 算是我印象中家裡最後期的單眼相機了. 這部相機因為年代比較近, 我之前並沒有從父親那裡把相機接收過來, 直到最近因為陸續有了幾顆Nikkor 手動鏡因而想起這件事
沒想到他拿出來的除了FG-20以外還有一個老掉牙的皮套



我第一個直覺就是這可能是那一部半格機... 那老掉牙的皮套也喚起了我片段的記憶
記憶中我沒有看過這部相機從套子裡拿出來過, 小時候在爸媽房間衣櫥裡看到幾次, 一直以為他是一支閃光燈之類的



父親告訴我, 這部Fujica Half 1.9是40幾年前買的, 當時約合台幣兩千元, 算是相當貴重了

對於Fuji 和半格機雖然我是完全的生手, 但畢竟玩過六七十部底片相機的我也總算可以勉強僭稱有點閱歷, 看到這個規格便知道她來頭不小

進一步查了資料之後, 才發現這是一部1967年的相機, 也是Fuji在60年代中幾部半隔機中後期的集大成之作



1.9的大光圈, 3.3cm的焦段在半格機上面轉換成135全幅應該是43mm左右
光電式測光(非常大的硒測光板), 快門先決式的設計, 鏡頭部的光圈與快門是連動的, 單獨調整光圈的方式是圖左上方的圓鈕, 這讓我想到Contaflex Super



非常扁平的鏡頭部, 機頂左方是回片桿, 外圈是自拍器發條, 往右依次是閃燈座(冷靴), 快門釋放鈕, 過片桿



機背左側是背蓋鎖, 上方由左至右是自拍器開關, 觀景窗, 底片指示



機底是迴片鈕, 計片器, 腳架螺絲孔



對焦方式是區域估焦, 操作上使用類似RF的對焦把手, 從觀景窗內可以看到近, 中, 遠景的指示顯示在左方, 右方則是測光指針顯示區域, 中間可以看到外部光圈與快門的指示數字, 這種設計就算在許多單眼相機上面都未能做到

令人驚訝的, 除了區域估焦這個小缺點 (也許是因為連動測距機構會與輕巧的機身設計牴觸) , 這部小相機幾乎把所有的功能都完備了.
然而沒有精確的對焦機構也因而讓1.9的大光圈失去大顯身手的機會

這部相機的操作十分流暢便捷, 右手拇指扳動上片桿, 因為是半格機, 過片行程短而俐落. 取景時, 左手調整區域估焦的對焦撥桿, 右手食指調整光圈, 因為光圈與快門數字都能夠在觀景窗內一目瞭然, 所有動作可以在不離開觀景窗的的狀況下完成.

用過了這部相機之後我才開始得窺半格機的迷人之處, 雖然沒有接觸過有名的PEN或其他機種, 但是對於這樣輕巧俐落的snapshot方式, 直式構圖, 加上彷彿裝上源源不絕的彈葯的充實感, 在在都讓人心情愉悅而不知不覺得按下更多快門

這部相機外觀雖然有點殘舊, 但機械上一切都很正常, 自行簡單清潔一番之後我就裝了底片拍照了, 沖出來的結果看來, 除了測光已經失效外, 相機仍屬堪用!

以下實拍照片拍得十分慘烈, 因為很久沒有採用區域對焦(估焦)來拍照, 幾乎可以說是糊成一片
不過慶幸的是, 這部相機還能夠正常操作, 變成我的收藏之一

以下使用Kodak UltraMax 400















常有攝友感嘆自己怎麼沒辦法從倉庫翻出甚麼好東西, 也有更多朋友上網想要了解自己翻出來的老傢伙還有多少"殘值", "市值". 相機這種載具盛裝的有太多是持有者點點滴滴的生活回憶, 價值該怎麼估算又何嘗容易?
希望這篇文章也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

另外~ 找時間回家跟家人聊聊天吧
steven1974 wrote:
常有攝友感嘆自己怎麼沒辦法從倉庫翻出甚麼好東西, 也有更多朋友上網想要了解自己翻出來的老傢伙還有多少"殘值", "市值". 相機這種載具盛裝的有太多是持有者點點滴滴的生活回憶, 價值該怎麼估算又何嘗容易?
希望這篇文章也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

很棒的老相機分享!!

圖多,內容充實+5~


qovop wrote:
很棒的老相機分享!!...(恕刪)


感謝, 之後會再拍攝也繼續補上更多照片, 也練一下泛焦拍攝
真棒!135半片幅的好處之一就是在於輕鬆拍攝無負擔
估焦可以是缺點也可以是優點,了不起就縮一點光圈即可
同時期同類的競爭者大概是Canon demi系列和Pen D系列
我玩過Canon demi之後,反而Pen F更少出勤了(其實也和無測光有關)
如果不嫌麻煩再加個小測距儀,就更無往不利了~哈哈
銀鹽集散地 http://momoko.ws/film blueghost'blog http://blueghost.net/blog

steven1974 wrote:
很久沒在這發新文章,...(恕刪)


+5
樓主拍得很有味道呢!
有回憶的相機是最棒的!!
很多事情都是沒有意義卻又意義深遠
感謝大家的欣賞
如我文中所說, 半格機對我算是相對陌生的機種, 隨手盲拍蒙大家包含
之後如有新的照片會再與大家分享, 希望那時可以掌握更多竅門
真的要多和家人聊聊,
您這一發文,
我也才想到,
我爸也有一台半格機,
一捲36張的底片可以變成拍72張照片,
在沒有數位相機的年代,
可說是省錢的好幫手哩!

jimmyyeh2009 wrote:
真的要多和家人聊聊,...(恕刪)


真巧, 希望你也可以跟那一部半格機再續一段歷史喔!
樓主爸爸整個超fasion啦~
附上一張我爺爺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