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後製「修圖」或是「調整」?一點認知方面的分享




(Joence Chen拍攝)
  寫這篇文章時,首先感謝友人Joence(http://www.fluidr.com/photos/joence)讓我使用她拍攝的照片用以調整和說明,當然本文會使用到的多數還是我自己拍攝的照片,在一開始先說明一下。那首先,我們先看上面這兩張圖,大家喜歡哪一張呢?其實如果是我自己,往往在選擇的時候也是會猶豫半天,左邊是「調整」過後的成果,右邊則是原先拍攝的圖片。常聽到有些人說:「我都是原圖直出,不後製。」但其實以現在的數位單眼相機來說,從機身上做調整、設定調控擋或風格檔,或者是從前底片時代再沖印時可以動一些小手腳來影響照片輸出時的些許不同……等等,不也都是人為加工過的事物?


  其實常在網路上看到很多的批評,對於圖像的後製和堅持原圖總各有一派擁護者,而各種不同攝影比賽在修圖的規定上也有著容許度不同的限制。而就我想分享的認知是,「修圖」和「調整」給我的感覺就像「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不同,關鍵在於「是否有增加新事物」在你所拍攝的圖像之中。這樣講可能還是有點抽象,我拿一般攝影比賽容許的後製範圍來說,其實是可以容許些許「調整」的,我一直認為拍攝的當下因為各種狀況都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下,未必能夠每一張都能夠順利到位,而事後的調整有時候只是一個呈現方式的不同而已。




(上面兩張是我在FB和噗浪先行發問過的問題,大家喜歡哪一張?上是嚴重調整和修改過的結果,下則是機身調校後拍攝出來的原圖)
  當然,如果站在我個人認知的影像創作角度來說,今天不是要去攝影比賽的作品,而是需要在網路上分享,甚至是商業性質的寫真、記錄照,我認為有「修圖」的動作是並無不可的。像是人像方面的遮瑕、將風景照中的雜物去除、影像之間的合成……等等。其實這跟人的口味一樣,有人喜歡原味,也有人喜歡加上各種特別口味的醬料,只是在修與不修或調與不調之間,偶爾總會有一些小風波出現,但說穿了只是各種呈現的不同。有時候很難去界定,似乎是只要在拍攝完畢之後,動過一點小手腳,就會被認定為是「修改」?


(同一場景,Samsung NX100拍攝,原圖,僅加入簽名。)
  繼續以口味來比喻的話,「調整」就像簡單的去改變口味的濃淡、酸甜苦辣,「修圖」就像是把原味的食物沾上了醬料,這樣的概念而已。或許我這樣的分別,在某種程度上顯得太過個人觀點的武斷,或是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接受這樣的認知,但影像的處理與不處理之間,有時候真的會存在不少令人猶豫的點。即使是我已經挑選、處理、分享過不知道多少組的照片,到現在總還是會有著這樣的猶豫,而到了較近期反而是因為自己能夠整理照片的時間不多,開始要求自己在機身上的調教就盡量做好,拍不滿意就多拍幾張這樣。


(Samsung NX100機身中我很喜歡的一個顏色表現,懷舊風格,原圖僅加入簽名。)
  以我目前手邊的兩台數位單眼相機來說,Canon EOS 50D我可以輕易的在風格擋、色溫、白平衡偏移上面做搭配,可以直接在第一時間拍攝下的照片,產生進Photoshop「調整」區的結果,也能說是一種調整。Samsung NX100則是一樣在色調偏好、RGB調整、色溫調整或是直接運用其本身準確的白平衡,也都可以達到許多有趣的效果,並且可以直接在相機上做「後製」的動作,例如產生暗角之類的照片。


(最後,給大家一個XD的天空吧!Samsung NX100,原圖。)
  總結來說,隨著器材在改變,加上人的思維也會跟著這些變化性來前進的時候,靈活去運用手上的機種,以及思考看看自己想要怎麼樣的呈現,會比猶豫或是某種程度的堅持來的靈活一些。在寫這篇的同時,也是給自己的一個勉勵,和大家分享一點淺見,希望自己在挑選照片時能果決、調整照片時能明確、修改照片時能細心,願大家能夠一起將自己的影像創作,發揮到更多不可能的境界。
 
Ps.補充自打嘴巴的一點,我在本文自己拍攝的照片加上了簽名檔,產生了新事物,似乎也變成了修的範圍。看來我的想法還是該檢討一下了……下個但書好了,簽名檔的目的是不想圖片被使用啊!圖片本身原圖就是原圖,動過就是動過。老實說我自己覺得這篇寫得不是很好,希望可以交流更多想法囉!^^
 

我比較不在乎後製做了什麼手腳

反而比較在乎…

前製做了什麼手腳。

例如之前有人在荷花上噴膠之類的…
將時間停止的唯一方法:http://bigavr.blogspot.com/

sdone wrote:
我比較不在乎後製做了...(恕刪)

真的,有時候前置就可以搞很多花樣......
像是自己做勞作的黑卡,甚至是DIY的漸層鏡,貼玻璃紙......等
一堆蠻奇妙的花招呢!都有不同好玩的地方
wie0109 wrote:

...(恕刪)


簡單講~調整原本就是後製就是修圖
對普羅大眾來講~其實也沒必要把"後製"(修圖?)跟"調整"一定要分的那麼清楚(也分不清楚)

除非今天繳件的人是婚紗店、網拍之類的業者
他們才要為這名詞解釋給顧客聽
(婚紗店所謂的後製包含修容瘦身美編消光等等~~調整就只是曝光對比等等)
我會覺得
花太多時間去鑽研、討論這問題
就跟落入天天看網站相機評比的圈套一樣
都對實際拍照沒太大的幫助

至於參加比賽的
就更簡單了
想參加就follow主辦單位的規定~
在場外嚷嚷、網路發洩都是沒有用的

最後~後不後製都無所謂~都是個人自由意願、彼此尊重
只要別把曲線風格套進去機身
然後SHOW給別人看時說是"直出"就好了 (誤人誤己)
原本,我也是極度的厭惡後製
似乎一經後製,就有種作弊的感覺

但後來,看過某些書,某些攝影師的談論
卻讓我大大改觀

攝影,可以解釋是一種用相機代替畫筆
去創造出你心中想要的畫面,意念,感動...等等

而後製,也只不過是除了構圖,曝光,等等.....
的其中一個步驟而已
為了達成拍攝者心中所想
(不管是調整拍攝當時的錯誤
或創造作品的更大可能性)

後製,沒有那麼大的罪過~~

wie0109 wrote:
修圖」和「調整」給我的感覺就像「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不同,關鍵在於「是否有增加新事物」在你所拍攝的圖像之中


我知道你想說的意思^^ 調整和修圖,雖然在文字上的認知是一樣的

第二張照片我另外PM給你^^
增加(或說改變)新的事物進去以後,看起來還是同一張照片
但是傳達出來的就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我想是很具體的表達出物理變化的結果
其實我寫這篇文章時的一開始,想法還蠻單純的
因為有些可能不太了解或是想法比較不一樣的人會覺得:「你就是拍不好才要後製!」
這種類似說法我想大家應該不是第一次聽到,但有時候某些照片在拍攝的時候,常常就已經是預留給自己後製的空間
甚至有某一派較偏激的直接告訴群眾,他的圖都不修,但是卻做了銳化的動作這一類的
我寫完的時候有發現很多部份語意似乎不是很明確,大概精神不濟有差
希望大家可以多提供一點意見和鼓勵、交流,下次我會更努力一些^^
wie0109 wrote:
(Joence C...(恕刪)


也許是從數位時代才開始拍照 又也許自己對設計也很有興趣

個人從來不覺得影像處理有什麼問題 當然攝影作品與視覺設計仍有區分 攝影的處理當然是以不著痕跡為優先

否則修的太假 反而引起觀者反感

個人覺得照片不完整 當然就要修 (用raw檔去調整白平衡 色階) (當然影像合成那種 超過了某些範圍

我就不覺得是攝影作品了) 照片拍的完美 要你修 你也不想修吧 (畢竟修圖還是會破壞光學的自然質感)


完全不後製的 太概只有一種人 - 神人 幾乎每張照片在拍攝時就可以達到完美而不需後製處理

構圖、採光與測光都經過嚴密思考 在當下重覆拍攝至最理想的程度


當然後製與否的照片都值得參考 像有影像調整過的 我就當作品欣賞

jpeg或raw直出的 我就可以參考該組器材的表現

wie0109 wrote:
因為有些可能不太了解或是想法比較不一樣的人會覺得:「你就是拍不好才要後製!」
(恕刪)


小弟經驗看看也罷

小弟對此常常用一件事情做比喻
結構設計錯誤的建物,下場就是打掉重蓋,還談論不到裝潢美化的階段,當然些許誤差可以透過補強來彌補之
我想我對數位影像的認知也是這樣,拍不好是砍掉,拍得好的材值得去後製出攝影者心中所要的影像

看看囉

Ayoomi wrote:
完全不後製的 太概只有一種人 - 神人 幾乎每張照片在拍攝時就可以達到完美而不需後製處理

構圖、採光與測光都經過嚴密思考 在當下重覆拍攝至最理想的程度


在沒有Photoshop的彩色底片時代,因為不太能後製,攝影師大都是這樣拍照的,很厲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