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 Chang的攝影書真的比坊間其他打高空的攝影書好太多
他的主題是1機1鏡 最多2鏡遊世界
技術當然不在話下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
這本書大約有2百多幅相片,各焦段統計如下:
小於16: 10
16-35: 123
35-70:31
70-200:47
200以上:33
總共約有244幅(當然有一些沒列焦段的就不計入)
作者建議不需要大光圈
但我在想有大光圈的鏡頭縮個光圈畫質應該還是比一般大範圍變焦鏡好吧
所以我得到一個小小的結論是:
如果您要出國旅遊
就帶1機2鏡
5D2+ 16-35 F2.8L II +70-200 IS F4L
就佔了170/244 =70%
我想應該夠了 因為200以上的很多用200處理 比16小的用16也差不到哪去
這是個人從這本書上得到的小小心得
king3120 wrote:
小弟是新手~入機不到...(恕刪)
外國人看台灣一樣有趣
只是差在文化的保存上
人家到處可以見到百年以上的建築
台灣只能去古蹟找點"古早味"
還有很多"古蹟"掛上了新招牌~解說牌~霓虹燈之類的
更妙的是到處都有紅外線監視器~感應器~噴個大紅色的消防箱
同樣要拍"古味"~我們能玩的真的有限
舉例:"偉大的祖國"怎麼拍都比台灣壯麗
這是先天條件的限制
相對下台灣拍起來跟香港就差不多那味道
第二則是門面的修飾
韓國人可以整片破舊的建築外面封上一層新牆
看起來煥然一新~讓整個城市感覺都很現代
(即使裡面還是破破爛爛的水泥地板)
台灣則是連個招牌統一都搞了很久搞不定

歐美一天到晚在粉刷門口內裝的
台灣人相較下比較不會在這上面用太多心思
整體的外觀上就差了些
單論街道建築
我們連那個窮苦貧困的巴拉圭都比不上

---
台灣也是有很多很"台灣味"的拍攝法啦
只是從小生長在一個地方~看多了
自然是少見的東西對我們比較有感覺
至於"古味".....
我想我們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