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對「淺景深」與「立體感」的看法?

這幾張還好吧
是有淺景但是沒立體感, 銳利over也是我第一眼的感覺
真的要像人是貼上去的立體..又淺到爆
那可以參考之前黑麵貼的那篇nikon 24mmf1.4拍的...那個真的立體到可怕
https://jin.tw
正面補光所以光線"太平"了,
加上糊掉的背景也都是"一片亮",
因此讓人感覺像浮貼,
下次試試"反光板"吧!
http://blog.sina.com.tw/ysrl/
我覺得是銳利化的關係...


不管是不是鏡頭太利 我都覺得這樣拍人不好看


拍風景這樣不錯 但拍人應該要柔一點才是
Canon 5D3, Honda civic8, http://blog.xuite.net/luckyjacky/wretch
之前看朋友的相簿裡的婚紗照
如果人物不太大
背景又是散景
就會感覺好像是合成的...

請問怎麼構圖或拍攝法
才會自然一點的呈現立體感及淺景深呢??
我反而覺得構圖問題比較大~~~
都是半身大頭照,景相對就不明顯....

(新手意見,聽聽就算)
5D2+Tamron 17-35+Tamron 24-70+Tamron 70-300(A005)+METZ 58 AF-2 (除了機身外,全部是副廠)
淺景深不等於立體感,立體感應該是指光線在物體表面產生的明暗層次,光線照在弧形的表面,應該會有由淺到深不同明暗度。淺景深運用不當,也不過像所謂立體童書一樣,紙人跟背景一前一後的關係而已。
全然用大光圈來分離主體看多了很膩,
偶而可帶一點點景, 或讓景看的出來一些.
是不是有銳化過頭. model 的臉上顆粒都看的出來?
其實我覺的拍的不錯啦. 比我好.. 哈..

小小意見.

非專業可以來說一下嗎?
如果背景糊到看不清楚,外拍就沒什麼意思了。
在哪裡拍不都一樣?
DDAI wrote:
立體感跟深淺景 我也傻傻分不清楚了XD

butthead wrote:
請問怎麼構圖或拍攝法
才會自然一點的呈現立體感及淺景深呢??

立體感這東西啊...
很久以前有問過攝影社的學長(底片時代),
要怎麼拍出一張很立體的照片?
學長想了一下, 說: 用3D相機拍(拍出兩個角度稍稍不同的主體), 然後用專用透鏡看照片.
當時覺得他在開我玩笑, 因為我是問他怎麼用我手中的SLR去拍.
但思考過後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因為照片是平面的, 電腦螢幕也是平的,
平的東西再怎樣也不會變立體, 會變立體的是人的大腦.
我們看到的平面影像經過神經傳到大腦再經由一連串複雜過程產生立體感.
簡而言之就是一種"錯覺", 造成這種錯覺的關鍵點就是"透視感"
透視感包含很多東西, 要有立體透視就要有空間, 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前景/中景/後景的搭配,
前後景的大小變化, 前後景的色彩濃淡, 或是光與影的對比

較近的主體會較大, 較遠的會較小.
較近的山峰會清楚且色濃, 較遠的會模糊且色淡.

前中後景營造出了空間感, 主體本身還能有變化, 就是光與影.
受光面亮, 陰影面暗, 就造就了物品的形狀.
所以老師在說閃光燈不要直打不要直打, 學生到底有沒有在聽?
直打整張臉都沒有陰影, 就平.

還有一種會造成立體的錯覺是顏色上的反差
如果你看一張海報, 底色是深色的, 而字體是淺亮色(螢光效果更好)
常常會覺得字都要浮出來了
所以深淺的反差也是可以利用的

哎呀... 好多因素可以探討
書上都有, 寫得都很簡單, 實際上按下快門時都能考量到卻是很難...
大家加油~ 自己體會~
前面有位大大說得好 ~~
拍照不是只銳利, 那麼簡單
不是每種主題都要如刀割般剌眼
我也常向一些進階的攝友講這種道理

拍寫實作品,例如蒼桑的老人等等, 利度高是好的
拍唯美寫意作品, 則可視主題變化, 有時反而柔和來得意境高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