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劍龍 wrote:1. 將感光元件作在鏡頭上,除對焦環、變焦環外,多出一環可轉動調整水平角度,有刻度方便回正,同時考慮遮光罩連動轉動2. 五稜鏡可能無法連動,故可能需採LV取景 驚!理光的單眼可以這樣玩,不知他們有沒有想到這一點...--突然想到!LCD / EVF 不會跟著轉... 使用者能接受嗎?
回過頭來想,如果真的研發並且發行了不必翻轉機身的內部機構設計!那到時候會不會有人再問,為何不設計成把機子翻轉就可以直拍就好了?何必設計成這樣,造成機件故障多,搞不好還需要等待coms或ccd翻轉的時間?(脫褲子放屁的道理,多此一舉),翻轉一下快又省時,又不必造成設計機件的麻煩與可能的維修問題。
承蒙各位大大的抬愛,這是小弟所發的主題中,得到最多回應的一次 :'(由於確實是外行人,所以主要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就"不同意見書"的部分稍做整理:【困難點】✩ 垂直把手有配重上的好處; 偶爾換個姿勢也是活動筋骨✩ 其實熟練之後是可以適應「手持旋轉機身」的,不見得是那麼困擾。✩ 其實原本就有高級的機背提供這類功能,是我少見多怪。 而, 135 相機的由來就是為了拿掉這個機背,而達到減輕縮小的目的 → 所以這個想法也許會變成「走回頭路」? 如果最後成品做得不漂亮的話。✩ 成本提高,故障率提高,耐用度、準確度堪慮,體積增加。✩ 觀景窗也要轉直。 (也許使用其他反射光線的辦法,可以不必轉觀景窗?) (不過至少這樣子觀景窗也得是正方形..)✩ 閃燈也得轉向來配合。✩ 圓形、正方形、 whole frame 感光元件。 圓形好像是最完美的方式,如果人類的審美觀是圓形畫面該有多好 不過當然以目前的晶圓切割方式,勢必造成很大的浪費。 正方形感光元件,和圓形感光元件一樣,配合"遮蔽"的方式,應該是最可行的。 只是這樣的方式,就如大家所說,會有一種不知如何形容的"詭異"感覺(H) 就是會覺得「浪費」~ 即使是一位,常常要轉來轉去的用家,事實上給他帶來很大的便利,還是可能覺得如此*-) 變成就像某位大大所說「乾脆就給我正方形的圖檔,我自己再切就好」(H) 還有某位大大所說,像目前「 FF 轉接 DX 鏡頭」的那個自動裁切功能,給人同樣的感覺。✩ 我自己又想到一個困難點 → 快門。 這個東西,好像也必須配合著轉? 但問題是,它好像不太容易轉.. 它的底座,好像必須要很堅固,是嗎? 如果不轉,大概也是得弄成「正方形」 → 快門簾的體積重量會增加,技術上也增加難度。【更另類的想法】✩ 草食劍龍大大提出的「將感光元件作在鏡頭上」的辦法~✩ RandyWolf 大大提出的「改內裝不如改外殼」的想法~✩ 有人提到「正方形螢幕」:-) 自己離題一下,我也一直很反對「寬螢幕」這種東西,這對照片的瀏覽實在是很不理想。 當然如果「雙螢幕」就很快樂...(H) 或者和主題有點相關 → 螢幕也能配合軟體自動轉向 顯然可做到,只是,成本之外,螢幕很重(目前來講),耐用度,耗電...震動 不過我是看好投影機應該可以做到~雖然不是很獨特周延的想法,還是感謝幾位大大的支持與鼓勵 (L)
祕雕 wrote:承蒙各位大大的抬愛,...(恕刪) 樓主,不管是以前的4:3或現在的16:9 ,寬螢幕對人們來說才是常態。因為,我們的眼睛是左右邊、而非上下邊,寬才能一覽無遺!直立的,最多就只是看看文字、或立姿美女才會想要用吧!看照片,我還是比較橫著的,不論風景、或正妹......
我覺得樓主的小疑問有時反而是科技創意上的發展當然有時科技發展會多此一舉的.針對這個問題大家都想到後面的感光面板(中途的大樓跳過去看)其實我的發想是這樣...很簡單.只要在鏡頭前(中?後?)裝一扇窗就好了橫拍, 窗戶全開; 要直拍, 只要兩邊窗戶往內關一半...很簡單的┌─────────┐ ┌─────────┐│ │ │X| 我 |X││ 我是橫 │ │X| 是 |X││ │ │X| 直 |X│└─────────┘ └─────────┘購想來自於在底片機時代, 36張變72張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