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3相機的焦段是全幅相機的1/2倍嗎?

能認出G8您真內行

山村一夫 wrote:
請把G8的顯示屏調整...(恕刪)
傲峰十三巔 wrote:
記得剛開始玩M43的...(恕刪)

觀念錯誤!
1.鏡頭規格是在無限遠光線爲基準定義,不管定焦或變焦,由於不是全鏡組移動對焦,而局部鏡片移動過程將產生主點中心與焦距變化,只是一般鏡頭對焦距離不大時就比較小,這種問題是對於鏡頭小型化或最近對焦距離最明顯,例如nikon 200/4 IF micro在1x放大倍率是,焦距縮小剩一半,光圈小一級。


2.等校焦距是在於半視角=tan(片幅半長/焦距),他是幾何三角關係,是用數學可以推演證明,但是其他等校光圈等詭異網路名詞,沒有透過物理光學等推演,往往是偏離事實很大,像是放大倍率為像長/物長~像距/物距,這裡你看不到任合片幅系統參數,但是還是出現等校放大倍率這樣名詞。
因此,在談這些事物請先考察物理光學,像有人那薄透鏡成像時,請記住那個是在透鏡厚度可以忽略下,簡化式子,大部分鏡頭是要用厚鏡片成像,也就是鏡頭主點平面是分開,而不是只有一個鏡片中心,而且近距式子是要修正。
diffusionless wrote:
觀念錯誤!1.鏡頭規...(恕刪)


这不是等效焦距公式需要修正的问题,这个是镜头的呼吸效应,差的设计导致镜头对焦到近处视角改变,好的镜头不会这样
carl3104 wrote:
單反考量到視野率(倍率是另一個規格,這裡討論的跟倍率無關)要做到100%成本很高,而且軍艦部會變的體積龐大,所以大都只出現在專業機種,一般機種可能就只有9x%,另外"底片"單反還有另一個考量是底片沖放會有邊緣裁切的問題,剛好對應較小的視野率,以免拍的時候有看到洗出來被裁掉了。

到了電子觀景窗時代我印象中還沒看到視野率不是100%的規格,推測原因是EVF的那塊螢幕體積比24*36mm要小很多,也不需要五稜鏡的結構,所以做100%不會有什麼成本上的問題,當然數位時代也沒有底片裁切的問題,當然就都做100%了,個人想法,有錯請指正喔~


跟EVF大小無關。在無反系統,所有的影像都是由同一個sensor來的。而一般sensor的preview模式頂多是做縮圖,所以輸出到EVF/LCD就會是100%、除非是做電子防手震才會有裁切。
Hayashi-Kiyoshi wrote:
跟EVF大小無關。在無反系統,所有的影像都是由同一個sensor來的。而一般sensor的preview模式頂多是做縮圖,所以輸出到EVF/LCD就會是100%、除非是做電子防手震才會有裁切。


您說的沒錯,但我覺得跟EVF的螢幕大小是有關係的,正因為單反OVF是實際影像取景,對焦屏跟實際感光範圍要一樣大(FF就是24*36mm),加上還有五稜鏡結構,要做100%相對困難成本高,反觀EVF的螢幕不需跟感光範圍一樣大,只有不到一吋大,加上不需要五稜鏡,相對簡單得多。
傲峰十三巔 wrote:
記得剛開始玩M43的...(恕刪)


這種比例不太像是有些人講的呼吸效應(雖然我也不知對焦導致的視角變化要叫啥),或許有哪裏的設定不同造成的。或許可以拍照對一下exif是不是哪邊設定有不一樣、例如全幅切成APSC之類的。
一堆有的沒的效應加一加差距也不可能是這樣
就算視野率只有50%也不可能是這樣
你這個透視關係上圖看起來是70mm 下圖是200mm
我猜是你上面那台轉成35端 下面那台轉成200端
可能是你以為兩台變焦是同方向導致轉錯
大哥,我沒轉錯阿

Selu wrote:
一堆有的沒的效應加一...(恕刪)
carl3104 wrote:
到了電子觀景窗時代我印象中還沒看到視野率不是100%的規格,推測原因是EVF的那塊螢幕體積比24*36mm要小很多,也不需要五稜鏡的結構,所以做100%不會有什麼成本上的問題,當然數位時代也沒有底片裁切的問題,當然就都做100%了,個人想法,有錯請指正喔~...(恕刪)

推測原因是EVF的那塊螢幕體積比24*36mm要小很多 >> 誤
不需要五稜鏡的結構 >> 正

電子觀景窗不需要五稜鏡,
相機內也不需要第二條光的路線讓觀景窗成像
直接顯示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影像訊號即可,視野率當然是100%


只有光學觀景窗才需要用稜鏡+反射鏡,讓光線分別進到觀景窗 or 感光元件~
又因為觀景窗內的視野率+明亮度+成像清晰度...等原因,
才會需要又大又重,成本又貴的五稜鏡...

傲峰十三巔 wrote:
大哥,我沒轉錯阿


那看要不要各拍一張照看一下EXIF內容看看。

我也是覺得哪邊設定不太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