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批評指教一下..希望能進步些 (Part 2)

eternita wrote:
小弟認為老禪師前輩的...(恕刪)


eternita大大其實點出一個這兩年我拍照的心得:

就是拍照過尤不及(太多或不夠)都是不太好的,如同後製時一樣。
照片修得太多、給了太多力道或顏色都不是太好的,如同給太少一樣,
於是乎,我們就會在心中不斷的反覆去練習那恰如其分的份量。

這也是為什麼最後攝影大師們都會說,回到最初的原點,還是關乎於心啊。

拿我自己當個例子好了,一開始透過書上學到「外國」很流行的攝影
基礎的元素(重覆圖形、線條、三角、幾何、圓、框中框、剪影、光線、質
感、透視),就好像初心者剛拿到一把+9寶刀四處去打怪一樣爽快啊。

那種成就感很快就淹沒了自己,直到有天拍來拍去都是那些元素時,或者
有天身邊的影友默默的說了句『你的照片都好美....但很匠氣時』

XD 就會有一種撞牆的感覺(瓶頸)、想要二轉了。

在這之前,當我的內心比較偏重「上面講的那些元素時,其實就容易看不
見其它元素、例如情感、氛圍」。

有些照片就是不符合任何美學,但他合乎我們內心的情感印象(記憶)。我
也是開始欣賞某些「專拍感覺」的攝影師照片後,才開始注意到先前一直
忽略的部分。

所以從那時起後,我拍照都希望每張照片能符合心境,但又能適度拿捏造
作的部分。

這些改變,也讓我現在拿起相機時會按下快門的理由,都跟之前不一樣了。
以前,很可能是看到了有趣、覺得拍出來一定會很好看的攝影元素,也就是
美的畫面。但現在我會多問自己,我的心情是什麼,當下這份情感是什麼,
於是把雷達伸出去多感受一些以前不會注意到的畫面。

上面說的想法,我想就是大師所說的,一切存乎於心啊。
你的心在哪裡,你的畫面就到哪裡。
當然,如何把內心與自己、與觀者連結在一起的實體技術還是有練習的必要。

多看、多拍、多想多感受,自然會昇華內心的層次與技術。
老前輩的作品是好的,但我個人覺得他的思想比較活在一個框框中,非我流
之輩必斥之,相對來說我覺得是可惜的,因為這樣一來「心」只能看見自己
想看的,而非去感受這個三大千世界。

就像各種領域裡的大師一樣,
他們終其一生在追尋的不是最強的名號、最厲害的實力,而是一種飄於然、
又不飄於然,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實體的狀態中,如同水一般,就像太極一樣。

因為攝影太無窮無盡了,各式各樣的題材、各式各樣的手法、器材太多了,
這也是我迷上這個世界的原因,因為在這你可以嘗試到各種冒險、也可以看
到其它人如何表現,最重要的,在長時間的追尋某一個東西時,還能在過程
中認識自己。

------------拍攝心得分享囉----------------

從一開始看不懂森山大道的東西到看過他的文字後,雖然我表面上對於那種
黑白照片的美感頗不認同、但內心又無可否認那些照片默默帶來了一些衝擊。

所以我開始模仿他拍照、模仿照片的調性。我想自己親身去嘗試再理解看看
為什麼這樣的拍攝方式會如此迷人,然後我告訴自己「就放開一切教條,覺
得該按快門就按快門吧」。



我在公車上拍下這張,看原圖時還沒有什麼感覺,在後製照片時,隨著對比
以及顆粒的增加、我忽然就想起了遠在中部家鄉(真的很鄉下)的爸爸,我離
家有多久了呢? 還記得我北上到台北工作的時候,我爸就像一個40歲的中年
人,但有次過年回家見到他,我怔住了,蒼白的髮鬢、還有慢慢駝起來的背。
我看著這張不知所謂的照片,竟然有這樣的感覺....

也許不會有人懂這張照片,但我懂。所以我把他放到我珍藏的黑白攝影集裡
,然後取名叫做「50%的沉默」。



初來台北時,我對在台北生活的印象就是這樣。好多人一個接著一個排排站著
,雖然靠近,卻又隔著一定的距離,擠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每個人臉上都好
像掛著一種說不出來的無奈。也是一張別人看到不知所云而我自己內心知道的
照片。





想仰望天空,但我知道我必須在這陌生的城市奮力生存。



凌晨三點多,街上靜得不可思議。只剩下資源回收的阿伯騎著三輪
車卡噠噠的經過。不知道為什麼內心感覺到一陣平靜又慢慢的酸起來。



想起家的時候,就看看後院的照片,然後就會有「啊,好多事情在這裡
發生哦」連自己的初戀也是....(囧")



每年過年回家,櫻花都開的很美。



來台北兩年了,雖然說錢還沒賺到+存到(= =+)但是認識了一群朋友,
事業也開始有了些微的基礎,一方面很開心。



另一方面也感到很踏實,就像當初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內心充滿希望
又感到平常的安心平靜。



有些照片需要點勇氣。在當時病情還不明朗但我們都有心理準備的時候
,我其實默默的知道這將會是爺爺的最後幾張照片。但說真的進去加護
病房後,真的沒有勇氣舉起相機....所以只有這張照片。但每次看到我
都會想起當天的情形。



回想起當天媽媽和大舅一起走路去探病的路上,我覺得空氣好像重的喘
不過氣來,以往都會說說笑笑的,這一次,大家都很安靜。



之後我回到小時候6、7歲短暫待過的石牌,趕緊拍下還跟回憶有點相似
的畫面,小時候就是腳歪一邊,騎大人的車子。

沒有用透視的方法拍,是因為我覺得這種幾近平面圖的拍法最能平均的
讓「橫放的腳踏車」、「舊鐵窗」以及「舊的遮雨屋頂」能以同樣的重
量存在於空間,因為這三者的合體最能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景像。透視的
構圖法,我覺得比較能強調線條的延伸、還有離鏡頭近的物體會被強化
,也能交帶牆壁→腳踏車→柏油路之間的關連,但同時間因為取景角度的
關係、比較在後端的屋頂或鐵窗可能會被弱化。假如今天腳踏車是老舊
的淑女車或者是阿公的那種、柏油路也沒印著很新的箭頭,我就可能會
用透視來拍。



有些畫面,是小時候自己抬頭看才會看見的,長大了,就不一定會常常抬
頭仰望天空了。

這兩棟大樓與老樹都是小時候就存在的,當然地面上的東西都變了,車子
也很時髦。從觀景窗看過去,我覺得最好的取景就是只拍一部分,只拍我
小時抬頭看的景像。



早在爺爺發病的半年前,我無意中按下了這張,因為平常自己習慣手動曝
光,對於以往的標準來說算是曝光失敗的。當我刪除照片快要按下確定時
,再看一次人搭著手扶梯向上消失在白光中,突然覺得這會是一張有意義
的照片,只是現在我不能理解它。

爺爺去世後,我忽然想起這張一直躺在硬碟角落的照片,重新翻出來,我
慢慢懂了這張照片的意義,然後開始流淚。


雖然知道拍攝的方法、設定甚至場景,但永遠無法複製的是那份情感。
有很多的畫面、很多的氛圍,其實就是來自於從小到大的影像記憶,所以
即使沒有拍到全部、也許只是一雙爬滿皺紋的手牽著小孩,我們就能判斷
以及感受到些什麼。

我後來甚至瘋狂迷戀那種當下第一眼不會看懂的照片...

有時候越拍越多就會越瞭解各種畫面元素帶來的感覺是什麼,從而
拿捏自己要使用即運用的元素是什麼,而什麼時候哪些元素不能太多,否
則會搶走主題的重量。

因為會不斷的與讓自己感動的照片相遇,我想這就是一直拍照的樂趣吧。
http://facebook.com/johnson.deng3
walter3653 wrote:
第2張
主要是想拍草(就算是草吧.)但拍草又太單調.. 所以帶後面的背景,我也會知道這張是在那裡拍的.
當時是覺的後面背景不算太亂但如果沒有人會更好應如先前前輩建議的在往左走一些把那
愛心完整的拍進來
我的想法:既然背景的人那麼多,不把人當背景就只拍草和水。
walter3653 wrote:
第3張:因為我結婚了,所以看到這場景讓我想到當時拍婚紗時的心情,這張按下快門時就只是想拍新人拍婚紗時的場景,這張照片有三個不同的角色(我認為的啦, 不知別人覺的如何)..
1組辛勤工作,成就新人美滿回憶的婚紗公司工作人員
1組準備要進入人生重要的另一階段的新婚夫妻
1組(背景)悠閒的. 輕鬆的遊客
其實我自己覺的這張還Ok但大家都不喜歡..
不覺得你太貪了嗎?一張照片有那麼多角色,容易讓人不知重點在哪?
walter3653 wrote:
第8張:其實我只是想拍水波紋,看拍起來是什麼感覺(黑色面上).. 帶上方的強光,右方的黃色打燈..
試驗性質拍的...想看看拍出的效果..
那時正和老婆大吵架.. 心境覺的婚姻是否像水波紋那樣. 時間短暫
我想水波還不足以形容您當時的心情


以上所言,僅是個人意見,不一定正確。

哈... 有點小小貪..
謝謝回應..

所以. 以下圖會比原po圖好嗎?






Jd * wrote:
eternita大大...(恕刪)

真不好意思在回文時權且以您21樓的照片作舉例,
這並非說您的風格就只是如此的,
相信喜愛攝影的朋友最後應該都會多方嘗試,呵呵。

您沒有介意就好,
再次感謝您沒有誤解了在下的意思,
兩篇文章所附的照片都拍得很好
不只是對樓主,對在下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walter3653 wrote:
哈... 有點小小貪...(恕刪)

這麼有心想學攝影,何不花點錢找老師學比較快?
靠網友、鄉民的批評指教不覺得是好的學習途徑,如果網友、鄉民們不想說、懶得說時該怎麼辦?

第2~5張圖表達意境的方法應像第1張圖簡單明瞭。

個人淺見,不一定正確。

h321 wrote:
walter3653 wrote:
第8張:其實我只是想拍水波紋,看拍起來是什麼感覺(黑色面上).. 帶上方的強光,右方的黃色打燈..
試驗性質拍的...想看看拍出的效果..
那時正和老婆大吵架.. 心境覺的婚姻是否像水波紋那樣. 時間短暫)

我想水波還不足以形容您當時的心情

補充說明:這要對你的狀況有了解的人才能明白圖片水波的聯想吧
既然要當一個批評者.總得要提供如何改進的方法.若只流於嘴砲也無益於進步.個人一向不對任何作品做評論.因為關乎當時的時地物以及按下快門時的心態.旁觀者是無法去了解體會的.不過在構圖.取景.採光等技巧方面.倒可以提供些改進空間.......
時間 空間 瞬間
以上連結是個人拍攝的一些影像紀錄提供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