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獨家〉「底片」熱再燒市場稀少!價漲4成

底片機對我來說是全然操之在我的手感,與一般數位無法取代的層次感及寬容度.
不過底片的價格和選擇性,便利性...等等的因素還是讓我學著接受數位機...

現在沒有了裂像對焦,沒有了過片桿,也沒有了清脆的機械快門聲...
但換來的是不用等開獎的拍攝成功率,以及更易融入人群的可能性(普通相機的外觀)
以個人昨日的隨手拍為例...數位所呈現的拍攝效果,已滿足了我的需求...



數位完全沒有味道可言?我不能認同...
也許是我的標準較低吧?
Dave5136 wrote:
這完全是胡說。同樣是...(恕刪)

會完全胡說嗎?
從EOS300/50MM看出去
跟EOS450D/50MM看出去
有些地方450D/50MM還看不到

Myvatn wrote:
我個人覺得各家廠商與...(恕刪)


+ 1




本身是從事設計方面工作
十年前摸了底片和數位DC
但是那時候沒很熱衷於底片
也有一原因是那時候底片數位化很不普及啦
去年看了荒木的書
想說無聊把FM2挖出來拍了一捲黑白
然後沖掃回來看到
實在是立體感有夠好
自此就沉迷下去
從半格.135進階到120越玩越大
PO兩張
一起拍的剛好有帶DP1和FM2拍的




FM2+Ektar100



SIGMA DP1


我底片和數位都有在用
沒有說只拍哪個
但是拍出來的層次和立體感
我還是覺得底片的比較美
當然數位的RAW檔調整一下也可以調到這種反差


雖然沒有數位即拍即看的方便
但是過底片有種期待感
像是期待開獎一樣
一按定生死阿
但是也因為這樣
會更想拍成功 因為按一次都是錢
所以取景和測光上會更小心
對於攝影上的一些知識會想了解更多
想辦法拍的更好

我覺得兩個感覺就很像是底片拍出來感覺像是阿凡達3D版
數位拍的是2D版比較平

離題了哈哈~


jscola wrote:
會完全胡說嗎?從EO...(恕刪)


哈哈哈
有人點出來了

我從底片機、400D、E420的觀景窗看出來 50mm差滿多的
但這也是片幅關係 就算等效都給他50mm 拍出來焦距一樣 從觀景窗裡看起來卻不太一樣
jscola wrote:
會完全胡說嗎?
從EOS300/50MM看出去
跟EOS450D/50MM看出去...(恕刪)
差異的因素在於片幅、鏡頭,或機身的放大率、視野率,而非數位與底片的差別。

「胡說」指的是下面這段話:
amao wrote:
…同樣是由觀景窗內看出去,但數位與底片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恕刪)
很多東西都是一句話「不要跟錢過意不去阿!」
才變成今天這種狀況啦!我也不想碰數位阿!但能怎麼辦~~
但我願意在我能負擔的前提下為底片盡一份小小的心力,
就像我現在固定每個禮拜逼自己拍一卷底片是一樣的
手上的FM2、SX70、F3 變成朋友之間漸漸遺忘的寶貝,
但事過十幾年後,展現出價值的畢竟還是這些古董!

對於不想拍底片的人,你們有沒有漸漸發現相片在電腦上看,和拿在手上扎扎實實的相片,有不一樣的感覺!

當一家人圍在一起,手上拿者以前的相片,回顧一切的那種感覺,我在電腦螢幕上,好像找不到了...

說這麼多阿沒有貼一張!?

題外話:01的樓蓋到最後都會很豐富,底片都可以蓋成宮寶雞丁(詳情請見11頁)

總在停止呼吸後,抓住最美的一刻,一輩子驕傲的事。 www.goimage.cc
george731007 wrote:
很多東西都是一句話「...(恕刪)


確實

翻出家裡放相本的抽屜

還有爸媽青少年時期的照片 一直到大學 結婚 然後我們是小孩子的時候 然後就斷了 (數位機流行後 就沒照片了)
R6.2 wrote:
我相信版上有相當多照片能10s內修好的朋友
一張沒有問題的照片要修圖,通常就對比/WB/銳利化這三個問題著手,如果稍微有需求再做曲線調整
這些步驟要10s嗎?


無論電腦再怎麼強,修圖對比/WB/銳利化三樣工作每一樣都要時
間做運算,人手指頭操控滑鼠也要時間,10s內能修好圖算厲害,
可以辦場親自展示會,由觀眾自備原始檔案供你操作示範10s內
修好圖的結果,再和觀眾事先在家修好的圖檔做比較,看10s的
有沒有比較強,還是"吹雞歸"的.~

我本身有台Sony P100 小DC,對比/WB/銳利化交給PS的action
處理,一個按鈕按下去,不用手指頭滑鼠移來移去,都不管每張圖
其特性如何,純自動化強迫用同一模組去修,10s完成是沒問題,
但那又如何?也只能應付生活照或網拍照片或其他無關"攝影"的
照片啊,想調到像攝影作品樣子10s真是太扯了

所以修圖要看修到什麼水準,像前面第72樓大大說他認真修圖掛
在網拍用,每一張花了1小時半認真修,天啊,他有每1張修圖1.5
小時的紀錄,你10s都嫌太多,這....這....

我小DC拍的圖,想單純把發色用PS修到正確,保證20分鐘修不好,
因為不可能修到好,為什麼修不好,因為數位機拍的嘛(剛剛才說
有人花1.5小時修一張圖哦)

你能10s修一張圖?而且原始圖是數位機拍的圖,除非像前面說
的是生活照拿來模組化自動修圖,不然手動調整對比/WB/銳利化
這三項都不用花時間調強弱看預覽嗎?辦個10s修圖展示會眼見
為憑,如何?

R6.2 wrote:
說底片拍照比較省的朋友說真的就跟說拍數位就會亂拍的人有什麼兩樣呢?


沒有兩樣或不兩樣的問題,兩件事都是事實,兩者被說出來也不能
怪說者有罪,你應該讚美說的人很正確才是,怎麼可以怪罪說的人
呢?你應該稱許底片拍照拍得比較審慎比較省的人,批判拍數位會亂拍的人啦,不要找錯對象批判啦

R6.2 wrote:
我老爸拿底片機,出門一次少的就一兩捲,多則十捲以上底片,正片現在比較省著拍,但不久前也"清庫存"把拍得比較差的上夾照片扔了半個垃圾桶
這樣有比較省著拍嗎? 沒有

對他來說拿1N,跟拿5D2一樣,除非搶拍這種特殊的狀況,不然快門數也是一樣的

我在前面第40樓說底片機外拍10卷就算超多了,10卷才幾百張,和
數位動一動快門按免錢心態幾千張怎麼能比?所以你老爸算還好,
並不是亂拍一族,當然你如果硬要不孝說他是亂拍,那也隨你丫

你看到你老爸不久前也"清庫存"把拍得比較差的上夾照片扔了半
個垃圾桶,那也是累存很多年才清一次,拍數位的亂拍幾千張的,
沿路刪檔檔,回到家進電腦也殺檔,如果刪除的每一檔案換為一個
正片夾,可能要好幾車垃圾車來載才行喔

R6.2 wrote:
拍底片比較謹慎,拍數位比較隨便,這是習慣的問題,是價值觀的問題
拿數量來評論好與不好,沒有必要...


假設拍底片者找題材構圖時間有10分鐘/張之多,拍數位者才
2分鐘/張,請問哪一個會拍得比較好?

明明數量涇渭分明,拍數位按免錢心態之習慣不好,價值觀很差
,硬要不淮人家評論好與不好,難道要表揚拍數位亂拍者是發揮
物盡其用的好人好事代表才滿意嗎?

R6.2 wrote:
說真的看到現在相館底片亂掃的狀況,我自己拍底片也蠻害怕的
往往送掃與看到網站上貼圖的朋友,都已經掃到沒什麼底片味了,應該說是粗糙的底片味...
真正要享受數位下底片味是要花不少錢的,不管是正負片,而且你不能經過數位轉換的大幅扣分


花二萬多買二手底掃,保證掛在網上享受數位下底片味綽綽有餘,
要花什麼錢?
數位機八萬十萬你都買了,底片機Leica十幾萬一部的你都有了,
套上一句名言「豬都殺了,還計較一瓶醬油幹什麼?」,不曉得為
何搞到粗糙的底片味?再說現在店家有那麼粗糙味嗎?還好吧!!

zycamaniac wrote:
您不是務實主義者,您的論點完全沒有考慮到務實面。因為底片的沖洗沒算,底片的印製沒算。而且如果要省錢買很便宜的底片,那也就別想要有極致的表現。

那好,沖洗只是用藥水泡過來泡過去,不是很貴是吧?洗相片也不用全洗出來是吧?那你如果要這樣,請算上帶51卷底片來回跑的時間,然後在家趴在燈桌上一格一格看底片的時間,然後記錄下來看看哪幾張你要。然後跑去洗像館拿著大量的底片還有列表要請店家照著洗出你要的照片。然後我絕對不相信店家會一次就搞定這麼複雜的沖洗要求... 所以你可能還要重複檢查看看是否洗出來的是你要的東西,有多有缺都還要再跑像館...
.(恕刪)

你最好先搞懂我回文給dosiris對話意義再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