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感的我,正在學習攝影

有空叫樓主您的女王帶您去逛美術館,雕塑、繪畫....什麼都好。
涂拔瘋木工 https://www.facebook.com/tupawood/
firefalcon wrote:
其實..., 先培養...(恕刪)


很同意firefalcon的意見的。

合理的畫面構圖/結構是每一幅“美”的作品的最~基本要素。你可以說每個人對色彩、光線、比例的感受各有不

同,所以美的標準也應有不同。但“構圖”是建立在一定的統一的理論基礎上的。甚至東西方都是一樣的。


建議可以重先拍黑白片練起,可以幫助你忽略色彩,光線對你的影響。有過素描基礎的朋友都知道,良好的黑

白素描功底能幫助你品味各種事物的體積感、比例感、空間感--放在一起就是“美感”。比如家庭裝飾,汽車造

型,甚至穿衣打扮。我們熟知的那些大藝術家達芬奇,作雕塑的米凱朗基羅,國畫大師齊白石,甚至梵高他們的

素描功底都是相當了得的。當你熟練的掌握/理解了平面構成關係,任何套在觀景窗裡的景物都會變得很有

“感覺的”。可能說不出哪好,但就是好。


臨摹是每個藝術類專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同時,美學理論也不是光拿來看的,加以理解的認識再配合臨摹/練

習,好的作品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hello, thanks,bye
我和樓主一樣從小就是學理工長大的,對於音樂及藝術似乎沒有太大的緣份,不過至少你身旁有個學藝術的女王可以學習,多多參觀攝影展和攝影作品書籍,問問你身旁的女王對於各個作品有什麼看法,你就會有所體會了,其實想要有好的作品,建議從心開始去體會,一張用心的攝影作品的表達,會比起美美而艷麗的作品來的更耐看,就像很多人的意見一樣,多拍多看,我是覺得學習攝影技巧只是增進把拍的照片更接近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念而己,攝影技巧可以學習而精進,而構圖和創作理念有時可是要靠靈感和天份吧,加油!
我不認為黑白片就可以忽略光線和顏色
光線可是攝影的基本,沒有好的光線,黑白相片也無法有好的成像


至於顏色,黑白片的拍攝上會有要掛上不同顏色的濾鏡的時候
不同顏色的濾鏡過濾的顏色不同,所以出來的黑白相片也差很多
如果對拍攝當下場景的顏色沒有體悟的話,怎麼知道要用什麼顏色的濾鏡比較洽當呢?


其實藝術只是攝影的一部分
攝影的另外一部分就是理論,像是如果你不知道光線反射的原理
打光的時候怎麼知道要怎樣避掉自幾的倒影?
不知道太陽一年四季的位置,那要怎麼知道什麼角度什麼時候的光線最美?


甚至像是北極光一類的自然現象,如果沒有對於地球科學有所了解
要怎麼拍?要拍生物的,不了解生物習性,怎麼知道生物在哪邊出沒?
拍婚攝人文的,不懂習俗流程,怎麼搶先一步卡到位,在最美的瞬間按下快門?


攝影包含的東西是很廣的,樓主女友所講固然正確
不過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在美學的體悟上面,理工學生可能比較吃虧
但是在理論方面則是佔了便宜


如果基本的光圈快門搞不懂
頂多只能靠構圖了,但是在很多況下,就算構圖100分
曝光成基本整張白色或是黑色,或者根本沒注意到安全快門,手震了
那構圖再好也是枉然阿
https://www.bagusintl.com/
那些念美術的人真的很厲害,
也許是後天訓練,也可能是因為本來就有那天分才去念...

當我還在研究PS指令時,
我阿姨剛開始學電腦,
拿小畫家跟滑鼠,用土法煉鋼的方法畫素描,
當我還在研究哪一部DSLR比較好,
她用DC就可以拍出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儘管她幾乎沒有任何攝影的器材概念,只會auto到底....

樓主要加油了,
等您女王把她缺乏的另一半學會(這算相對容易的),
哪一天就被您的女王趕過囉

BTW, 美感我相信是一種直覺,
透過平常多看作品(不限於攝影作品)跟一些理論的東西來鍛鍊,
當舉起相機,
不需要多想,也不需要去套用怎樣的構圖法則,
但取出來的景自然而然都可以符合那些法則....
相反的,
缺乏這種直覺的情況下,
就算拍出來的景符合ooxx分割
(這讓我想到友站的某個網友)
也是完全不行.....

樓主會喜歡懂美術的女王, 可見您的美感不會太差.....

您一定是太客氣了....
構圖, 色彩, 光線都有幾條"黃金定律". 記好了就容易多了. 像構圖有所謂黃金比例. 就把畫面分為井的九等分, 主題放在不同的交叉點上有不同的感覺, 放在正中又有不同的感覺, 放在其他位置也有不一樣的感覺.. 當你心裡想要表達的感覺是什麼時, 可以套用上去. 就這樣開始摸索...
至於色彩和光線, 小弟還沒有心得, 只會要色彩好的照片, 要勞駕太陽公公~~~. 然後不要背光, 最好側光. 我拍的陰天照都太平淡.
前面有許多大大主要集中於構圖等技巧性的討論,
小弟在這裡給予另外一個方向的建議。

我曾在一本旅遊書《緩慢.等待.美麗邊境》看到一句話,某種程度影響了我日後拍照的習慣:

"按快門之前,不論時機多麼緊迫,都應該有畫面搶先你的手指浮現在腦海中。
如果沒有,真的要好好想一下你為何要按下快門。"

這句話比較玄的部份在於,什麼叫做「有畫面搶先你的手指浮現在腦海中」呢?
以我個人的拍照經驗來看,就是攝影者對於拍攝對象有所感動,
自然而然在腦海浮現一個念頭:「我知道要怎麼拍了。」

而我個人認為,這段過程中,最難的不是構圖、不是設定快門光圈,
而是如何在你所身處的環境中,找到「感動」你的東西。

小弟不才在電視台擔任節目企劃的工作,常常要到地方去採訪人物,
製作人常常對我耳提面命的,也是「去補捉能讓你感動的事物」。

你能先被拍攝的對象「感動」,拍攝出來的照片自然就能感動別人,
那力量會超越任何技巧,
我常在許多攝影網站,看到各種技巧超群的美麗照片,
但捫心自問,那真的有感動到我嗎?答案常常是否定的。

至於要怎麼培養對生活的「感動」,
我覺得那並非買幾本攝影書看看就能學到的,
而是要從生活全面的培養,
看一些文學作品,看電影等藝術創作,
多試著去關心你喜歡的拍攝對象,人?自然?城市街景?
提升內心的敏銳度,
就容易拍出你要的照片。

所有的藝術創作都一樣,都源至於人對於生活的感動,
而攝影,只是一項用快門來捕捉感動的技巧。

最後,分享一句話共勉之,
與其拍出「好」照片,更重要的是拍出「自己的」照片。
理工出身的你,一樣也能找到你的風格,
許多藝術家、小說家、電影導演,也都是理工出身的喔。

加油!
jennifer5684 wrote:
樓主會喜歡懂美術的女...(恕刪)


我們倆是互補,他對於科學、電腦完全沒啥概念!
同理我對於她的領域也一片陌生!
真的很感謝大家的建議,我想我會找出自己的風格,或許這不是短時間
能夠達成的。

以前拍小女兒時,常會叫他看鏡頭,想要拍出漂亮的眼神,照片乍看之
下,覺得蠻好看的,可是久了之後,這種千篇一律的描寫,一下子就看
膩了(試想著,一個小女生在畫圖,可是看的卻是左前方,或是常對鏡頭
比出YA的動作),反而是以前拿DC拍的照片,對焦沒有對的很準,眼神雖
然煥散,但卻表現出小孩子最純真的一面,當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我的
心裡的確
是感動的。

銳利度、對焦、構圖與小孩子的純真應該是可以兼得的,不過我現在的
情況或許還無法到達,而且也急於發揮DSLR的功效,常忽略了最原始的
那份感動!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