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hbin wrote:
有順便問問拍這張照片...(恕刪)
如果你從素描靜物練起
這些東西就會自然考慮到,反覆到後來,會變成一種不需要經過大腦皮質的下意識直覺
素描是要你一筆一筆用單色的鉛筆去畫的
如果主題與背景的明度、顏色相近
你自然會碰到前景後景分不出來的問題,避無可避,
沒有解決這問題之前,靜物畫根本無法完成,不像照相按下去來是會有照片
所以你也被「逼」得一定要「馬上」換個角度、或調整背景讓背景與前景分開
反覆練習到後來,一切都會變成「直覺」
所以畫圖到後來,在你下筆之前,其實構圖就已經先想好了,可不是邊畫再看著辦
一定會先觀察描寫物與背景,光源方向等等的相對關係,
然後你會找到一個適當的角度,才搬張椅子坐下來
才開始拿筆畫圖。
先畫了才發現背景跟前景顏色一樣,才再想辦法....擦掉重畫?
(所以在畫室觀察每一個人選的位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每個人會有自己偏好的「角度」)
畫筆換成相機也是一樣的
快門按下去之前,就像 畫圖坐下來提筆之前,「構圖、光影都要先觀察好,才決定 站在哪裡 按下快門。」
===
講到基本功
當初素描的第一課是拿不同硬度的筆,用固定的筆觸畫滿素描紙
就這樣畫兩個小時,回家繼續鍊
畫到你可以筆觸一致為止
同時也熟悉不同硬度的筆,一樣的力道有何不同效果
再換不同筆觸練習,熟悉同硬度的筆,不同的接觸角度與力道,效果有何不同....諸如此類
先熟悉工具的操作,有辦法非常標準的穩定操作,是第一步
因為不管怎樣,筆觸如果自己無法隨心所欲控制,之後素描完全談不上可以透過適當的筆觸,表達不同的質感
因為你必須一致的畫出你要的特定筆觸。
心裡想要硬 or 軟筆觸(物體的反光質感),該搭配哪種硬度的筆來達到此筆觸下的適當深度(固有色),
下筆的角度、筆的選擇,大腦的思考與手的執行都在一瞬間決定
「練習」就是要讓你的大腦透過不斷重複,建立出更密集的神經元連結
在更短的時間、更少的耗能,思考並確實執行到更多的東西
照相需要大腦嗎?
當然要,練習越多,思考花費的時間、能量,也就越短、越少
身體的操作也就越熟練,越不需要刻意去控制
一切都在一瞬間考慮完畢,身體馬上下意識完成適當的工具操作
這些東西都是反覆思考後變成「美感的直覺」
也就是攝影眼
天份或許會影響吸收速度,但反覆練習也會有一定效果
只是同樣的練習量,能達到什麼程度,得看天份
==
另一個攝影與繪畫的類似部份,是攝影的散景
許多水彩靜物畫,背景都是使用渲染的方式處理
這就類似散景一樣,背景只有光影提供氛圍,但沒有細節來過度干預主體的視覺焦點
而散景的模糊方式,就好比渲染的溼度控制與下筆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在裡面(筆觸)
同樣的,當你在畫橘子的明亮面相接的背景時,你不會選擇與橘子亮面 明度與彩度 相近的顏色與濃度,而是會選擇有一定差異的明度與彩度來拉開距離感
就像上面的狗狗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