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稀少 wrote:手機萬年就是死鏡頭話,那LEICA、富士、Ricoh等出定焦隨身機的廠商也可以丟了,認為手機是死鏡頭可是卻忽略了手機廠用了活科技拍出了頂天的相機和鏡頭至今仍拍不出的活畫面~ 聽起來很棒有用了活科技拍出了頂天的相機和鏡頭至今仍拍不出的活畫面的照片可以參考嗎??
呂稀少 wrote:拉拉喳喳講出自認的道...(恕刪)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所有相機廠的主力都是可換鏡頭,現在好像是2014?美國第一次上月球的時候,上面配備了一台頂尖的leica,太空人看了傻眼,自己去市場自費買了一台傻瓜相機,那台什麼品牌型號我現在一時想不起來。如果不懂車,就買大家都在開的toyota準沒錯,你花兩百多萬買一台大眾?有些人說你神經病,有些人有品味。我不懂電車,我買大家都在開的特斯拉傻傻的開就好。我不懂電腦,我買便宜可以動的就好。我不懂手機攝影,我也就不會去注意手機的攝影規格。
呂稀少 wrote: 無怪乎主流用戶們紛紛求去剩下極小眾不長進的負擔當作當作享受的愛好者們,或是職業需求的用戶...(恕刪) 其實在玩攝影或以攝影為業的人,一定要買單眼的人,從來都是很少數中的少數。到底是原本都在買單眼的人,轉去用手機的人多?還是現在拍手機拍出性趣,跑去買單眼的人多?這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相機大廠花了大錢做相機,如果沒有人買或越來越少人買,那相機一定會虧錢甚至要面臨倒閉,而不是一再砸錢的推陳出新,不會新品一發表就預購售罄。Canon、Nikon、Sony、leica…有倒閉跡象嗎?zeiss、voigtlander 、sigma、laowa…為什麼新鏡頭一顆一顆的出?單眼相機到底是在成長還是在萎縮?還是上上下下就是有人在買,還買到相機廠一再的砸錢相互競爭?
jill1124 wrote: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所...(恕刪) 所以現在是二次大戰嗎所以現在沒定焦鏡嗎?這領域最的封閉的就是唯我獨尊的現象,不通曉一切拿好器材就被標記不懂拍照,懂相關但器材非主流認知被定義為偏門上不了檯面,就算有器材有知識照不修出個無敵大圖糖水照就被取笑不會拍照、浪費器材、用手機都拍得比你好之類,如此扭曲變形的世界觀中無怪乎相機最終被大眾告別踢出主流攝影~~
jill1124 wrote:其實在玩攝影或以攝影...(恕刪) 的確在底片時代買單眼的人很可能是少數中的少數,但在進入數位後開始走樣變形,相機廠把輕巧好用的口袋機刻意在畫質和性能上閹東割西,想把所有用戶都推到獲利更好的單眼/反(於是相機就給人要好畫質就得花大錢的重裝備印象),底片時代拍照可不是這麼辛苦的一件事~市場也沒畸形到逼所有人上單反與其探討手機轉單/無反還是單/無反轉手機,相機最本質的拍照(對愛好者來說或許應該叫"攝影")直接被手機取代成為小眾說明得很清楚小眾就結論出理應收益有狀況究倒閉不完全是,縮小規模或是靠其他事業體支撐這商業模式你應該曉得吧,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單眼相機不是萎縮而是逐步被無反取代消失中,廠商繼續出相機當然就代表繼續有人買,我也認為相機銷量應該是到底了,也被大眾主流放棄,而今後應該就成為專業及玩家等極小眾市場,就像底片與黑膠唱片般懷舊、儀式感的奢侈存在~
jill1124 wrote:其實在玩攝影或以攝影為業的人,一定要買單眼的人,從來都是很少數中的少數。到底是原本都在買單眼的人,轉去用手機的人多?還是現在拍手機拍出性趣,跑去買單眼的人多?這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從以前到現在單眼本來就是少數市場只不過搭上數位化的浪潮後嘗鮮的人一下子變多而已當這些嘗鮮的人都校正回歸後就回到原本的市場份額了個人是原本就使用單眼前幾年手機相機開始進化後也玩了三年還DIY搞了一堆配件後來認真覺得手機相機再怎麼拍也就是這樣了可玩性及畫質遠遠不及單眼/無反相機所幸又開始回頭使用無反拍照
呂稀少 wrote: 有器材有知識照不修出個無敵大圖糖水照就被取笑不會拍照、浪費器材、用手機都拍得比你好...(恕刪) 有些人開豪車馬力多大零百多快,(就像拿相機鏡頭的人)但在山區遇到小發財這種山路超跑,(就像拿手機的人)沒辦法你就是被巴假的。人家藝高人膽大,以小博大,拿手機拍得比相機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但我乾脆就開小發財就好了嗎?
其實從二次大戰後以量來說可換鏡頭相機從來都不是相機銷售的主力戰後20年左右賣最好的先是旁軸七劍之類的輕巧簡便的RF旁軸甚至Rollei35這類跟香煙盒一樣大的口袋型估焦再來是197x年代末Konica C35AF首先進入AF傻瓜時代隨著大量生產技術持續壓低成本,1980年代開始傻瓜相機逐漸成為一般家庭的標配,持續到20世紀末賣最好的就是台幣3000元以內的傻瓜(代表機種為Olympus 喵兔)和風景區150-200元一台的即可拍然後21世紀進入數位時代,從200x初到201X初賣最多的是卡片機2011年的產業大事則是相機代工霸主普立爾把自己賣給鴻海(普立爾黃董才是真知灼見,2024年還在吹手機的只是在放馬後砲)然後數位相機開始了一洩千里之旅但是看上圖的可以發現,如果不算上手機,可換鏡頭相機在相機的占比現在可是史無前例的高。以量來說雖有起伏,但撇開2011-13的全盛時期,對比之下變化也不算大,完全沒有被手機取代的趨勢。從古至今對一般人來說拍照工具的第一要求一直都是輕巧易帶而不是畫質,所以從消費行為角度來看,最輕巧隨身易帶的拍照工具手機取代消費型數位卡片機就是個必然。而且早在2011年手機畫質還很鳥的時候就開始了,可見畫質從來都不是一般人拍照關心的重點。既然都要求輕巧了,即使是在那個卡片機畫質還能碾壓手機的年代,一般人還是覺得多帶個消費型卡片機就是脫褲子放X。來看看2011年造成相機死亡交叉的手機大概是那些,01應該都有評測可看。所以手機拿下的市場區位就是現代的Konica C35和Olympus 喵兔,當然手機比起底片傻瓜更易用,拜科技之賜現在比起卡片機畫質更好,但這個市場區位和可換鏡系統完全不同無法互相取代。底片時代用單眼拍照又很講究畫質的人身上可能還會多帶台TC-1或T3(2024年二手價T3約4萬,TC1約2萬,皆高於任何量產型底片單眼,輕巧在任何時代都是王道),現代人帶單眼拍照身上就帶台畫質好的手機如S24、Pixel或iPhone,道理是一樣的。已經2024年了還拿手機取代隨身卡片相機這個必然或拿手機的畫質作文章,只是不理解相機史和消費行為罷。
先不談拍照的結果,就光”拿”就是兩樣情。相機幾乎都有設計掛背帶的地方,掛在脖子上就是一種安心的保障,相機會設計讓你拿得就手,比較穩固減少晃動,實體按鍵不用看就可以調整。手機是有點滑的東西,誰沒摔過手機我不相信。大太陽底下螢幕反光遮遮掩掩也看不清楚!螞蟻視角拍攝哎呀閃到腰也看不到螢幕!大象視角雙手舉高怎麼跳也看不到快門哪裡按!需要單手伸出去拍攝拇指要按快門怎麼一直抖啊按這裡沒準按那邊啊對錯焦了!萬一場所不對姿式喬不攏流汗滴到手機又手一滑,噗通一聲掉進海裡或滾落橋下…反正手機滑了出去都不會有好下場,輕則拍拍灰塵頂多一些傷疤,重則永遠說再見後續還有得麻煩。
mocca6361 wrote:敲碗+1,這裡最神奇就是講了老半天沒半張照片,我都懷疑是AI對話。難道至今拍不出來的活畫面,是在臉書社團看到,家裡天花板也能拍出星空還外加星芒的星空照?還是照片比較厲害會動,講到我都想買了! 對阿,超神奇的從頭到尾都是不做功課的伸手牌~文字內容也讀不懂想法依然如此封閉保守無怪乎相機退出主流拍照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