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攝影界的大新手....
請問~
拍一張照片會影響氛圍的主因是什麼呢?
一張照片裡只有一面牆+一扇窗可是為什麼有的拍起來就很有FU,有的卻平淡無奇?
除了光影,還有什麼主要因素?
我也有發現好像比較有FU的照片,色彩都比較濃烈或是不一樣的彩度...
這些色彩彩度較高的照片,是都因為後製嗎?還是因為相機本身可以拍的出那種色彩的照片。
相機自己本身可以後製的濾鏡不算喔,因為那也算是後製的一種是吧?
因為我是大新手,所以還摸不出來,所謂拍照的技術~~到底是在那裡呢?除了光圈、快門的控制外,
好像我摸不清到底該怎麼精進自己的拍照技巧,我現在好像還跟以前拿小DC一樣
拍下自已覺得好看的景,但是,我覺得所謂不同的地方,就只有淺景深的不同、影像的清晰外
,色彩各方面,我看不出來那裡跟以前的小DC有什麼不同。
對不起。我是不是問的有點亂,因為現在心裡有的疑問太多好像也理不清,所以可以請大大們給我個方面
,讓我可以在攝影路上了解的更多嗎?謝謝....在此受小女子一拜~~謝謝各位大大~~
我三腳貓的程度幫不上您, 但針對所提的[後製]說一說我曾經有過的恍然大悟
..........................................................
當學生的時候 想認真照相的我在圖書館借了一些書
記得其中有四大本(原文的)是時代/生活[TIMES/LIFE]所出論攝影的(好像就叫[PHOTOGRAPHY]I~IV)
當年台灣的書除了幾本像給美術系學生用的硬梆梆有看沒有懂的教課書, 只能硬K英文書
開宗明義提到PHOTOGRAHY 的五個構成要素時除了熟悉的 線條/型態/色彩/亮度...,
還有一個是我從沒想過的 [質地]TEXTURE
啊............
不只是[被攝物的質感], 而是[光線落於其上的質感], 是[底片感光時化學作用所呈現的質感], 是
[放大機光照相紙時化學作用所呈現的質感] (後兩個就略等於與現在的機身詮釋+後製吧)
啊............
我的經驗是...當困擾存在時, 很難自己突然開竅的 (雖然數位時代[實驗]又快又準, 但我想, 你所提的問題不在此列--------還是透過K書比有機會找到滿意的解答)
他能用名貴的鋼筆寫出漂亮的字體,未必能寫出動人的詩句、情書、文章。
大大所說的除了是運用相機的能力和攝影的認識,已是關於藝術的層面了。
關於藝術,每人對美的感覺和定義也不同。正如大大所提到的"FU"。
但因為藝術沒標準,很容易就讓偽(廣東話中:藝與偽同音)術家轉空子。例如把失焦的照片改名為"醉眼看世界".....等。
雖然藝術沒標準可準確地釐定,但也起碼有基本的要求。
舉例,以外表來說,有人覺得林志玲很美,有人覺得小S很美,我就覺得厚唇的舒淇很漂亮。(先撇開內在的東西)
每個人對美的看法也不一樣,所以我才能把到妹。
所以這世界才會各式各樣多采多姿。
但也有基本的要求,如眼耳口鼻要齊全。否則這口味也太另類吧。
說回攝影,要拍出有"FU"的照片,對相機的操控和對攝影的基本知識(包括基本構圖和光影運用)是必須的。
當然胡亂隨手拍也有機會拍出對部份人來說是有"FU"的作品,但這只是碰巧運氣好而且。
然後就看個人的藝術修養和表達能力,產生出作品。
最簡單可藉著多看看其他高手的作品,先模仿,吸收後再以自己方法表達。
多看文章,畫作,雕塑等也能擴展對美的觸覺。
到最後忘記甚麼光圈快門構圖黃金比例等,拍出失焦的"醉眼看世界",這就是'FU"。
emma艾瑪珮 wrote:
我是攝影界的大新手....(恕刪)
「就只有淺景深的不同、影像的清晰外
,色彩各方面,我看不出來那裡跟以前的小DC有什麼不同。」
有些照片是只有這些不同
但還有「很多、很多東西」,是你現在看不出來的
為何看不出來,因為你沒進門看
就像你站在商店外看,只能看到櫥窗的最外排,怎知裏面有什麼寶呢?
當然 ,裏面的寶,不一定是你要的,但你沒見到它,怎能判斷它是不是你要的呢?
好茶、壞茶,也許顏色差不多
但回甘、喉韻,你不親自喝喝看,怎能判斷?
==========================
「發現好像比較有FU的照片,色彩都比較濃烈或是不一樣的彩度...」
那黑白的作品,都沒fu了嗎?
=================================
所以
進門才是唯一的辦法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