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拍照. 調EV比較好? 還是調ISO比較好?



exteman wrote:
小弟不曉得開版的樓主...(恕刪)

有格的高手起碼酸人後也提供一下自己的見地或給予適時的引導吧
全篇酸味不怕別人以後見你大名就掩鼻而過嗎!!!
簡單說數位相機的機身有三個可以調整的曝光選項:

ISO是感度。這是模擬以前底片相機的ASA(後來改成ISO)值。以前的底片相機裝了ASA 400的軟片,整捲就只能有ASA 400的設定。因為那個數值是看底片粒子粗細決定的。通常粒子粗的軟片感光值就高(新聞、運動攝影之類),拍藝術照片的底片粒子很細,但是感光值就低。粒子最細的通常是黑白底片。但是也有試圖讓感光值高,粒子細的底片。也有人用沖片或氫氣增感之類的技術增加軟片的感光度。總之這些都是白首宮女話當年。

現在的感光度是看CCD或CMOS的雜訊決定的。簡單講,底片相機還可以靠買底片改變相機的感光度。數位相機的感光度就是在製造的時候,根據使用的晶片決定死的。這是幾乎不能改變的東西。增加ISO設定只是讓雜訊增加。高到某個程度,雜訊太高的時候,就不值得使用了。除非你真的是死也要把照片拍下來。

有些人會把彩色數位相機裝在CCD上面的濾片拆掉,讓彩色數位相機變成高解析度、高感光度的黑白相機。還有人會冷卻CCD以降低雜訊。簡單說這些都是神的技巧。我們這些低下的鄉民是做不來的。

剩下的兩個選項就是光圈和快門。簡單說就是大家都該知道這兩個東西。這是常識。

所以在整體很黑的環境下,能做的就是:

1. 把ISO調到合理的最高數值。這是靠雜訊決定的。

2. 看你是光圈還是快門先決,把光圈開到最大,或者是快門到時間最長。然後禱告拍出來的照片能看。

EV是在整體不是很黑的時候,你要拍的那個東西卻很黑的時候用的。

例如說你要拍艷陽高照下樹洞裡的黑色昆蟲。旁邊都很亮,就只有那隻小蟲很暗。假設你的自動曝光考慮周圍的亮度,給你一個看不到黑昆蟲的曝光值,你就只好額外增加EV。也許是+1或是+2。實際上相機的實做還是看你是光圈還是快門先決,相機再調整快門或光圈。

EV是在自動曝光不能滿足那個環境時使用的。

所謂的包圍曝光也是一樣。只是每按一次快門,相機自動替你加減數值拍三張。一張故意過度曝光,一張正常曝光,一張故意曝光不足。你可以拿照片做HDR。

數位相機比底片相機有一點優勢,就是可以做很多運算。好比大多數廠牌在B快門長時間曝光的時候,還會做時間相同的暗曝光,然後減掉雜訊。例如我的相機最長可以曝光15秒。用手動設定15秒曝光以後,相機還會關上光圈,讓CCD在黑暗再「曝光」15秒。把黑暗曝光的雜訊減掉以後,畫面的品質會好一點。

此外數位相機也可以拍幾十、幾百張曝光相同的暗室照片(每一張都是黑黑的),在電腦裡用數學方法計算出可以看的畫面。例如說你的房間裡只有一盞昏暗的小夜燈,但是光線照射到整個房間裡的每一個物品。你可以拍幾百張黑黑的照片,然後用數學方法計算出曝光充足的照片。要知道詳細的原理自己讀這個。

http://www.shutterphoto.net/article/photo-stacking-and-long-exposures-part-1-introduction/

如果有錢,就買個更大的鏡頭。以上所說的都是窮人走投無路的應急手段。
忘記說RAW。

簡單說CCD的數值可能到14-bit。但是一般的影像檔格式是8-bit/channel。所以在壓縮動態範圍的時候,原來的線性資料就被壓到一個非線性(模擬人類視覺)的8-bit小範圍內。用RAW模式拍攝,也許可以讓你在一片漆黑中找到可以看的灰階。
冼鏡光 wrote:
反過來看,是不是也有可能某鬼打牆的讀者沒讀懂呢?

冼老師:
那一篇不是大家看不懂他寫的道理,
也不是他寫的沒道理,
關鍵在他把 AUTO ISO 批成那個樣

只不過是機身的一個可以關閉不用的附加功能而已,
跟中低階 DSLR 內建的各種情境模式沒啥兩樣,
其實就是韌體程式加上一小段,成本沒啥差,
想不到得罪他得罪得那麼嚴重
澳洲少年 wrote:
exteman wrote:
小弟不曉得開版的樓主...(恕刪)

有格的高手起碼酸人後也提供一下自己的見地或給予適時的引導吧
全篇酸味不怕別人以後見你大名就掩鼻而過嗎!!!

沒錯!
exteman 兄是有寫一段引導在後面,

您呢?

seangeps wrote:
請教各位前輩:在光線...(恕刪)


簡單告訴你
1.在還不會手震的情況下,死都不要動到ISO。
2.無論如何都無法達到安全快門的時候,就要尋找腳架或是支撐點固定相機。
3.真的沒辦法了,再把ISO調高。
http://album.blog.yam.com/alanhong
小弟目前只有幾種解決方案
不知道幫不幫得上忙
1. ISO 看你能接受的程度在多少...盡量不要超過他...除非連拍時非要抓到那個鏡頭
2. 使用腳架...只限靜態或車軌等特殊用途
3. 使用閃燈或反光板和手電筒等發光器材
4. 買大光圈鏡頭
5. 在最低明暗容許下拍RAW 回家電腦改...畫質會比較差一點
基本上P/A 模式時調EV會改變快門
雖然會變亮...但是快門變慢晃動機率就增加
S 模式會改光圈
但是你沒大光圈還是會照出來黑黑的

其實你的問題不管走哪一步都效果都不一定是好的
看你要拍的題材
例如樹下陰影的鳥
拍鳥不能開閃燈(也不一定打的到)....通常拉高ISO...回家修圖或者放棄那位置
反正拍出來大都是慘啊...雖然也有修圖方法...但是不真實
室內人像就閃燈開下去啦...小朋友買個大光圈比較好...畢竟打閃燈也不好
除嬰兒外都可以用跳閃解決
不知這樣有沒有幫你解決問題
再小的問題如果能幫上忙我就幫
畢竟我也才在這裡受到很多高手的幫忙
從不會相機到現在方法變多
當然剛開始也很多人酸...因為我開頭不是"小妹"或"小女子"
大頭貼也不是美眉
男人嚕...被人酸久就習慣了...這就是網路
沒給你解決方案就先酸你...你就跳過不要看啦
老禪師 wrote:
請問朝三暮四好還是暮...(恕刪)

禪師前輩回文,果然禪意十足...
在mobile 01,說些無關痛癢的話就行了, 咱不能不留個心眼,以免禍從口出....

冼鏡光 wrote:
反過來看,是不是也有...(恕刪)

冼大師前輩..從DCVIEW混到MOBILE 01來...說話還是一樣..大師風格啊!!
這麼多年來...依舊不變啊!!!
在mobile 01,說些無關痛癢的話就行了, 咱不能不留個心眼,以免禍從口出....
再補充一些吧
通常會動到EV...基本上就是"對相機的測光不喜歡"才會去動到
有些相機會比較保守會偏暗...這樣你拍出來的照片會比較暗
如果不想回家修圖就直接調到你要的效果
還有一些相機有偏色的現象
所以必須過曝一些讓人看起來白一點
回家也比較好修圖
因為黃種人拍出來都變黃臉婆
所以只好閃燈或過曝去稀釋那些太誠實的顏色
還有合成會用到
例如逆光...風景和人都想留住...在沒閃燈或閃燈壓不過的情況下
拍一張背景測光和一張人臉測光...合體成一張不真實的照片
前提要有腳架或手要穩...不然很難改圖
所以昏暗處成功率和EV沒啥太大關係...除非你拍RAW要加快快門
就把他拍暗一點...只為了安全快門
不然就是晴天拍人像...想把人拍白一點可以+EV...但是快門會變慢
不過還可以輕鬆在安全快門

ISO可以增加快門速度
在無法使用閃燈或想拍現場氛圍都會用到
拍動態可增加ISO和快門讓物體清晰
光線足夠下當然是快門先到你要的效果
景深到你要的效果
ISO能降就降...畫質才會好
例如凝結1/500...或有點動態痕跡1/300
但是光圈已經最大了
可是又想拍出凝結...那只好ISO拉高啦
不然就花點錢買個大光圈的鏡頭嚕
通常入門相機勘用ISO都在1600~3200
有些到800就雜訊一堆
尤其拍星空更明顯...滿天星
沒辦法買高階相機
當然先敗一支外閃啦(外閃又是一門學問)
錢夠的話可以敗一管大光圈讓光圈去影響快門速度
這樣就不需要把ISO調高嚕
當你都沒有的話...腳架至少買得起吧
不想帶太重...手練穩一點嚕
我曾經拍過曝光6秒又沒腳架和支撐物(也可利用支撐物和穩固的東西墊高)
大概拍了8張才成功...還滿身大汗
記得夜拍還是帶個腳架吧...反正都會流汗

剩下交給其他高手補充和訂正啦...我也不一定是對的(誤人子弟而已)
靠自己判斷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