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跟真實有關?後製合成無法接受?

inoakira wrote:
何解?...(恕刪)

以小弟賞圖而言,
看的會是作者對於當下的靈感與心情,因此很喜歡看旅遊風景照,
若經過後製合成,就已經算事後思考,少了單純的可愛。

除非真有過人的巧思創意令人玩味再三,
否則多數的後製合成都屬匠氣;
多看看婚紗照就能體會。

何謂後製合成的匠氣?
模仿流行風格、為合成而合成、看不出作者真正的靈感....都屬匠氣。
菩提本非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後製本非攝, 比賽亦非影.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爭議.

後製修圖疊影也罷, 麗質天生景色天成也好, 欣賞的就是光與影, 景與色的變幻, 其他的都在其次. 計較名次獎金 ... 嗯, 還是專心創作吧!

風幡皆不動, 唯人心在動. 修製皆可行, 唯自然美觀, 方見用心與功力.


http://zh.wikipedia.org/wiki/慧能
***********************************************************
惠能父親早亡,家境貧窮以賣柴為生。一次,惠能賣柴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便蒙生學習佛法之念。他去黃梅山拜謁五祖弘忍,由此開始了學佛生涯。

其時弘忍年事已高,急於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認識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以為未見本性,未傳衣法。

惠能聽後亦誦一偈,令人代勞題於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見後,招惠能登堂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並傳衣缽,定為傳人。此時六祖,受命南歸。

惠能歸嶺南後,于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據《瘞發塔記》載,印宗法師在該寺內講《涅槃經》之際,「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傳,遂拜為師,併為之剃度。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黑輪桑 wrote:
以小弟賞圖而言,看的...(恕刪)


感謝大大詳解~~
了解意思了~~還好我沒有太匠氣的合成~~改改色調轉變氣氛應該還可以接受吧@@?
http://blog.yam.com/inoakira
inoakira wrote:
了解意思了~~還好我沒有太匠氣的合成~~改改色調轉變氣氛應該還可以接受吧@@?

攝影世界還是別太認真,自己玩的快樂就好,
認真的去分辨接受與否,只會惹來一身腥。
snd200x wrote:
那既然這些跟真實無關的東西可以接受,為何後製合成無法接受...(恕刪)


這都是人們的理念問題,就這麼簡單
不管是用合成後製或前製哪種手法,都會有接受和不接受的

舉幾個例子

1.先說合成,拿這類作品東西去參加攝影比賽這事也不是第一天才有的
前陣子大陸那邊不是就有人拿合成的藏羚羊照片去參賽還得第一名的嗎?
如果您也是第二名的參賽者,您覺得他夠資格拿第一嗎?

2.再來談到後製,最近網路不是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後製出來的美女照嗎
如果婚友社拿這種後製出來的美女或帥哥照片用來徵婚的話,您覺得能接受嗎?

3.即使是一般認為沒問題的前製,也是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存在的
最常有爭議的就是生態攝影了,比如說為了拍到魚狗衝入水面捉魚的瞬間
所以就乾脆把魚狗捉回在室內複製整個場景再來慢慢拍出完美的照片
為了清楚拍到母鳥餵食的樣子,就把礙眼的枝葉去除,就能取出更棒的構圖
結果卻讓鳥巢曝光,於是幼鳥被天敵捕食

很多時候,會引起爭議的作品,問題都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出在人
攝影人自己應該要能分別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依照場合來選擇手法

今天要是你自己要開個展的話,相信不會有人對你的合成作品有太多意見
假如拍的是婚攝,難道有哪個高手是直接機身出圖的嗎
所以要是攝影比賽的話,因為要評比的部分並不包含後製合成技巧,所以當然會對後製有所限制
如果您對我的照片有興趣的話,就請多逛逛我的相簿吧 http://www.flickr.com/photos/8884105@N05/
今天是我第一次取得發言權的日子...
多發篇留言...
以後請各位前輩多多指教囉!!!~~
有發言不當時請小小力的糾正就好~~~小弟會改的!!

攝影與後製....就我個人而言....

若拍照定位於攝影的話...
就盡量少後製囉~~
不然攝影時老想著靠後製就行啦~~~
這樣攝影技術永遠不會進步!!

若拍照只為了...拍照
那為了照片美美的~~
當然就稍微後製一下無所謂~~
若能依靠後製讓照片更符合當時情境....那也不錯囉!!!
若能用後製讓自己的照片有自己的風格~~
也是很好!!

其實有人不喜歡後製....
主要是因為有些人的後製能力太差了~~
snd200x wrote:
不真實可以說是所有反...(恕刪)

認同+1
在格子裡內容物,設計出最佳比例的長.寬.高
相片順眼就ok啦^^
沒什麼真不真實的,這是手工藝術吧^^
K,B wrote:
可是我覺得我可以用肉眼看見星茫 跟車流
...(恕刪)


我也可以看的到
以前我確定我看不到星芒
但自從眼睛得到散光後
不管太陽、路燈、車燈都有星芒了!!

我窮,但我旅行,最富有的是我的眼睛
攝影雖然不"真實",
但它本質上還算是"寫實"的,
所以只要能夠透過攝影技巧捕捉到的,
在一段時間空間內發生的事情被紀錄下來,
傳統上都比較能被接受,
像是星芒, 長曝, 調整顏色, 黑白或紅外線攝影等等,
畢竟不管顏色或畫面如何改變,
它的確是存在的, 樹還是樹, 車還是車....

比較有爭議的可能是"合成"照片,
把一個本來不存在的物體合成到另一個地方,
還可以弄得天衣無縫!
這樣的照片如果拿去參加合成技法的比賽,
當然是冠軍,
可是如果拿去當成紀實報導的題材,
一旦被發現, 大概會被批得很慘,
因為它利用了大眾對於攝影"寫實"的印象去行欺騙的行為....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我個人是認為,一張照片裡有兩個層面:

一個是裡面有什麼東西

另一個是裡面的東西怎麼被表現

更動前者(在裡面加東西或把東西擦掉)叫做和成,這點爭議比較小。
更動後者叫做後製。現在的問題是,因為現在好一點的相機都可以出Raw檔在拿到電腦上改,所以有沒有經過後製這點已經越來越模糊。畢竟,我們可以說把拍下來的影像傳到電腦裡再加以更動(色相、飽和度、亮度、白平衡...etc)叫做後至,可是仔細想想,這又跟在相機裡預先調好參數,再用Jpeg直出沒什麼兩樣;畢竟對自己的雞絲熟悉的人用眼睛看就知道怎麼設定可以調出什麼效果來,再者檔案經過相機內建的程式被轉譯成Jpeg,跟用電腦的Raw軟體轉譯比較起來差別也只是在轉譯的地點不一樣。

再講直接一點,一個畫家把所有的裝備搬到現場去寫生,跟他在現場速寫畫下場景概略,再回到自己工作室憑記憶,並以速寫為輔,畫出現場畫面,兩者的成品不是都稱作繪畫嗎?當然,我認為有沒有後製這方面界線已經非常模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像上面提及的案例中有太多相同點與不相同點可以辯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