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謠言, 但Canon可能聽到您的聲音了.
其實現在的片幅應該是從底片時期延伸過來的
而底片為什麼不做正方形,而是做成36X24(3:2)的方式
我想一方面除了機械問題(這我不確定有什麼樣的問題)
我想會不會也跟美感有關
因為不只是照片,其實絕大多數的畫作,尤其是古典時期的畫作
都會約略遵循黃金比例(1:0.618)
而3:2=1:0.667便是接近這樣的比例
理論上,這樣的結構會讓視覺上感到穩定而舒適
所以正方形的比例並非『視覺作品』的最佳比例
而若不用正方形當做作品原始比例,那麼做正方形的底片或感光元件
似乎就成了一個非常浪費的選擇
以樓主所提感光元件的問題而言,若你使用方形元件,然後視狀況做橫式裁切或直式裁切
都有30%以上的元件耗置不用
反而是選擇用長方形感光元件,然後旋轉使用(無論是元件旋轉或手持旋轉)是最具經濟效益的選擇
只是如前面諸位所述,元件旋轉牽涉了額外機構與成本的問題
因此若絕大部分的消費者並不視手持旋轉為困擾
則廠商增加這個額外成本並不符合其獲利原則,而我們便會持續看到手持旋轉為主流
頂多就是在專業機種上面直接內建手把,以符合專業使用者的頻繁使用需求
另外關於黃金比例,我自己有點好奇是否與人的垂直與水平視角不同有關連,因此我做了個簡單的測驗
我的測驗方式很簡單,就是值是牆上一點,以我的兩手同時垂直或水平擺動尋求視覺邊緣
然後記錄這個視覺邊緣的長度
我發現這個水平與垂直的比例似乎接近黃金比例
是我的錯覺嗎?
Google一下,找不到相關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