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在非全片幅相機上 等於數位裁切!?

都已經透過"光學"鏡頭調整出來的影像,
怎麼會是數位變焦呢?

ouvox wrote:
觀念對了,不過比較好的說法是數位裁切...(恕刪)


恩恩,我也認為是數位裁切,這說法真好!!
不過我真的沒考慮進去APSC的專用鏡頭這些細節耶...呵呵

tessar wrote:
換個說法,如果一台全幅機同時有1.6倍的數位變焦功能,還有aps模式,這兩個功能會有哪些不一樣?


大大你真厲害,一句話就能表達我的問題點
不過1.6倍數位變焦應該改成1.6倍裁切

寶佳 wrote:
對!對!對! 大大你...(恕刪)

沒錯~~
是密度問題~~
解析度單位是每一英吋裡面有多少像素
你提到的數位變焦
是將原本的像素放大

舉例來說
原本一平方英吋裡面住了16個像素
但是現在數位變焦2倍後
變成一英吋裡面住著8個像素
感覺上好像放大了
其實只是把點放大而已

所謂的補差點
就是像素放大後
會有鋸齒邊
鋸齒邊會讓照片看起來很粗糙
所以補差點是將鋸齒的邊補得滑順

不管最終的影像是裁切後影像
或補完差點後的影像
光學變焦跟數位變焦最大的差異
肉眼來分別
大概是銳利度跟層次的不同
感謝以上大大們熱情的解釋~
各位大大們提供的有用資訊最後終於讓我搞懂了!!
01果然都有一堆臥虎藏龍的大大們!
實際上最大多數人用DSLR
APS 乘1.5倍,其實只用到FF面積的43%
Canon的1.6倍,其實只有用到FF面積的38%

4/3乘2倍,面積是FF的26%

所以APS已經裁掉相當多
相對4/3與APS的差距倒沒想的那麼大(4/3還有將近canon的70%大)
用到補插點的方式來做相片放大,這就是數位變焦了,而鏡頭用再APS-C機身上乘以1.5或1.6,這都不算是數位變焦,因為所有畫數都是原本CMOS上所有,且這都是屬物理性的.

補差點是因為裁切所出來的畫數太少,並非原始CMOS上全部的畫數點,而是放大後在硬補上去的虛擬點,補上去的虛擬點當然是數位運算產生的,所以稱為數位變焦.

以上來說,一張相片只要你用原版裁切,但不作放大動作,使用裁切出來的像數多少就這樣輸出,那就不算是數位變焦(放大)了.


怎麼片幅大小跟裁切,變焦有關?????
一直很天真的以為相同視角 相同物距 不同片幅
得到相同影像(放大率不同)時,
不同焦距換算出等效關係而得相同焦段!
有點被迷糊了!得好好再研究研究了!

希望在這棟樓能看到各位先進提出正解,
因為這是最最最基礎的觀念呀!
寶佳 wrote:

我們也都不是真正的相機工程師,都是玩家
而且你自己的認知也不一定是正確答案
(恕刪)


這些人都不是相機工程師
你現在怎相信他們的話?

其實一開始
我就說要你再想想
弄懂什麼是數位變焦
就可以分辨了
不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