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文啦!刪文啦!刪文啦!刪文啦!刪文啦!刪文啦!刪文啦!刪文啦!刪文啦!



文章關鍵字
多拍多看
如果構圖不好就看看別人的構圖 然後學他的構圖拍幾張
先模仿 久了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了

ruthenium wrote:
照片要有想法,構圖不要太死板,配色不能亂來,而且不能只鑽研在技術
的層次,對我真是當頭棒喝!

雖然她說的不一定是對的


她說的是對的。
有受過基本美術訓練的人(或是美學素養的培養),對於色彩、主題、與器材使用會有一定的認知。
因此,即使拿DC拍,也能拍出不錯的照片。

拍照是一種看世界的方式,基本的美術訓練讓你拍出看起來「舒服」的照片,也就是說,至少別人不會覺得是亂拍的。慢慢地,拍攝者要開始嚐試拍出自己風格與想法的照片。
不要小看太陽餅國的男人啊!http://myg9.blogspot.com/
不用太受囿於相機的理論跟構圖
套一句lomo相機族所堅信的精神 "不要去想 拍就對了"
儘管把當下所感觸的畫面抓下就好了
一種時光的凝結
去看看lomo都如何用相機看世界的
而或者
翻翻老祖父母當時的相片都拍了些什麼
其實都要啦
要畫圖也是要鍊技法的
例如想要透過渲染製造出柔和的顏色轉折,那也要練好渲染的技巧(水份的拿捏,下筆的時機、角度)才畫得出來

照相當然要有想法,有了想法後,選擇最適合的技法去呈現,希望得到你心中預期的結果
透過重複練習技法來提高成功率跟執行效率
就好像你在熟悉相機的操作、瞭解光圈快門設定、前後景相對距離、現場光線角度來源、色溫、物體表面的反射特性...等等的影響一般

瞭解了才能掌握,練習了才能確實執行
然後拿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補抓想要的瞬間

光有想法,但畫不出來也不行的
只是不要忘記如果你沒有想要表達的東西,心中沒有想法,一堆技法是無用武之地
再怎麼照或畫,都只是不同技法排列組後的"習作"

學會觀察、欣賞美的東西,是起點
技法,是以"表達你的想法"為起始動機來去學習、練習,為你所用的工具

如果真得有心,兩者不可偏廢
且往往到最後,難的是前者...那個欣賞世界的心
因為那是隨著個人成長的的東西,無法切割,更沒有速成

有句話我覺得個人滿認同的
"Art is not a thing; it is a way.” -Elbert Green Hubbard (June 19, 1856–May 7, 1915)
我的詮釋是
藝術講的是一種 「你看待世界、與世界互動 的一種 "方式、態度",而不是單單某個"東西(作品)"」

P.S.有人會說不要想,拍就對了,也很美。其實,拍得美的人,心中已有想法,只是無法轉換成言語表達而已,每個人大腦學習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是透過認知學習,說得出來理論;有的人是透過直覺學習,這種人說不出理論,但其實只是他有比別人大的優勢,大腦把繞道大腦皮質的部份省略,直接走更短的下意識途徑。
前者需要比較多的解釋,也需要大量的練習。後者依賴大量的練習,就可得到不錯的成果,但若想要更進一層樓,理論還是會有幫助。

講到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說:如果違反構圖或美學規則能得到你要的效果,那就拋棄規則。
但如果就說規則不重要,那又太二分法了。因為美學通則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能輔助你,只有在少數情況例外。

此外,缺乏直覺的朋友也不要太傷心,因為直覺太強的人,往往在教授知識給別人時,反而比較吃力。因為他也說不上來自己為什麼會,要教不知怎麼教。
Who needs a lifestyle-statement SUV?
其實..., 先培養美感、構圖, 比搞清楚光圈、快門更能有助於拍出一張好相片.
構圖是有脈絡可循的, 甚至可以說, 之所以會有所謂的「構圖原則」是前人經驗的累積.
把握住原則, 拍出「四平八穩」的照片, 再嘗試不同遠近高低角度, 好照片的成功率就會提升了.
畢竟, 些微手震的林志玲照片也比銳利逼人的許純美照片吸引人多了, 對吧...
sphenoid wrote:
其實都要啦要畫圖也是...(恕刪)


我就是那種太過於重理論,等到要拍時,心中的想法就會不翼而飛。
而且我拍的主題,不是被批評過於膚淺,就是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東西
,看來這條學習的路還會很漫長。
firefalcon wrote:
其實..., 先培養...(恕刪)


第一句話就一針見血了,這正是我所欠缺的。
美感的能力, 很多人是天生的
對色彩的敏銳度, 對週遭生活物體的觀察度
有時候真的只能感嘆...除了天份, 還是天份啊:(
https://jin.tw
ruthenium wrote:
我從一生下來,就註定...(恕刪)


推薦你看一部電影
叫戀愛寫真
廣末涼子演的
對我影響很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