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接觸攝影的時間不長,從買了第一台類單眼SP-565到現在也才將近一年的時間。剛開始什麼都不懂,就憑著一股莫名奇妙的熱忱每天上網爬文,努力的把一堆陌生的辭彙串聯在一起,才漸漸理解到相機的基本操作方式。
一年就要過去了,慶幸自己熱情未減,依舊一到假日就拎著相機往外跑,從SP-565到SONY A350,也拍了近萬張的照片,這兩天把它們翻出來看了一遍,感觸良多啊...
最初接觸攝影的時候,要的就是淺景深、星芒、車軌...!



構圖也毫無章法,完全是「看見什麼拍什麼」


DC的感光元件小,景深過深,這點令當時的我感到頗為挫折...不懂為什麼光圈2.8跟8.0景深看起來竟然差不多!?
這個時期的我是M模式的忠實使用者,天真的以為只要把光圈跟快門的數值從紅字調整成白字,就能夠準確的曝光,結果就是...


曝光過度....(一直到現在偶而也還是會被A350那面暗到不行的LCD欺騙,以為拍出曝光不足的照片...[無奈])
拍了一段時間以後,開始懂得去簡化畫面,把主題獨立出來




這段時間明顯感受到的是:自己慢慢能夠分辨什麼樣的東西會上相,能夠放進鏡頭,而什麼不行。
看了幾本攝影入門的書籍,爬了無數篇前輩所留的文章,但無奈現實中遇到的畫面往往很複雜,什麼該留下,什麼該去除?什麼顏色該配什麼顏色?背光還是逆光?我們能夠從書本上擷取知識,但要如何把知識應用在現實中,就又需要實戰經驗了...




有大約一整個月的時間,我都在煩惱著要選購哪一家、哪個型號的單眼相機。其實S家在入門機這塊領域真的展現了不錯的誠意,雖然當時對DSLR並不熟悉,但到現在也從沒有後悔過選擇S家(只是怨嘆A500為何不早幾個月出!!)
習慣了DC的LCD銀幕,剛換上單眼時對它的OVF適應力相當的差。雖然光學景觀窗畫面相當通轍明亮,但就是無法在當下看見自己的曝光是否正確。






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開始重視自己拍的照片是否能夠表達出一些情緒與感情,也不在那麼在意自己的構圖與色彩,拍照的步調也慢了下來。一直到這時候我才真的發現自己能夠享受攝影的過程,而不只是像競賽般的急著拍出好照片。







一道光、一張網子,一朵雲、一片樹林,任何的元素,即便它在日常中有多麼微小,都會對照片產生極大的影響,或許這就是攝影的魅力所在。
同樣著迷於攝影的朋友們,也來分享自己在攝影中的成長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