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方法,請拿起你的負片,看看是不是顏色很淺,曝光格是不是淺到和片基差不多顏色?
====
你的文章其實是在誤導他人底片很爛,但事實上大多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
-----------------------------------------------------------------------------------------------
我覺得你的回文看了很令人反感
說的好像自己大師一樣
你看看其他樓的人
有幫忙解釋的 有幫忙後製的
奇怪 您的指點在於?
當然 這樣的人很多
見怪不怪 只是又多增長見識了
我沒有用底片機
將來會入手
先學起來先
嘴砲成不了大事
首先是包圍曝光之必要,這類沒有把握的題材,使用包圍曝光是個非常有益處的策略,尤其是,對於夜間攝影而言,在倒易率失效的影響下,要讓底片『曝光過度』非常不容易,這麼說好了,這串文章的底片攝影資料是曝光四十秒鐘,若增加曝光到六十至一百秒,對於本來就是黑暗的背景,也難以曝出影像,而本來就有細節的位置,則在倒易律失效作用下,可能曝光過度還不到一格,那麼繼續增加曝光到兩分鐘甚至更長以上,估計也不過多一格而以,因此,攝影者若掌握到此策略時,要拍出東西來實在不難。
這個連結的照片是我以前拍攝的作品,曝光時間用感覺數出來的,曝光可能有一分鐘以上,策略就是多曝一點時間也無妨
http://www.pbase.com/hyponamiaa/image/2411222
再來,底片攝影的醍醐味就是:按部就班的學習與理解,拍攝的專注與不怕失敗的精神,最後回饋給攝影者無可比擬的影像品質,在學習底片攝影的過程中,常有『拍攝時候像上天堂,洗出照片時候恨不得下地獄』的情況,也許這個年頭,失敗的感覺多數人都不喜歡,不過,人生還有更多更大的挫敗可能發生,拍不好一張照片算什麼?下次拍好不就得了!
以上想法,煩請指正。

我是用FM2/17mmf3.5/iso800/40sec(EV有+1)還稍嫌不足,估計還差0.5格,
所以您的FM2/17mmf2.8/iso400/20sec還沒達到標準喔。
另外DSLR的部分是用現場拍攝測光,Fuji-S1 pro/16mmf2.8/iso1600/8sec(減dark-ON)剛剛好,(其實10sec會更好)。下面是Fuji-S1 pro拍的,iso1600是為了降低快門速度,可以凝結極光絲狀的細節,FM2曝光40秒,影像就糊糊的,所以顧不得雜訊了。


Fuji-S1 pro曝光8秒+Dark8秒+影像處理約2~3秒+寫入記憶卡5~6秒+讀出顯示5~6秒,單張總共花費約38秒,拍攝效率與FM2曝40秒差不多

回lengda,抱歉!糾正一下DAYLIGHT ISO400/27,前面的iso400(公制)與後面27(德制)講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喔!27不是溫度喔!
在此借題一下題外話(其實和極光攝影有關係),溫度越低,可以降低底片「倒易率失效」的程度,亦即可以增加感度喔!
在「銀鹽天文攝影」上有一種技術稱為「冷凍相機」(這個和現在普遍使用的冷卻CCD不同),把相機包在保力龍盒中,盒子裡面塞滿乾冰(可達-40℃)
,可以增加長時間曝光的感度,因為「銀鹽」感光之後的可逆反應程度被低溫抑制住,因此降低了「倒易率失效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