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jaylin wrote:
一樣材質的感光元件,並不會因為感光元件較大,畫質就會變得比較好。這真的很難理解嗎?
我想我懂你的意思了 ,
例如有兩塊相同的感光元件 , 只差在片幅大小 ,
設A元件畫素為3000X2000 , 大小為3cmX2cm ,
B元件畫素為6000X4000 , 大小為6cmX4cm ,
製成相機後都用成像圈夠大的鏡頭來拍攝同一景物 ,
當然所有條件都相同 , 只差在片幅大小 ,
那大片幅B元件所拍出景物的範圍一定是比小片幅A元件拍出的廣 ,
但是若由大片幅B元件所拍相片中裁出與小片幅A元件拍出的相同範圍 ,
那此大片幅B元件所拍裁出的相片是與小片幅A元件是完全相同 , 自然畫質也相同 ,
很難猜喔 !
而且你真的玩過大片幅嗎 ?
玩大片幅得到的畫質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 去多拍拍照吧 !
atoss888 wrote:
我說主要差在 景深 與 雜訊.
景深請自行換算
景深計算器
雜訊請自行參考
APSC VS FF
至於你說的成像差異;感光原件大小對解相力的影響.., 你拿的出具體一點的東西嗎??
APSC解像力跟FF就是有差?? 差是差在鏡頭解相力不夠還是片幅差異你也說不清楚.
淺景不也是焦距轉換...這又不難,你無法理解嗎?
樓主強調的是畫質,所以雜訊部分我同意你的說法,而鏡頭既然是一樣的,在鏡頭部分解像力當然相同,不同的差異產生在片幅上,最前面就已經轉述解說過了,是你理解力有問題嗎
再看一次
轉diffusionless大大的說明
對於畫質解析力來說,較大片幅,其實只是很簡單,因為獲得是一張投影較大成像。
即使同樣一顆鏡頭,在較大片幅也會獲得較好結果。
或許會問
同一顆鏡頭解析力不是一樣,怎會有不同結果?
這個是很簡單因為不同片幅,在使用時候,較小片幅自然就會站在比較遠距離,來獲得一張投影較小的畫面。
例如一個鏡頭解析力是200lp/mm,使用135感光元件36X24mm
那假設站在一公尺,投影在感光元件上,主體成像是20mm,那這個20mmX200lp/mm=4000 lp。
這時候換上一個小1.5X片幅,您若站在同樣位置拍,那也同樣還是獲得20mmX200lp/mm=4000 lp。
但是不會這樣拍,而是拍成同樣畫面,所以就得往後站,可能延後距離是~1.5X使畫面主體投影較小變成
13.3mm大小,那獲得紀錄13.33X200lp/mm=2666 lp。
至於景深,跟樓主要比個高下的畫質何關,把景深計算進來,首先你光焦距轉換又要符合成像大小,你就永遠找不到兩者共用的鏡頭焦段,又要如何比較,光解釋景深與畫質的關係,你的具體在哪,不然你問問大家,景深跟畫質的關連跟比較方法如何
重機喜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