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1918 wrote:樓主想說的,該不會是"透視法"吧?!...(恕刪) 不是啊, 其實什麼基本構圖什麼鏡頭成像原理,我都知道的, 但都不是這篇想說的.不過我覺得很多人都還是跳不開思想的框框,我還是少說為妙較好~ 就像有哲學家的器皿中之腦,如果討論者無法抽象思索: 思維vs.肉體若看不懂想不通~當然就不能進一步討論囉~
weechia wrote:大家的討論還是圍繞在: 比重, 平衡感...這些當然是美術問題.上面這句才是重點喔........開工囉,可能沒辦法常常參與討論了。 事實是你自以為你講的東西不在美術的範圍內,是一種突破,那是因為你只接觸了少少的攝影,跟少少的美術,其實你在講的東西連美術系攝影課最基礎課程裡面的範圍都還沒超過.......當你認為別人在講比重在講平衡感跟你講的東西不相干的時候,其實是你還根本搞不清楚整個大方向,因為事實上你才發現新大陸而以.所以才會拿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大師圖出來作解說.這才是重點.
Cudacke Dees wrote:那是因為你只接觸了少少的攝影,跟少少的美術,其實你在講的東西連美術系攝影課最基礎課程裡面的範圍都還沒超過..........(恕刪) 好希望大大能給我們解說一下, 上個課呢~
算了啦,別再多言這篇文章大多數人都從各方面推敲過很多人說的,也不難懂透視法前幾天就有一堆人提出來,我只是匯整再測試一次結果還是一樣,歪了...看來,只有一言難盡構圖法,好自在構圖法...才可能跳脫美術框架再議論下去,連...哲學構圖法,神明博杯構圖法都會紛紛出籠來01還沒用過表情符號,試一下
weechia wrote:好希望大大能給我們解...(恕刪) 偶不是美術老師所以你可以不用搞這招來回應,你可以去找堂正規的美術系攝影課上課,自然可以做到最適當的學習.BTW,這種課程的課堂討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老師引導同學之間互相討論拍出來的作品,所以你真有興趣把這搞成課堂的話,可以開始貼照片了.
BAR1918 wrote:看來,只有一言難盡構圖法,好自在構圖法...才可能跳脫美術框架再議論下去,連...哲學構圖法,神明博杯構圖法都會紛紛出籠...(恕刪) 哈哈哈哈哈哈~這太有趣了!!很高興大家參與討論和批評, 希望未來不嫌棄的話,我有貼文大家再來分享看法喔~圖還是免了, 因為這種拍歪的沒有大師光環,加上論壇氣氛不宜, 我還是不要獻醜了~ 拍水平的倒是一大堆啦~
果然.....許多論點真是令我[大開眼界]跳出12平均律 亂插音程就是[突破]嗎?---- 不協和音也是精確的計算"符合之前既有音程的結構"只是類似計量單位轉換好比把十進位變十六進位---->在此條件試著建構全新的世界, 才是[突破]不是你把絃通通亂調, 亂彈一氣就說是[全新的藝術]還有畢卡索的立體派......(除了觀點與呈現,立體派並沒有任何違背傳統美學的要素)...討問串中..許多說法已經到了胡說八道的地步如果願意 聽我說老賊說一句 網路死鴨子嘴硬不是修練更上層樓的方式十年後如果對[美]的了解還有持續修進, 看到自己今天的論點會很拍謝吧.....
或許錯的是我........廉價的創作環境(便宜的相機)+速成的修練--搞不好連[藝術]的詮釋權也會[突破吧]我看了幾十年的美學也要顛覆了嗎.......真的搞不好不可知也不可考,我常想當年唐詩宋詞的年代會不會也有一堆前衛的[新藝術]創作者打著突破藝術框架大旗的垃圾呢幸好詩之後的[新藝術]突破者由[詞]掄元擔綱,詞之後的[新藝術]突破者由[曲]掄元擔綱雖然好像也有點一代不如一代, 至少不致刺耳傷眼
effo wrote:跳出12平均律 亂插音程就是[突破]嗎?---- 不協和音也是精確的計算"符合之前既有音程的結構"只是類似計量單位轉換好比把十進位變十六進位---->在此條件試著建構全新的世界, 才是[突破]...(恕刪) 我也大開眼界了, 怎會用協不協和音來討論呢?要也好歹用十二音列甚至john cage或stockhausen的東西來比喻吧?!不過看你回文的語氣應該是自信滿滿的網友,還是要虛心跟你請教一下的~
Weechia兄呵呵 是我不對---早知網路是很難把東西說清楚 又 很容易誤解冤枉啊, 我沒有自信滿滿也粗陋的很,(and 謝謝指證,我舉例就是說您指出的現代十二音列或是不和諧音, 只是隨口用了"不協和"沒想到精確,只是只說大家對現代音樂的"刺耳"感受吧, ---話說回來,其實所謂[和諧]本身就有點呼應我的疑惑,----所謂和諧(順耳)會不會只是我們(或整個世界)的習慣而已, 就像一種約定,而這裡大家說的[法則]會不會也是?)我之所以多嘴 只是看到這個樓很多說法偏離了我以為的正途其實我雖[不認同]樓主所想的, 但這本無什麼對或錯, 況且樓主也說是一種思考我字裡不提[對誰]的說法 也是這個道理 我自己說的也是一種想法, 沒準自己再想一想也覺得大謬我覺得恐怖的是當有人說出一種想法然後很多人自行詮釋越扯越遠然後更多人據此得出[真理]..........好像有人說"xx路xx號房子真醜"然後一堆人吶喊[拆掉破舊的包袱吧]....我以為的正途, 美學是有根然後往上生長的,刨根然後期待全新的成長對於我來說是無法想像(認同)的這樓中 所有被舉例[不正]但還蠻順眼的照片, 就我的看見,全部不是[正的]就是[構圖均衡]或[動勢引導均衡]的無一例外但說不準也可能是我中[傳統的毒]太深.....................................................................上班偷懶再補充(9/20)我愛死前面那張斜斜地,摩托車(?)在都市叢林中蓄勢壓車狂飆的照片那讓我想起二十年前飆車盛行的大學生活,沒有規定戴安全帽的機車人生........呼應我前面的話,從我淺薄的美學,我會認為那向右上延伸到亮塊(天空)的微微弧線與稍微傾斜的水平(在大樓的後面並沒有真的水平線出現,但感受更真實,讓我彷彿騎在車上用力向右壓)在整個畫面加權分布上(線條色塊等元素)---平衡的不能再平衡---就好像你壓車,車是斜的但反而是真平衡這照片好是因為"具有更重要的好元素"---而不是反過來"因為不水平--->使得它好"很怕大家誤解, 容我再多嘴一下, (網路上很容易犯因果的誤謬,不合邏輯而不自知, 往往會因此倒出錯誤的結論, 那豈不是跟討論求知的原意相反)一開始版主提出他的觀察與想法 (我不同意, 但我也不一定對,珍貴的是大家可以多方思考)後來許多人只看到[不一定要水平], 就紛紛舉例,但其中絕大部分根本就不是樓主所說的東西(地平線=/=線條水平)----->越扯越遠另外極少一些的確呼應了樓主某部分觀點[不水平但是好照片]----> 但這些照片有兩種A.完全符合古典美學的均衡B.營造出某種動勢牽動觀者可以分析好或不好在哪裡它很可能是[突破傳統規則的好照片]但決不是[因為突破傳統規則-->所以成為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