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錯誤的焦段換算觀念

roachc wrote:
所以我常說:
面對畫素密度混亂的數位時代,
景深公式需要改一改了!

現在的 糢糊圓 就是 單 pixel ..

因為大家一定要 放大到 100% 來檢視, 才甘願...

公式都一樣, 輸入 糢糊圓徑 時, 改成 該 感光片 上 的 單一 pixel 所管轄 的 圚徑 就好了.


現在 30~40 MegaPixel(3~4千萬) 大家都要放大到 100% 來檢視, 才甘願...

以後 就算提升了 100 倍 到了 3~4 GigaPixel (30~40億), 照樣也是要放大到 100% 來檢視, 才甘願...


人心不足, 蛇吞象..

如果家家戶戶都有 電子顯微鏡, 底片時代, 大家一定都會放大到 單一感光分子 的層次來看, 才會甘願..






冼鏡光 wrote:
...奇怪的是,網路和圖書館中正確的資訊很多,爲什麼此地隨時都會冒出這樣幾乎是浪費網路資源的討論...

你自己不就是提供錯誤資訊的前科犯嗎XD
只要態度誠懇,討論跟分享就是件好事,至少有機會讓錯誤觀念被糾正。
為了賺版稅而捏造舒服景深之類的東東,才是浪費網路資源。
peter1027 wrote:
對了,從這句話中。
您對於放大率的理解,幾乎可以說是完全錯誤,可能你要重新建立一些觀念...(恕刪)

不必。roachc指的是底片相片間放大比例,不是光學放大率。
太好了,吃飽沒事幹看好戲

這棟樓有潛力,戰不起來的話樓主你就太虛了

又有戰文了 爽

peter1027 wrote:
因為想著人真實雙眼視...(恕刪)


多拍照比較實在.
www.Anakin.TW
我一直認為在拍攝距離及鏡頭相同的前提下

焦段 = 視角 ....

所以 FF 拍的照片裁切後 , 忽略景深等等 ,

單論視角是可以等效 APS-C 的


但如果用移動腳步的方式 , 那才會造就完成不同的視角 , 因為焦段改變

也就是說 30mm 的鏡頭 , 不會因為走幾歩路變成 300mm 的鏡頭



不知道這樣的理解有沒有問題 ??
ebrima wrote:
peter1027 wrote:
對了,從這句話中。
您對於放大率的理解,幾乎可以說是完全錯誤,可能你要重新建立一些觀念...(恕刪)

不必。roachc指的是底片相片間放大比例,不是光學放大率。

嗯!
ebrima 兄的閱讀理解能力一級棒!......我就是這個意思!

當年模糊圓被定義的前提是:
底片感光分子密度相同,
但底片尺寸不同,
卻要放大到相同尺寸的相片來觀看。


現在同樣尺寸的感光元件,
D700 vs D800,差了三倍,
要跟我說:
模糊圓定義還是繼續沿用以前底片時代的定義,
我實在很難接受。

我不是說以前的定義錯誤
我是說不能繼續沿用

而且,除了景深的影響以外,
還多了一個安全快門(也是跟模糊圓定義有關)。
難得冼老師出來了!

我也要繼續看!

冼老師可是言之有物的。。。。。

ebrima wrote:
不必。roachc指的是底片相片間放大比例,不是光學放大率。


底片相片之間放大比例,那祇有錯更大而已。

我用他的文告訴他,他觀念錯在哪裡,

因為你沒有論述,恕不回你。

比爾蓋飯 wrote:
太好了,吃飽沒事幹看...
這棟樓有潛力,戰不起來的話樓主你就太虛了
又有戰文了 爽


抱歉可能要讓您失望的,

觀念對錯是這麼的明確,

並沒有戰起來的條件。






kuobba003 wrote:
我一直認為在拍攝距離及鏡頭相同的前提下
焦段 = 視角 ....
所以 FF 拍的照片裁切後 , 忽略景深等等 ,
單論視角是可以等效 APS-C 的

但如果用移動腳步的方式 , 那才會造就完成不同的視角 , 因為焦段改變

也就是說 30mm 的鏡頭 , 不會因為走幾歩路變成 300mm 的鏡頭

不知道這樣的理解有沒有問題 ??


您的理解是正確的,鏡頭相同焦段,就是指相同視角。
其實相同一顆鏡頭使用在FF或是APS-C上面,連景深範圍都不會改變,
只有背景模糊程度會改變 (因為經過感光元件裁切原本的成像範圍之後在放大到原本的大小)
這正是那位在談放大率的朋友誤解的地方。
他把景深範圍外"模糊的程度" 誤解以為這跟景深有關。

景深是一個距離的範圍,跟模糊程度其實並無"直接"關連。





kuobba003 wrote:
但如果用移動腳步的方式 , 那才會造就完成不同的視角 , 因為焦段改變

這句單獨另外請教是不是筆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