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改變曝光條件,配合增減感沖洗,以求得更寬的階調域或是提高對比度
乃是階調系統中的最常見控制方法
然而這套系統在黑白攝影上被廣泛的使用,卻鮮少有人知道,它也適用於彩色負片
彩色負片的特性曲線共有三條,在不同的曝光/沖洗條件下,它的曲線變化不是三者一致的
換言之,在非正常曝光與正常沖洗條件下,便會產生程度不一的色偏情形
這在要求色彩還原準確性的工作上並不適合(這部分絕多數會使用彩色正片來處理)
但在創作與紀錄上,卻可因應個人喜好與客觀環境來做沖印上的選擇
以下我們將用實際拍攝的範例來解釋



由左到右依序為[曝光過度一格,減感沖洗] [曝光正常,正常沖洗] [曝光不足一格,增感沖洗]

本次測試的軟片為Kodak PPN160(120規格)
拍攝曝光參數為f/8,1/125,測光基準為模特兒臉部(設定第五區)
全程在攝影棚拍攝,使用Elinchrom 1500W電筒燈
左方為雷達罩,右方為無影罩
照片皆用super endura彩色相紙放大後掃描
為求客觀呈現相紙忠實原色,掃描時特別放置Q-13導表校正



我們擷取圖面上的Q-14標準導表與臉部放大部分來比較
你可以發現,灰階暗部的部分在正常曝光沖洗達到B的位置
而曝光過度減感沖洗可將暗部解析出更多
曝光不足增感沖洗則讓暗部解析喪失一些
回到上部圖面比對,模特兒的頭髮左圖明顯比中右圖層次分明
頭髮陰影處也可解析出更多髮絲
而右圖臉部層次細節則比起中左圖略微減少,對比偏高,立體感反而較低

此外,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標準導表呈現的是中性灰
但模特兒臉部所呈現的色彩,左圖略為偏洋紅色,而右圖略為偏黃色
這顯示彩色負片的三條特性曲線產生了飄移,但仍在視覺可接受的容許範圍
如果沒有對照呈現,我相信很多人是無法發現這細微差異
本測試採用的是前二代彩色負片,飄移率稍微偏高
如果是160NC/VC或是新款的Ektar 100,飄移率將可降低許多



最後附上無導表的測試照片張樣
由此測試可知,負片曝光不足,將導致暗部細節喪失,並且減損立體感
若無增感補救,更會使亮部整體偏灰
增感後對比拉高,但整體表現不如標準來的好
反之,將負片曝光過度(註:超過2格將無法補救),可獲得較多暗部細節,並提升層次與立體感
若無減感補救,亮部區域將不容易區分細節
減感後對比稍低,但整體表現更柔和,比起標準程序有更豐富的影像

完整對照圖表可讓您更清楚不同衣服下的色偏差異

希望本篇的測試與解說能讓讀者在拍攝負片時有更正確的觀念與操作
彩色負片的色彩準確性是有其標準,並非毫無操作依據
不同款彩色負片也會有不同的色彩表現
數位化後可以隨著個人喜好而改變其特性,並不容易真的看到原本的特性與差異
最佳的呈現測試還是傳統放相比對才能發現

由於不習慣01的編輯器,原先的版面設計有些走樣,如有需要,請參閱原文刊載

(圖片5/29更改)由於校正色彩時沒有將灰階LAB導入,現已全數校正,以符合肉眼觀看相紙狀況
感謝大大分享


小弟離題問一下

關於
"負片曝光不足,將導致暗部細節喪失,並且減損立體感
反之,將負片曝光過度(註:超過2格將無法補救),可獲得較多暗部細節,並提升層次與立體感"

這段話似乎跟數位的"向右曝光法則"有點類似

不過小弟的疑問是
底片時代似乎有句"曝光決定亮部,暗部決定顯影"
這段話的意涵


.stick. wrote:
不過小弟的疑問是
底片時代似乎有句"曝光決定亮部,暗部決定顯影"
這段話的意涵


程序剛好顛倒,應該是
[暗部決定於曝光,亮部決定於顯影]
但不知這段話你要小弟加強解釋哪個部分?
我想請問的是為何一般沖印店無法作增減感呢?我曾經詢問過「增感」(他說減感不能作)沖印店老闆他也有提到類似的說法,說他們的方式是作弊的一種而已~其中的原理是?
www.hsushengyuan.com
infoto wrote:
程序剛好顛倒,應該是...(恕刪)


頭暈暈打反了-.-

小弟其實是從數位才接觸相機的對於底片真的沒接觸過幾次=...=
所以才想順便請問一下底片的技巧

不過小弟應該還缺法很多基本知識
不知道大大您有沒有推薦一些基礎書籍囉(現在新書都不寫底片了-...-)

小弟有曾嘗試讀過"高品質黑白攝影精技-蔣戴榮教授"系列書籍
不過小弟真的有看沒懂....

不好意思麻煩大大嚕....
友善的小徐 wrote:
我想請問的是為何一般...(恕刪)


增感一般的沖印機都能做,只是看老闆願不願意更動設定(有的怕忘記調回來,後面的客戶就慘了)
但減感確實不是沖印店內的自動沖片機器能夠處理的
主要原因還是沖洗流程設計
自動機台是有三個藥水槽,帶狀依序通過
所以想要改變沖洗時間,就等於改變每道藥水的通過速率

換言之,當你增感時,降低過片速率就可以達到效果
但減感時你就必須加速過片速率,而且是整體都加速
此時將面臨定影時間縮短的極限,定影不足將導致底片不透

所以沖印店老闆沒有唬你,確實一般沖印機台不能做
而我可以做是因為我的沖洗機是卷軸桶裝,藥水可各別控制時間
我目前可操作的極限是減感2格,不過已經有老師跟我說過現在的彩色負片減感2格做不到預期效果
所以本次試驗就排除N+2/N-2的控制變項
天啊~~算一算大概有七八年沒碰這東西了~~突然有種時光倒流的「惆悵」~~

現在很缺乏這一類「硬底子」的文章了,謝謝樓主的分享!
請問
"負片曝光不足,將導致暗部細節喪失,並且減損立體感
反之,將負片曝光過度(註:超過2格將無法補救),可獲得較多暗部細節,並提升層次與立體感"

適用於數位機嗎?
謝謝
沒話說的好文章, 對於拍攝底片的人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文,不知道版大對於數位系統方面的階調系統有沒有什麼心得?
Photography of Zhiyi Xie

Blog: http://www.drzyx.com 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zhiyixie
Evolution Win wrote:
請問
"負片曝光不足,將導致暗部細節喪失,並且減損立體感
反之,將負片曝光過度(註:超過2格將無法補救),可獲得較多暗部細節,並提升層次與立體感"

適用於數位機嗎?
謝謝...(恕刪)


不適用

數位機比較接近正片特性,且數位系統的特點就是亮部階調不連續性(亮部寬容度低),所以過曝在數位機上是致命傷,數位拍攝的測光準確度事實上比底片來的要求更高才能獲得接近底片的連續色階,若在複雜情況下拍攝,通常曝光不足拍攝是會比較保險的作法。

當然這邊談的不是數位系統,稍微離題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