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觀念一直認為這兩樣是不相同的東西
但是今天爭執了一陣子 最後還是對方說得有理
狀況如下
我: 我的雖然只有600萬畫素,但是畫質不見得比千萬畫素差 只是解析度比較低而已
感覺現在的相片原圖比較的話 我感覺也沒贏
對方:千萬畫素 畫質就是取勝了阿 如果千萬畫素縮到600就會比較細膩 但是600不能放到千萬
又譬如說 同樣洗出原圖大小 千萬可以洗出50吋 600萬只能洗出30吋
千萬去洗出600萬的話是可以變細膩(原圖會較粗糙) 但是六百萬已經是原圖了


基於縮圖無濫圖的原理 我覺得他說得也有點道理

所以廠商提高畫素的同時 其實也等於是提高了畫質.......


當然這是指感光原件大小差不多


------------------------------------------------------------------------------------------------------------------

感謝大家的回覆 充實了知識

但還是有點困惑
第一 我想比較的東西是站在同一起跑點的 像是單眼跟單眼 DC跟DC在做比較

第二 我想的確是不同的東西 解析度跟大小有關 畫質跟品項的純淨度有關OR 輸出品質
但是在大解析縮小的當下 是不是品項的純淨度也會相對提升呢?? 因為不純淨的地方縮的更小(我猜)
例如一千萬的縮成六百萬, 和原本六百萬的相比較 是不是會有不同?? 千萬畫素的會勝出嗎?



文章關鍵字

5400366 wrote:
本來觀念一直認為這兩...(恕刪)


解析度僅與輸出大小的細緻度有相對關係不應等同畫質如同牛排大小跟美味並無絕對關連

例如
如在同一尺寸感光元件
甚至相同機身

不同鏡頭 不同感光度
畫質就是不同



所以廠商提高畫素的同時 其實也等於是提高了畫質.......
影響畫質因素太多了,光線、鏡頭素質、拍攝技巧、機身調控種種,
而高畫素並非無用論,高畫素仍只是代表輸出大圖的優勢

5400366 wrote:
本來觀念一直認為這兩樣是不相同的東西

但是今天爭執了一陣子 最後還是對方說得有理

狀況如下

我: 我的雖然只有600萬畫素,但是畫質不見得比千萬畫素差 只是解析度比較低而已

感覺現在的相片原圖比較的話 我感覺也沒贏

對方:千萬畫素 畫質就是取勝了阿 如果千萬畫素縮到600就會比較細膩 但是600不能放到千萬

又譬如說 同樣洗出原圖大小 千萬可以洗出50吋 600萬只能洗出30吋

千萬去洗出600萬的話是可以變細膩(原圖會較粗糙) 但是六百萬已經是原圖了





基於縮圖無濫圖的原理 我覺得他說得也有點道理



所以廠商提高畫素的同時 其實也等於是提高了畫質.......





當然這是指感光原件大小差不多


不知道樓主是受到甚麼詭異的觀念洗腦...(難道是莊園大師嗎!!!!!這樣的話我就是在謗佛囉XDDD)

不過就像樓上說的:牛排大小不等同於美味程度

我也不知道妳那位朋友還是同事的又是受了甚麼詭異的觀念

在那邊講說縮圖來縮圖去的然後可以比較這些東西

真是...誤人子弟
閒聊~

"畫質"真的很抽象,要比較的話有太多的情境比較才能綜合評分,一般人說的畫質好像是HD高畫質的那個"畫質",因該就是數位上看起來的純淨度與清晰度,而單純CCD的像素來比較的話,當然是高像素的CCD有比較多的細節,但同樣鏡頭是否有比較好的成像還真的見仁見智(通常高畫素是比較占優勢的),各家廠CCD成像原理細節不同,背後的運算晶片產出RAW或JPEG檔的方法也不同,如果同樣鏡頭下比較傳統MTF解像力,高像素放大必定看起來比較銳利,常態下銳利幾乎就是高畫質了,結論,"圖像"構成的小宇宙真的很難比較,MTF與色偏表好像是很科學的依據,但散景怎樣才能比,顏色又怎樣才討喜,比較的過程如果能提申對機器的了解是好事情,如果要找一個比較的基準點,我想只能討論討論了~

datapay wrote:
閒聊~

"畫質"真...(恕刪)


麻煩就在於MTF的計算各家用的方式也不同...

所以甚麼叫做畫質好,真的是看看就好...(安慰自己不要敗家= =a)
SFR(MTF)只是IQ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
晝質包括影像的純淨度,
你拿手機的一千萬畫素,
和你的DSLR六百萬畫素,
一樣把手機畫質打到趴地~

畫素等於畫質的說法, 是因為他還沒看過什麼叫做純淨的影像,
可以去看看5D. 5D2, D3, D700, D3s, D3x等135片幅的照片就知道了~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5400366 wrote:
所以廠商提高畫素的同時 其實也等於是提高了畫質.......
...(恕刪)

2千萬畫數的相片,用馬賽克濾鏡看過去,也只是個方格子..
但它還是2千萬畫素.

樓主有提到以感光原件大小差不多為前提

如果畫"質"指的是細節的話
那理論上解析度愈高,當然畫質愈好

但實際上, 很多所謂的高解析度,其實只是用補差法補出來的
並不是將感光元件面積密度提高
如果是這類用補差法提高解析度的, 就算達1億畫素, 畫質也不會變好
(但銷量很可能會變好喲, 因為大部份的消費者是看數字規格在選產品,然後其他家廠商也會跟進, 接著在各大討論區就會出現畫質&解析度大戰的月經文)
縮圖無爛圖指的是一個結果,但是不能用來比較,

以5d的大面積優等生來說

因為canon 的 5d 跟你一起縮的話,只要不要小於螢幕分辨的dpi 為前提,

你的圖一比之下還是一樣為爛圖。

至於裁切就更可笑了,完全的雜訊,請問能切到時麼鬼東西,還是雜訊不是嗎?


而放大這點 5d也完全沒問題,因為人家每的單位像素的色彩保真純色完整度相當高,都能拿來參考bicubic演算

至於千萬像素的失真色彩放大後只會是更大的垃圾不是嗎.



單位像素面積大小為畫質主因,

然而感光元件半導體製程技術改進,會將光電轉換效率和抗躁點能力提升,
但是這個環節的進步是有限的。 或是說像canon大兔子這樣用上猛料
可以彌補面積下滑但是畫質依然維持純淨這點,但是中低階像機就無法不計成本

改變馬賽克成像原理和提升感光寬容度至底片境界才是像機廠商該去競賽的方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