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弟了解到 RAW檔的本質後心中有些問題,可是爬文好像也沒找到我要的答案,
那小弟就用條列 的表達小弟的思緒邏輯與疑問,希望能有大大能解惑
1. RAW 就是不任何處理直接紀錄由感光元件所儲存下來的資料
2. 那(舉例)D300的RAW檔與D5000的RAW檔,在同樣環境, 同樣鏡頭,同樣設定下兩者應該會得到相同的RAW檔,因為RAW是不經任何處理的最原始檔
3. 如果拿D300 VS D5000的JPG來比較當然可以一眼看出差異,D300勝出,那是因為D300比較貴也就是他的處理能力與處理效果較佳
4. 現在如果拿兩台的RAW來後製的話,既然兩台的RAW是一樣的,那為何要買高階的機身,反正都要後製,只要我能拿到 RAW就可以後製出自己想要的照片,可是這不符合邏輯
5.那既然可以用後製方式處理,那怎沒專業像機只輸出 RAW供攝影師作後製,就不用像機內處理為JPG,這樣不是有可能可以減少體積,減少重量,減少成本嗎
6.第五點的想法不就是跟以前膠捲底片的想法一樣嗎?我們拿底片去沖洗,就等於是拿RAW檔給沖洗店一樣嗎?不管是機器或是人工沖洗底片後得到我們真正拿到的照片,而現在是利用電腦的力量來數位處理得到我們想要的照片
7.那到底兩者RAW有沒有差異,差異大概在哪,能用肉眼看出嗎,那這樣的話誰要買高階的機身呢
以上 寫的 小弟也一頭霧水 希望各位大大能了解小弟的意思,如果 哪表達不清楚 小弟再來補充
也希望 各位大大 能幫小弟解開這疑惑
不同機身,有差別的不只是那塊感光元件,還有電子部分的處理、速度、以及廠商的市場定位等。
同樣一塊感光元件,一台可以每秒連拍 8 張、金屬機身,另一台每秒只能 2 張、塑膠殼,價格跟目標市場就不一樣。
以下純粹就感光元件的部分來分享
alexchen1212 wrote:
1. RAW 就是不任何處理直接紀錄由感光元件所儲存下來的資料
還是有經過演算法的處理與修正,並非不經任何處理。
alexchen1212 wrote:
2. 那(舉例)D300的RAW檔與D5000的RAW檔,在同樣環境, 同樣鏡頭,同樣設定下兩者應該會得到相同的RAW檔
感光元件如果不一樣,就有點類似底片機,同樣的設備跟環境,用不同的底片,拍攝出來也會有差異。
就算是一樣的感光元件,演算法也可能不同,結果的 RAW 檔就不一樣。
像以前,柯達底片偏黃、紅,富士底片則是綠色的表現比較好,就剛好跟他們底片的紙盒色系一樣。
就算同一系列的底片,不同 ISO 值,粒子粗細、反差、階調的呈現也會不一樣。
就算同一系列的底片,不同批號都可能有些微差異,所以職業的做法是同一批買大量,才能控制品質一致。
alexchen1212 wrote:
4. 現在如果拿兩台的RAW來後製的話,既然兩台的RAW是一樣的
同上面,兩台的 RAW 不一樣。
alexchen1212 wrote:
5.那既然可以用後製方式處理,那怎沒專業像機只輸出 RAW供攝影師作後製,就不用像機內處理為JPG,這樣不是有可能可以減少體積,減少重量,減少成本嗎
處理成JPG,靠的只是那一顆或幾顆晶片,拿掉這功能也許可以減少 1平方公分 或 2克 的重量,有需要嗎?
減少成本,個人推測是轉換成 JPEG 的晶片組或演算法,應該已經是稀鬆平常的技術,所需的材料成本,也許只是幾塊錢或至多幾十塊。
廠商省下這些微不足道的部分,相對的使用者少了 JPEG 的好處(瀏覽相對快速、檔案體積相對減少),應該沒人想這樣幹。
數位機背,通常用在棚內,影像檔案的即時處理跟篩選速度相對來說沒那麼重要,是有可能只輸出 RAW 或 TIFF,但不確定,留給樓下的回答。
掃垃圾 倒垃圾 / Shot down ★★★★★★★★★★★★★★★
我沒有惡意而且不是針對你也不是針對他更不是針對任何人或動植物、礦物、無機物
alexchen1212 wrote:
最近小弟了解到 RAW檔的本質後心中有些問題,可是爬文好像也沒找到我要的答案,
那小弟就用條列 的表達小弟的思緒邏輯與疑問,希望能有大大能解惑
1. RAW 就是不任何處理直接紀錄由感光元件所儲存下來的資料
2. 那(舉例)D300的RAW檔與D5000的RAW檔,在同樣環境, 同樣鏡頭,同樣設定下兩者應該會得到相同的RAW檔,因為RAW是不經任何處理的最原始檔
3. 如果拿D300 VS D5000的JPG來比較當然可以一眼看出差異,D300勝出,那是因為D300比較貴也就是他的處理能力與處理效果較佳
4. 現在如果拿兩台的RAW來後製的話,既然兩台的RAW是一樣的,那為何要買高階的機身,反正都要後製,只要我能拿到 RAW就可以後製出自己想要的照片,可是這不符合邏輯
5.那既然可以用後製方式處理,那怎沒專業像機只輸出 RAW供攝影師作後製,就不用像機內處理為JPG,這樣不是有可能可以減少體積,減少重量,減少成本嗎
6.第五點的想法不就是跟以前膠捲底片的想法一樣嗎?我們拿底片去沖洗,就等於是拿RAW檔給沖洗店一樣嗎?不管是機器或是人工沖洗底片後得到我們真正拿到的照片,而現在是利用電腦的力量來數位處理得到我們想要的照片
7.那到底兩者RAW有沒有差異,差異大概在哪,能用肉眼看出嗎,那這樣的話誰要買高階的機身呢
幫忙回答一些

1.
照道理RAW是感光元件的原始資訊
但並非完全都沒經過處理. 只能說它一般可以越過機身大部分的處理程序
2.
同上. 這兩台的感光元件如果相同. 那RAW也會很接近
但不敢說是完全一樣
而且RAW的可調整空間很大. 即使來源有些不同也無妨(或很難察覺)
到底廠商在裡面動了什麼手腳. 可能只有廠商自己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
除非感光元件有革命性的進展. 或與眾不同的設計(例如FOVEON X3或superCCD一類)
現階段各廠牌各機身的RAW. 大家都是大同小異. 差不到哪裡去
4.
高階機身提供的性能面. 主要在於硬體的部分
更快的對焦
更快的連拍
更堅固可靠的機身結構等等
如果只純粹論影像本身的表現. 如果你用RAW自己處理對比色彩表現. 都跳過機身處理的話
頂級機和入門機在這裡反而是差異最小的部分
5.
縱使很多人都只拍RAW. 機身直出JPG還是有人用得到
每個人有自己的拍攝方式和作業習慣
對單眼相機而言. 佔體積的部分主要都是光學元件
處理晶片可以作的事很多
即使你不用機身JPG. 它還是一塊在那裡. 省不到什麼空間

7.
RAW多少會有差異. 沒人敢說兩台不同相機的RAW會完全一樣
但相對於RAW的可調整空間而言
這個差異幾乎可以忽略
而且RAW本身就有很多參數是未定義的
不同軟體以不同預設值去開啟RAW. 所得的結果都不一樣
RAW彼此間的差異....個人覺得並不容易準確評估
以上一些個人看法
參考看看
-
看一下這篇
小駱 你在哪裡 姐姐找不到你 心都碎了
可以的話,討論之餘,去幫那個樓主打氣一下,好心會有福報的
感謝各位
掃垃圾 倒垃圾 / Shot down ★★★★★★★★★★★★★★★
我沒有惡意而且不是針對你也不是針對他更不是針對任何人或動植物、礦物、無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