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十多年前那時我在網上看著這台相機的介紹, 不知怎的突感一陣昏沉, 再回神發現手上已經拿著T3

從未離開的王者 CONTAX T3
從監視攝影機, 到智慧型手機, 身在這個鏡頭比人還多的時代, 攝影的基本意義是否跟著改變了? 我曾經在一個捷運站出口發現一共有九支攝影機正對著同一個電扶梯口. 根據多年前IG的一個統計,全世界每天被電子產品產生並上傳的照片多達九十億張, 這代表了影像的出產已經可以接近零成本,一個大媽去一趟天元宮也許就能帶著二百張照片回家, 那為什麼, 像CONTAX T3這種傳統底片機身價卻能夠飆漲七倍呢? 就因為權志龍也拿嗎



首先, 底片的復興有幾個重要推手, 一是幾年前的LOMO潮流,有點類似VINYL黑膠文化的復活, 第二個則是社群網站的推波助瀾, 在二十年前數位相機正在掀起革命的時候, 網上只有如DC VIEW這種發燒友聚集地還有人在討論新的高階底片機, 這也是為何現在瘋迷底片機的多為二十世代的年輕人, 老人則普遍認為數位相機,智慧手機方便太多了, 能夠再把底片拿出來用的, 多半只是玩一個情懷
LOMO潮流跟黑膠文化, 二種都是藝術的媒介,一個是影像藝術 一個是聲音藝術, 人的大腦是很有趣的, 當完成一件事情時, 有時候過程比結果對大腦的影響更多, 太輕鬆就能完成的事情, 大腦傾向於不放太多精力在那上面, 於是開創性就變得愈來愈稀少, 當一切東西都變成數位化,在一瞬間就能完成時, 我們對事物的感受性也會跟著降低. 舉個例子, 這個時代, 只要將藍芽耳機戴上, 手機按播放, 音樂就自動播出來了 , 但是有多少人還花時間閉著眼好好享受音樂了呢
所謂的LOMO文化 黑膠文化 其實有更深層的意義, 這些年輕玩家也許不一定有察覺, 但對出生就是數位世代的人來說, 物理性的操作能夠刺激大腦使人上癮的其中一個原因, 是它讓人們有機會理解事物運作的邏輯和因果方法, 而不純然只是"酷"或"跟人不同" “我的style", 數位化雖然方便, 卻是軟體與晶片在背後運作, 使用者不容易感受到製作者所投入的工藝和靈魂, 這些只有在老東西身上找的到, 並且數位化追求的是對一切結果和率效的優化, 這會造成最後大家必定都走到同一條路上, 所有的東西都做的一模一樣, 看看現在的智慧機便知
高階底片相機之所以重新被年輕人挖出來, 如今來看也是必然的, 你的手機中也許有幾千張照片, 但是你會不會把那些垃圾印出來, 甚至錶框, 掛在牆上欣賞呢? 你問過自己為什麼嗎
我的T3所幸是很久以前就入手的,當年二手也只要萬把塊出頭, 從我真正開始了解這些曾經的品牌大廠的歷史, 才懂得欣賞像T3這樣的高階底片機到底好在那裡,為何如今能擁有這樣的身價

加上TLA200

裝上濾鏡和遮光罩
T3擁有犯規的擴充性和頂級光學品質, 什麼樣的隨身機, 能讓你又加濾鏡遮光罩,又外接強力閃光燈,而且還是自動控制出力的TTL式!? 你去找找看還有那台機子有, 我讀書少,我真的不知道
限量是殘酷的,停產是無奈的,T3的飆漲,除了自身頂尖的性能,還有壞一台就少一台的悲哀,所幸日本相機在電子方面屌打德國不是打假的, 我所遇過的問題也只有俗稱的瞇瞇眼, 鏡頭前的保護門簾閉合動作不良, 花一千元送修搞定, 通常它是合不上, 而非打不開, 所以就算你不想修, 其實也不影響拍照, 但我這種龜毛主義是無法了, 其它像什麼排線斷掉我真沒遇過, 就算碰到了, 因為康泰時太火熱了, 不少廠家還願意找替代零件作維修的根本不用擔心, 真要說有什麼缺點, 那就是不能換鏡頭, 不過CONTAX很貼心, 你想要換鏡的,買G系列吧,康泰時宇宙一進去就別想出來, 全系統光學都是蔡司鏡T鍍膜, 懂點相機的都知道這什麼意思, 光學巨人的頂尖, 他的前方已經沒有其它人, 用就對了, 照片如果拍的不好看,你也沒機會怪罪器材不好了
我自己帶它出門其本上有二種習慣, 一是用短手繩時刻抓在右手上, 二是用EVER READY CASE,掛在脖上,拍時也能有保護不怕掉落, 底片則大方用最頂級的底片, T3的測光非常準, 餵E100正片也不怕失敗,鏡頭發色也比T2明亮鮮艷,我不愛T2那種整個都暖色,死氣沉沉的照片
這種隨身機還有很大的優勢,就是路上抓拍也不會讓人有戒心,過片聲音小到幾乎聽不到, 輕巧的身形還能放在口袋中
你會想要找捲片槽有兩個牙的版本 想比於一個牙 不容易磨損 造成進片不良 俗稱雙齒版
基本使用說明如下










下面直接看實拍
Kodak E100













Kodak Color 200 Plus













<img
src="//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102/mobile01-f953a6a7806c4afef68367d0f9df722a.jpg" />
<img
src="//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102/mobile01-68c7ad8f07c811eddbf3179a4ab2164f.jpg" />





Kodak Proimage 100

































































這些只是百分之一不到的照片而已,但是貼得太累了,先到這邊吧,T3恐怖的地方也是殺底片太過容易,不知不覺就把底片像子彈一樣射光光,可以看到, 不論是大逆光或是低光環境 ,T3都處理的非常恰當,閃燈全力狂開,也完全不用擔心曝光問題,成像也都非常自然,這也是歸功於T3 有TTL的閃光設計,解析度在100度底片的細膩顆粒下,完全不輸現代鏡頭,成色更是輕鬆寫意的完美極致
有的人會說這台相機是王者歸來,但在我們這些老玩家心中
王者從未離開
如果你還在猶豫一台輕便相機真的值得你花五萬元去擁有嗎
我只能說在康粉的心中,這台相機是再多錢也不會賣出的,康泰時的王朝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但它留給我們的聖物永遠也無法被取代
分享此文:
點這
Related
康泰時 CONTAX G1 2021 測評
富士 Fujifilm Tiara Zoom 2021 測評
OLYMPUS OM1 2019 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