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這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 我一直在母體裡(The Matrix)

我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不知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
國際照明協會 C.I.E. 於 1931年,
訂定標準照明體的光譜特性和標準觀測者的相關數據
以及色彩的描述方法,顏色的測量與分類標準化系統。

單一光源(下方)與 RGB 合成光源(上方)顏色一樣時,記錄該資料,
透過複雜的公式計算,將顏色數位化。

完成了 LAB

或 LCH 色彩座標圖

C.I.E. 將色彩座標化後,就很輕易的將色彩數位化
各家相機色彩數位化的方法都不同(聽說都是有申請專利),導致各家發色不儘相同

另外,數位化後的色彩並不屬於連續性色彩,是單一實色,
這也造成 C/N/S 人像發色不儘相同(即使後製)
所以數位化後細膩度就很重要 14bit 跟 8bit 的照片,實際上看來就會差很多
(保留越多色彩越易後製)
人像要白裡透紅,就本身需要有該顏色,要不然就要調整 LCH 座標,才能轉色
336789 wrote:原文中,不太了解,灰卡和白卡和校色卡,不就是用來校正不同色源下的顏色嗎?
然而由於傳統白平衡工具的灰卡和白卡,在不同攝影場景中,會受到不同的環境光污染作用下,而產生不同的色溫和色調值的色偏現象,而不能在色彩後製中還原得到正確的人像膚色,必須由後製色彩校正者對每一張有色偏現象的相片進行微調,或是批次檔的色彩矯正。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裡,色彩校正後製者在做這色彩校正時,根本沒有攝影現場當時的正確色溫和色調資料,全憑經驗和個人喜好來進行相片色彩後製校正, 根本沒有標準,每一次都各自不同,所以後製相片中很容易出現非人膚色的殭屍人像!...(恕刪)
上面的論述竟說沒有標準?難到是我的理解有錯誤嗎?
我的疑問是傳統拿校色卡在該拍攝處拍一張,不能校正該處之色徧嗎?
一定要靠文章中所謂的 XXX 工具嗎?
(雖然拍照不一定要得到真實顏色或眼睛所看到的顏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