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45分
文章編號:36737181
以為畫面暗,又加曝光補償,
所以每張照片都太亮 XD
M模式,我覺得沒有很會玩,
或是也沒特殊題材時(像是長曝),
好像沒什麼必要,
因為測光表會一直跳,
不是容易掌握,
大太陽下風景照不如就A模式就好了,
自己再調整曝光補償,比較不會出錯,
等你比較熟了再用M模式,
我也不熟,頂多開內閃時會用,
同時控快門光圈比較不會死白,
縮光圈,我感覺是影響不大,
F8以上,不100%檢視沒什麼感覺,
我覺得畫面好不好看,精細度似乎還好,
顏色的層次比較有影響,
我只有KIT鏡,
以前也是遇到看起來很遠的景就拍,
或是站高一點就拍,回家看照片反而有點虛,
後來發現,風景有點前景會比較有層次,
也不用站多高,大概比前景高一點就好了,
視野有延伸比較重要,
如果是從高處往遠拍,
中間都沒東西,人處在當下當然是很開闊,
不過照片就不怎麼開闊了,
沒前景幫忙延伸,就很平面。
後製我覺得很好玩哩,
貼兩張有後製的生活照,

原本照片有側光,天空得到正確曝光後,
地面暗暗的,拉一下整體亮度,
再降天空亮度。

一樣的做法,紅色的噴水柱本來暗掉了,
一樣是先拉整體曝光再降天空的亮度。
dgg wrote:
站高一點蹲低一點走近...(恕刪)
推這一樓
做到這幾點
攝影視角會完全不一樣
照片的重點應是
故事性(二個牽手的人、夕陽、背光、拍手、拍代景、⋯)
即時性(美女、大風起、突然、⋯)
借位(草莓、小光圈、代人、廣角端、⋯)
第一人視角,第二、三、四⋯高低
光影變化(重要)、前後景(引導視線)
⋯⋯
⋯⋯
很多、很多
同一個景、不同時間、左一點、右一點、高低變一下
都會不一樣
數位時代、多拍(思考後再拍)
先想你要什麼感覺的照片
去改變光圈、快門、白平衡、變焦環、黑卡、追焦、⋯都會不一樣
變化萬千
很好玩的
以樓主的照片,沒什麼大問題
就是加個前景
例海邊那張
脫下鞋子當前景
褲子(裙子)、衣服、內⋯一路丟


好玩
加一下
我不是前輩
個人積分:328分
文章編號:36738492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