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彭新城 wrote:
吼...
UXi200是哪一種感光元件!?
富士代工的全片幅感光元件,猛齁

話說,我怎麼看到好幾張正方形的照片

a.k.a.皮特 wrote:
肯定樓主的攝影功力!
但... 試圖去詮釋底片風味很難不被某些人炮啊
我想說的是.. 正常沖洗掃描下的底片照片, 色澤或顆粒等等
其實並非部分人想像的那樣... 顆粒粗, 色偏等等之類的...(恕刪)
Anakin Skywalker wrote:
只要你開心,攝影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不必管別人說什麼.
加油....(恕刪)
LensHuey wrote:
底片是底片,數位是數位,拍數位硬要弄什麼底片味,那直接拍底片不就好了,還比數位的便宜很多
況且,就樓主提的底片味,個人認為根本不算是底片味,各位可以從CAT大PO的照片就可以知道,難道那些照片要說成底片的數位味嗎?!..(恕刪)
小彭新城 wrote:
也來很多不太懂卻很會在旁邊叫的人......(恕刪)
文包 wrote:
LensHuey wrote:
底片的解析度不如600萬畫素的數位相機,但感光的顆粒卻是張張不同......這樣,還有什麼好調的?!
如果數位檔可以調成底片的表現,以目前來看很難,而如果真調出來了,我還是老話一句.....
那拍底片就好啦~..(恕刪)</blockuote>
討論區有人製作LR的底片味調控檔並分享出來
或許從你的立場看
拍底片就好啦~
但對方也可以從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 並非沒有意義
而且就如我之前說的....
如果"拍底片"="底片味". 那就變成底片味得要特別說自己用什麼底片拍的才算數了
它就變成像口號一樣
就好像Canon味Nikon味一樣. 得同時標註自己拍攝的像機品牌才有根據可以區分...(恕刪)
小彭新城 wrote:
數位出來品質那麼好 何必再回頭追求底片那些不如數位的地方呢!?...(恕刪)
Cudacke Dees wrote:
小彭新城 wrote:
CD哥您還是沒搞清楚
他的意思不是說顆粒就是優勢
是說
數位後製去模擬 沒甚麼意義
"何必追求底片味"的意思啦!!!
數位出來品質那麼好 何必再回頭追求底片那些不如數位的地方呢!?..(恕刪)</blocquote>
他要怎麼做跟有沒有意義沒有關係,
追求品質好跟追求什麼味也不見得有關係,
追求品質是為了達到某種品質,
追求某種味是為了拿到某種效果,
效果本來就不等於品質,
只不過一般的情況把沒有顆粒, 沒有暗角, 沒有亂七八糟色偏的高品質,
轉換成有顆粒, 有暗角, 有亂七包糟色偏的品質要比反過來作的容易.
達到相同效果的作法本來就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