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M43資深用戶, 在本站早期我M43群組貼照可是排名前幾! M43屌打iphone12是無庸置疑, 用GF1就足夠打了. 我硬碟裡m43拍的照片有幾十萬張.
GF1的低光畫質是這樣子的, 我十三年前還是單眼菜鳥時拍的照片 , 那時啥叫修圖都不知道. 如果是現在的全幅相機, 搭上大光圈鏡跟超強機身防手震後, 根本就是夜視鏡.


拜y大師之賜, 翻了些舊照, 看到十多年前用當時買的老鏡拍的照片. 這鏡頭我最近也曾拿出來裝在新機身上, 鏡頭生產距今差不多有24年了, 拍出來的照片依舊明亮動人. 這就是相機拍照的樂趣!
想想有些人, 相機拍照拍好久技術都沒精進, 所有相機在他手上都拍成那副德性, 有天手機的自動模式竟然成了他的救贖, 這不知是可悲還是...
jill1124 wrote:
拍照是一回事,玩攝影...(恕刪)
一直以來許多拍照"愛好者"們總有著獨特的高大尚思維,唯我獨尊才是王道真理,非我族類一切旁道偏門,拿旗艦拿高階構圖等半天調整耗半月搞出的叫"攝影",其他的叫"拍照"這樣的褒貶二分法~~(這麼有自信拿高階拍出的就是高水準?)。
於是相機發展史上不論性能、類型甚至新技術只要是"非我族類"一律被批判鬥爭~從早期的底片看不起數位,單眼看不起隨身,拿L看不起C,拿C看不起它牌,OVF看不起Live View、EVF、到後期的單眼看不起單反,看不起手機....然而"愛好者"最後也隨著時代的進化很有默契地默默接受了這些。
手機基於相機學問做基礎有甚麼不對嗎,相對地能在相機學問的封印下求新求變,跳脫發展出如此強大的性能凸顯出相機的無能封閉,雖然相機也是一堆香料啦,只是多數人竟還誤以為相機才是天然~
所謂的玩攝影三大部分,這些該精進發展的重點大廠幾乎牛步。畢竟前十年可是賣得風光發爐地讓大廠們不思長進,然而很多"愛好者"們卻也樂得把廠商怠惰不力處的限制當成是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無論是"攝影"還是"拍照",不過就是一種自我認同的想法,拿相機調光圈、ISO、快門...拍出RAW就是有內涵的思考過程,而手機直接拍RAW談不上攝影,這樣的想法的"愛好者"要自詡為"攝影人",實際上只是被器材限定綁住的器材匠吧~
呂稀少 wrote:
一直以來許多拍照"愛好者"們總有著獨特的高大尚思維,唯我獨尊才是王道真理,非我族類一切旁道偏門,拿旗艦拿高階構圖等半天調整耗半月搞出的叫"攝影",其他的叫"拍照"這樣的褒貶二分法~~(這麼有自信拿高階拍出的就是高水準?)。
於是相機發展史上不論性能、類型甚至新技術只要是"非我族類"一律被批判鬥爭~從早期的底片看不起數位,單眼看不起隨身,拿L看不起C,拿C看不起它牌,OVF看不起Live View、EVF、到後期的單眼看不起單反,看不起手機....然而"愛好者"最後也隨著時代的進化很有默契地默默接受了這些。...(恕刪)
您誤會了!
我也使用手機,
我用手機拍的照片遠比相機多很多。
但之所以用”拍照”和”玩攝影”這個名詞,
是為了區分我的兩種心態。
“拍照”手機最方便所以使用的最多,
“玩攝影”這個詞的重點是”玩”,
“玩”的意思就是我的休閒活動。
我喜歡”玩”相機 ”玩”鏡頭 “玩後製”,
這有什麼好批判的?
您也可以把”玩手機攝影”當成休閒,
如果您“玩”出了一點心得,
我也會覺得這是很不簡單的本事。
但當我說:
我覺得”玩手機攝影”很無趣。
這表示我沒有這個興趣”玩”,
這是在描述我自己的心態,
並不表示我在批判您的興趣很無趣。
我有手機 有單反 有無反 有底片機,
我的數位相機有殘幅 有全幅。
我今天想玩什麼,
我就挑什麼器材,
我想玩什麼鏡頭,
我就挑哪幾個鏡頭出門,
我甚至可以選二戰時期的相機和鏡頭,
就只帶一卷底片出門,
我今天就耗在這36張照片裡面,
這很好玩啊有什麼好批判的?
呂稀少 wrote:
手機基於相機學問做基礎有甚麼不對嗎,相對地能在相機學問的封印下求新求變,跳脫發展出如此強大的性能凸顯出相機的無能封閉,雖然相機也是一堆香料啦,只是多數人竟還誤以為相機才是天然~
...(恕刪)
相機也是有在求新求變,
但它改變的方式跟手機不同,
就因為您的興趣不在這邊,
所以您就不會去在意它改變了什麼。
但對喜歡”玩”相機、
或是以此為職業的人來說,
就會看到它升級了什麼東西,
有需要的就會買,
出手排我就買。
呂稀少 wrote:
所謂的玩攝影三大部分,這些該精進發展的重點大廠幾乎牛步。畢竟前十年可是賣得風光發爐地讓大廠們不思長進,然而很多"愛好者"們卻也樂得把廠商怠惰不力處的限制當成是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恕刪)
相機方面我以Sony的全幅為例:
它在同個時期銷售好幾個系列,
有a9、a7、a7s、a7r,
之後又有a1、a7c、a7cr….,
然後每個同系列又都陸續出了好幾代。
出這麼多系列都是有目的性的,
消費者會視需求購買他所適用的機型,
要拼速度的、要低光源的、要高畫質的,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你比較需要這個就必須犧牲其他的,
所以才會有這麼多類型系列,
這並不是都差不多的東西。
a9、a9ll、a9lll,
a7r、a7rll~a7rv…,
這就是這些系列在升級,
人家沒有在睡覺。
鏡頭這東西就比較好玩一點,
其實現在相機的雛型,
應該是從 leica 的 Barnack 機型說起,
原本它是機鏡一體的,
賣了沒幾年,
就開始改成可換鏡頭的型式,
也幫之前購買的消費者改機,
之後鏡頭就開始百花齊放,
從結構啦、原材料、焦距、定焦、變焦、口徑、光圈葉片數、鍍膜…
都會影響照片呈現的結果。
從手動到之後的自動、自動馬達型式、大光圈、小體積、這個功能那個功能的切換…
也是一直在改良在進化,
任何單牌就數一數鏡頭前前後後看出了多少顆讓人懶得算,
副廠鏡也是一堆。
就算你說我是器材控也好,
假文青也好,
這就是我這種人的休閒娛樂活動,
就好玩啊有什麼好丟臉的?
Raw這種東西就很有話題性了。
其實每一張數位照片出現之前,
都會先有一個raw檔,
不管是手機或相機,
只是手機的預設是說,
產生了照片的圖檔之後,
就刪除raw檔,
為什麼?
檔案空間太大太佔儲存空間。
Raw檔重不重要?
喜歡”玩”的就重要,
尤其是以相機作為職業的更是不可或缺。
玩攝影是個坑,
玩電動也是個坑,
玩車也是個坑,
玩高爾夫球也是個坑。
每個人興趣不同,
沒什麼好批判的。
你是玩高爾夫的玩家,
跑來跟我說我不需要相機?
那我對高爾夫不熟,
我跑去指點你要拿幾號桿這不是很那個怎麼講嗎?
不要再來跟我說我需不需要用到相機,
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OK?
jill1124 wrote:
您誤會了!我也使用手...(恕刪)
寫了這麼多看起來很有道理,但一開始回文就是擺明一副"攝影人"的語氣
"...沒有這些學問的RAW直言就是個垃圾" 都寫這麼明白了還要後面回這麼多文表示中立客觀? 批判又如何沉默又怎麼,我也在批評啊,批評相機落後,批評廠商的不長進啊,承認自己的看法觀點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寫出"自己說我跑去指點你要拿幾號桿這不是很那個怎麼講嗎?,不要再來跟我說我需不需要用到相機,你玩你的我玩我的,OK?"
問題是我從頭到尾也沒去管你拿什麼器材、鏡頭、你強調用手機拍照如何?沒用過相機拍照大有人在,但沒拿過手機拍照幾乎沒有,是拍照還是攝影,是攝影人還是器材匠(或器材控),我不曉得你自認為是哪一種,我也不會去下定論你是那一類型,畢竟我也不了解你
數位相機求新求變的說法實法很諷刺,特別是大廠從中期開始幾乎直接躺平,論畫質比不過底片談畫面又比不過手機,器材投資和學習成本倒是遙遙領先底片手機~而且基本上沒有中間選項,無怪乎主流用戶們紛紛求去剩下極小眾不長進的負擔當作當作享受的愛好者們,或是職業需求的用戶
我玩我的我看我的我寫我的,是你自己跑過來回我的文耶~"跑來跟你說你不需要相機??"、"就因為您的興趣不在這邊,所以您就不會去在意它改變了什麼。"像這種自己認為的無中生有寫出想像論斷別人的看法還了別了吧,或是覺得論理講不下去了才要找個前後矛盾的說法當台階下?
呂稀少 wrote:
寫了這麼多看起來很有...(恕刪)
當我說手機的raw是個垃圾時,
就表示說我認為它對我而言就是個垃圾,
並不表示我在批判你或他人是在玩垃圾,
(反正你應該也沒玩過)。
我也知道有些人很認真的在玩這個,
而且玩得很出色,
那就是我沒有看到手機raw裡面的含金量。
我以為它是垃圾,
但別人把它鍊成金,
那就代表我沒這方面的學問。
當我說它是門學問時,
代表我覺得這個坑很深,
我自己也還在摸索和探討,
並不表示我在批判你沒這個學問。
Raw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很重要,
因為它真的很夠朋友。
除了原始資料外,
他還默默的幫我紀錄了每張相片的參數,
我用什麼相機,
調了什麼參數,
這張用了什麼鏡頭,
那張換了什麼鏡頭,
清清楚楚讓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當Raw檔案進入處理軟體時,
軟體同一國的,
他認識你這個好朋友,
然後會自動幫你套入這個相機的描述檔。
Sony的啊!
a幾的啊!
軟體工程師幫你寫好了程式,
這個紅是幾號紅,
那個綠是幾號綠,
然後顏色就會模擬出原廠的程式,
喜歡就用,
不喜歡就改。
然後這個那個鏡頭我也認識你,
也會帶入這顆那顆鏡頭的描述檔,
啊這個鏡頭扭曲多少要修正,
角落會黑要化個妝,
軟體工程師幫你寫好了程式,
喜歡就用,
不喜歡就改。
GTI就是買來改的!
EA888隨便你改都撐得住,
蹦蹦蹦就帶你上天堂。
反正不管你改或是不改,
這次改還是下次改,
今天改還是明年改,
Raw永遠是好朋友,
軟體也是好麻吉,
當你輸出成圖檔的時候,
你看到了照片,
但背後這些夠意思的背靠背的堅定盟友,
還幫你在照片的背後刺了個青,
參數通通有,
相機的鏡頭的日期時間地點通通都不漏。
夠義氣了吧!
這種朋友是要結交還是要斷絕往來?
手機的問題就是那個萬年的死鏡頭嘛!
那個死鏡頭就是死在那邊,
你動也動不了,
挖也挖不走,
拍了幾年了它還是死在那邊,
你根本就不用記嘛!
jill1124 wrote:
當我說手機的raw是...(恕刪)
拉拉喳喳講出自認的道理一直強調這是對你個人來說,可是他人發表意見也是對當事人來說阿,否定他人講法不斷幫忙自己說法那前面說了一堆結論出"這很好玩啊有什麼好批判的?"是要說甚麼
RAW又不是相機獨有,拍照攝影也不是單眼/反,將相機廠怠惰處的當作享受的愛好者們,對多數人來說只是個負擔累贅,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以前拍個好畫面相機是不得不選擇,但現在手機反倒成唯一選擇
早個10來年前相機旭日東昇時有心認真發展,即便手機大趨勢不可逆,但也許得以開創不同的道路。
偏偏相機幾乎都是日廠的天下~對,我就是在講Canon。論市佔、品牌忠誠度、幾十年的knowhow、自產感光元件...這種連Apple都達不到的集權境界的Canon十幾年來為相機作了些什樣的改革或推進...
很多推動數位相機前進的技術Canon幾乎缺席,跟風抄襲的確第一名,只想躺著賺擺爛的策略只要玩單眼的應該都不反對吧~昔日黃金鑽石牌打到今日發霉臭爛帳不也剛剛好?
想像今天的世界~開電動車要詳細理解電機、馬達、電池特性、電子電路、晶片運算處理、車輛結構....不然就被資深用戶恥笑沒資格開車,車子有狀況、開得不順就是用戶觀念偏技術差無知。
用電腦同樣也得確實掌握半導體製程、記憶體晶片顆粒類型、顯示驅動技術、無線有線傳輸介面種類、軟 / 韌體工程、資料結構、演算等..一旦電腦使用有狀況或不順不能質疑微軟或其他軟、硬體商,而是用戶知識量不足必須得加強自身能力。
如此看似匪夷所思卻在相機領域真實上演~喜歡拍照就應該要理解器材原理、鏡頭特性、發色、閃燈、軟體、修圖...所有過程用戶不僅學習還必須得樂在其中,不然就被笑話沒資格,用手機就好等被嗤之以鼻的相機界根深蒂固的人人皆專業的極端用戶歸責觀念~
手機萬年就是死鏡頭的話,那LEICA、富士、Ricoh等出定焦隨身機的廠商也可以丟了,認為手機是死鏡頭可是卻忽略了手機廠用了活科技拍出了頂天的相機和鏡頭至今仍拍不出的活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