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攝影46] 透過 恆定光圈 鏡頭 來學 M 模式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我前面有說過嘍,文章...(恕刪)


=================================================

接著我先提出個問題讓你參考一下:

如果現在沒有 av/tv 這玩意,只有 m 模式的相機

那你一時間該如何判斷 光圈/快門/感光度 該如何組合

以拍出一個曝光充足,亮暗均衡的照片呢???

=================================================

M模式, 點測光, 曝光補償.
坦白說,我覺得這篇文章有點似是而非!

但是小弟也沒認真看過幾本書就是了,只是再研讀國家地理攝影的那本書在講解曝光的原理時,自己學習了一個概念就是曝光補償,也有人把曝光補償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白增黑減。

當測光表遇到黑或白都會誤判,這時候要用+-EV來修正。

也就無關是使用哪一種模式,因為會用M模式+點測光的人是自己用經驗和判斷來組成正確的曝光!

不過,小弟目前也只會用A模式搭配EV+-

有錯請指正,謝謝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接著我先提出個問題讓你參考一下:

如果現在沒有 av/tv 這玩意,只有 m 模式的相機

那你一時間該如何判斷 光圈/快門/感光度 該如何組合

以拍出一個曝光充足,亮暗均衡的照片呢???


簡單。

其中一種作法就像你圖24的例子,我稱這是「偽裝成Av的M模式」

「當李蘋果唱到比較忬情、慢拍的歌曲,我將快門調慢一些回到 1/50s ,同時維持最大 F2.8 光圈」

就是先選定一個光圈,維持不動(所以說是偽裝成Av的M模式),然後參考測光表指針調整快門。

但我的重點是:

1. 你這種作法根本是把M當Av用不是嗎?(把光圈維持2.8=偽Av模式)

2. 但我認為測光表指針絕對不要只會對中間。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非常大的不同的呀:)

av/tv ,當你輸入一組數值,相機依測光公式「自動」幫你選好」

假設,你在 tv 下輸入 1/30s ,相機依其他因素計算光圈給你 f4.0

但在 m 模式,你得「手動」自己調整成 f4.0 ,這就是最大的不同
------------------------------


當你在搶拍、搶時間時,你實在沒有需要「手動」將光圈調整成 f4.0

如果相機透過測光公式幫你算好 f4.0 ,你不用自己去輸入

可以加快你的拍照速度

如果你說的 "意義" 只是曝光值上的 "意義"

當然,你說的沒錯,沒有差別

但是在實拍上的差別很大 (如節奏、速度)

你拍照要注意的事還有很多,你還要對焦、構圖,走路還得小心別撞到人


所以這兩種作法:

第一種:用M模式,輸入1/30的快門,然後用右手大拇指或食指轉到讓測光表指針到中間後得到F4(視前一次拍攝的快門設定,說不定要轉不少下。)

第二種:用Tv模式,輸入1/30的快門,然後若目前相機沒有設定曝光補償的話,可以直接得出F4(測光表只針對中間的狀況)。

上面兩種作法,究竟哪一種節奏順、速度快、可以專心對焦、可以關注構圖、走路不會撞到別人?

死守測光表指針對中間,是這篇簡單的一個基本觀念,前面補充數次,就不再多補充

最後這段,跟你第一段是一樣的意思,你說的沒錯,若以中間做參考,的確用 auto iso 就好

我建議你,不彷把我的文章再重讀二、三次,我先把重點幫你畫出來


問題是你的圖11仍然是一張「對中」的照片ORZ.....

就期待您的「非中間路線講解文」問世吧!
看了你的圖07,以為你要教大家一個能夠在大腦中直接找出ISO、快門、光圈三個數值,然後直接套用在M模式神奇心法。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圖07.
所謂的 M 模式,其實就是曝光三元素「光圈、快門與感光度ISO」三個攝影最基本的元素 (可說是攝影就學這三個的組合而已) ,都由你自己來決定,完全不依靠測光公式來幫你,因為你無時不刻都要自己搭配。


但遺憾的是,你整篇文章充斥著「偽裝成其他模式的M模式」;

圖09是偽裝成Av的M模式: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圖09.
選用快門 1/125s 理由很單純,是為了將李蘋果的動作給 "凍結",若不用這麼高速是無法清楚補捉的。光圈 f2.8 是為了滿足在夜間拍攝下光源不充足,同時又要使用 1/125 這麼高速快門,我不得不用當時鏡頭最大光圈 f2.8 來拍攝,雖然光圈大能提昇進光量,但同時景深變淺,也能突顯畫面中的主角。

至於 ISO 3200 同樣是為了滿足快門 1/125s / f2.8 設定下做的調整,若選擇了 ISO 1600 ,曝光量少一級,畫面會略顯過暗,為了滿足充足的曝光,選擇了 ISO 3200。

PS: 當然,若當時快門 1/125s 還不夠快,非得用 1/250s 才夠的話,同時光圈 f2.8 無法再調整更大情況下,也只有將感光度提昇至 ISO 6400 才行,快門速度每提昇一倍,感光度也得同樣提昇一倍才行,當然畫質自然也無法兼顧。


請問把在M模式把快門固定在F2.8然後調整快門和ISO,究竟和用Av直接輸入F2.8然後用曝光補償有何不同?
這樣看著測光表指針調整,確定沒有用到「相機的測光公式」嗎?

圖16,你的M模式繼續幻想自己是Av:
Hunter PPC =X.x.X= Palm wrote:
圖16.
此時解決的辦法有二種,不是將快門速度自 1/50s 調慢至 1/25s ,或是將感光度自 ISO 1600調高至 ISO 3200,這兩種方法都能將指針調整至中間位置以獲得充足、均勻的亮度,但就要時時留意測光表的指針,顯得十分瑣碎。


這和用Av設在該焦段的最大光圈然後自動給快門值又有什麼不同?

圖10是你唯一講對的一件事情,M模式最大的用處是在無論如何你都不想改變光圈快門和ISO的時候,想要繼續用這個設定持續拍攝的時候

但是這組設定找出來的方法,是透過讓M模式偽裝成Av或Tv來達成。

然後我認為你並沒有為「光圈快門ISO都固定」舉出良好的範例,如你在圖17找出「參考值」後,確定就能一直拍到底嗎?

取景會變,光線會變,「不改變光圈快門ISO」的作法,我實在看不出在這種街頭表演,光線變化很大的場景有什麼用途。

整篇文章有意義的部分只有圖10和講逆光的部分,但關於逆光的部分,我不認為用點測光和曝光鎖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地方,因為背後的意義都只是「針對想要讓他曝光正常的部分測光,然後不管逆光亮區,要爆就讓它爆」。但是若要拍你圖20那種照片,以下兩種作法:

第一種:

1. 切M模式,先把高光部分放在取景框外,用你說的方法讓它偽裝成Av或Tv,然後轉盤轉轉轉,直到測光表指針到中間為止。

2. 然後把高光區放入取景框內拍照。

第二種:

1. 切Av或Tv模式,先把高光部分放在取景框外(或用點測光),然後按一下曝光鎖

2. 然後把高光區放入取景框內拍照。

這兩種作法,哪種難以理解、哪種操作上比較沒效率?其差異恐怕沒有如你所說「如此複雜的思考流程對初學者十分吃力」那樣誇張。

我覺得好的教學文,對一件事情的原理應該能講到底就講到底,不要只會預設新手都是笨蛋,明明背後原理完全一樣的幾種作法,你就在那邊預設立場要他們只學某一種。
本文的重點應該是在這裡沒錯

小彭新城 wrote:
我要來去買恆定光圈鏡頭練m mode了!!

GO!!...(恕刪)
其實測光是拍照很大的一門學問,

但現在的相機 M 模式絕對不是只是用來把測光表改成中央的用途(沒測光表的時代這是對的)。

現在科技進步,絕大多數時候,相機都可以自動正確測光決定曝光值。

故大家何須刻意調成 M 模式,再多花一步動作調到跟相機測出來的曝光值一樣?(系統直接幫你調不是更快?)脫褲子放屁的目的是?

那所以用 M 模式,是攝影師想得到自己要的曝光值,組合出想要的光圈、快門的曝光值,已經不是單單要得到正確的曝光值,而是要得到想要表現出構圖意境的曝光值,這是壩上大肥羊一直想跟你說的事情。

事實上很多人建議大家學用 M 模式,是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不同光圈、快門 組合得到不同的效果,未來就知道哪個才是你在拍這張照片時,最能表現出你想要的曝光方式,不是只是要你學相機調到測光表中間....

另外焦距改變就要重測光,試問廣角是明亮天空占一半,跟拉近時明亮天空剩1/10的曝光值可以一樣嗎?哪來的恆定光圈比較方便,一樣都應該重測光。

樓主真的很用心整理這文章,但如果能虛心接受指教,反而可以學到更多,教學互長,才是真的有收穫。
「光量」才是重點!
M mode, A mode, T mode都是技術與習慣上的問題。

現場的光有多少,配合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有多好,組合成一組數據,
而這組數據被換算成你需要開多大的光圈,這個光圈需要多長的時間。

手動調整光圈,手動調整時間;手動調整光圈,自動調整時間;自動調整光圈,手動調整時間;
自動調整光圈,自動調整時間,都是為了得到測出來的「光量」。

怎麼知道「光量」才會是畫面陰暗、明亮的重點,
怎麼會跟人為手動調整,或是機器調整有關?

大家都看過腥扒顆或是-4賣咖啡吧?
杯子的大小才是決定價格的多少,不~是水量多少,
要大杯的,店員就按大杯的鍵,機器自動開水龍頭,時間一到就停止;
去M回沖咖啡,店員拿著咖啡壺,手動幫你加,阿不就是壺口大小跟時間由人決定,
而咖啡是加到七分滿,還是滿出來,人員介入。

什麼M mode等等都是旁枝末節,
攝影師管的是如何得到想要的光量,
而不是這個光量的得到是機器決定的還是人員決定的!

newyi wrote:
本文的重點應該是在這...(恕刪)


在01觀念版,只要是教學文,就該挺!!

內容對錯,不太重要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