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chen wrote:
我相信不是沒有,只是不多或是很少而已
如果這樣,拍了三年,增長的只有相機使用的熟練度,還有構圖有自我的風格而已
真正的攝影觀念了解多少,我想應該少到可憐吧

我為何會這麼說.....因為這都是發生在我身邊朋友身上
我身旁的朋友,有不少人也玩攝影三五年了
也有人在接一些CASE了,但是對他們而言,啥是EV、為啥測光要加減EV,
甚至說還有人對於曝光30秒跟45秒這之間差了多少EV都完全不了解,甚至還說出EV是白減黑加這種外星語。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些都不重要,只要知道拍的出好構圖,其餘的回家再做調整吧
你認為這樣的玩家,會贏的過傳統玩家嗎??(以上皆為親身經歷)


就如您說的. 這樣精密控制的數位玩家不多
不過傳統玩家能玩到這個程度的
也不會比較多吧

結論似乎跟傳統或數位無關. 跟人比較有關


以我自己的經驗
數位一開始入門的時候. 量就是進步的指標.
拍的夠多. 起碼熟練度多少會進步.

但是走到一個程度. 就要減量. 增加作品的質.
這個時候拍太多
反而妨礙思考和觀察

而走到這個時候. 拍的不多. 但是張張滿意的時候. 使用數位或傳統就幾乎沒有分別了
Nuckls wrote:
你舉如此極端的例子根本沒有說服力好不。

如果要惡搞攝影比賽,cg界有的是能做出這種所謂真實眼神的年輕人。

攝影的低門檻根本不用否認,為甚麼要用額外的無敵技術去將簡單的一門藝術異種化?


攝影確實是低門檻
但是絕不簡單

首先技術面的東西要懂. 軟硬體設備. 技術. 一直都在更新. 要不斷向前追

再來美學觀念. 攝影理論. 藝術史. 攝影史. 觀念面的東西也一樣都不能缺

環環相扣

所以我覺得攝影進來容易. 要精通很難.

無情者傷人命、傷人者不留命。想不到最後無情者是我,傷人者仍然是我。


>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有哪台相機放上這樣的『瘋狂包圍曝光』……
>定一個範圍,
>範圍內的可能性全包了,
>回去再慢慢挑,
>配合十幾二十FPS的連拍……應該很好用……
>反正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拍的時候,這也是很有效很方便的方式……

>連事後分析優劣和其他可能性也很方便


『瘋狂包圍曝光』…連事後分析優劣和其他可能性也很方便… ^^ 我喜歡這種說法
『瘋狂包圍曝光』…對數位像機廠商來說 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最好連『包圍式白平衡』也設計進去

拍攝後數位像機 全自動連拍三十張照片『瘋狂包圍曝光』+『瘋狂包圍式白平衡』
拍照更省時省事 連測光也省下來

幾百塊 2G CF 記憶卡 能夠拍攝1000 張照片

op9076 wrote:
>配合十幾二十FPS的連拍……應該很好用……
>反正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拍的時候,這也是很有效很方便的方式……


恕我直言

既然已經不知道怎麼拍
即使放任相機幫您決定. 拍了二三十張回去.
您一樣無從選擇起

如果您知道怎麼選擇. 那拍攝的時候就可以選擇了.
自然也就不必連拍一堆.
leelichung.com
weechia wrote:
而且當你對以前拍過, 或未來對今日的曝光結果不滿時,
不知是曝光不正確或是不適當呢? 人的審美總會變的吧?

這跟審美觀念無關吧.....
在那當下的的構想,能經由相機拍下來,這張便是屬於我個人認為成功的照片
即便經過十數年後,審美眼光改變了,但是也不可能會覺得那張作品不好
畢竟在那當下,我成功的拍出自己當時的構想了
部落格:http://blog.yam.com/denchen
rockwu wrote:
調整 EV 難道不也是人為加工嗎?

不知您是否了解測光時加減EV真正的原意是什麼
有空時拿入射跟反射式的測光錶,針對不同色調的物體測光看看
你便不會說出以上的結論了
部落格:http://blog.yam.com/denchen
denchen wrote:
有空時拿入射跟反射式的測光錶,針對不同色調的物體測光看看
你便不會說出以上的結論了...(恕刪)


小弟清楚人的眼睛對光的敏感度和相機 CCD 不同,

因此需要適時調整。(ps 測光表也不等於人的眼睛)

小弟想表達的是,

大家調整 EV 真的是想還原現場的實景(明暗對比顏色)嗎?

還是個人意念風格的呈現?

如果是忠實的反應實景,大家應該多用電子景觀窗來取景構圖以及調整,

畢竟光學景觀窗無法反映出相機參數的調整後的效果。
文包 wrote:
以我自己的經驗
數位一開始入門的時候. 量就是進步的指標.
拍的夠多. 起碼熟練度多少會進步.

但是走到一個程度. 就要減量. 增加作品的質.
這個時候拍太多
反而妨礙思考和觀察

而走到這個時候. 拍的不多. 但是張張滿意的時候. 使用數位或傳統就幾乎沒有分別了...(恕刪)



是啊, 而且初學量多拍到一定程度後, 審美觀和美學思想會開始轉變: 以前拍的是不是納入太多雜物? 是不是可以避開反差太大的拍法? 顏色是不是不夠鮮? 整體亮度是不是不夠或過亮? 題材是不是太隨便?

之後就會進入思索的瓶頸期, 幾乎不知該拍什麼~

但度過這段心理期, 拍照前就會就構圖取景取光等更有自覺了~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