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買MTO 1000mm/f10
光圈已經算是滿小了
原本想搭配2x倍鏡
可是今天看相關文章寫說會使得光圈縮小
2x的會縮兩格
也就是f/10搭配2x之下
光圈會變成f/20嗎?(不知道我的觀念理解是否正確...)
如果是這樣f/20已經失去了實用性了
估計連正中午超大太陽的時候 可能都還需要用到iso 1600以上去催快門
話說原本是打算買mto 1000mm * 2 (m43等效倍率) * 2 (加倍鏡) * 2 (數位剪裁) = 8000mm的
現在這個如意算盤似乎行不通了...
已下呈述可能會有點複雜
但肯請前輩給幫我解惑
請問同一顆1000mm的鏡頭裝在全幅機上,與4/3機上
前者的焦段是1000mm、後者是等效2000mm
從等效焦段去看,4/3看似打遠的性能比較強
但如果全幅機拍完,把照片中央50%面積裁切
獲得與4/3相近的視野,而畫質會不會比4/3拍的還要好呢?
還是說其實差不多?
換言之,兩千萬畫素的全幅機
中央50%的截圖,有同等於4/3片幅1230萬畫素拍攝出的細節銳利度?
--------------------------------
因為,單論等效的話,就如同樓上說的
鏡頭裝在細小片幅的PENTAX Q上
1/2.3"的感光元件,等效35mm焦段倍率要乘5.6
裝上1000mm的鏡頭,豈不是變成了5600mm的超強望遠系統?
但實際上,真的表示擁有5600mm的顯像實力嗎?
還是說,最終得到的畫質,還是會與全幅機的照片中央裁切一小塊差不多?
----------------------------------------------------------
還是換個角度來說,雖然4/3僅能擷取1000mm鏡頭中央50%的畫面
但是4/3能將這50%的畫面滿版投射到1230萬畫素的感光元件上
所以與兩千萬畫素的全幅機的中央50%裁切圖相比,其實不相上下?
因為事實上,4/3元件的畫素密度,是與全幅機差不多的
所以我會有此推論
----------------------------------------------------------
如果以上的觀點成立,那換言之,PENTAX Q 擁有1240萬畫素的元件
它能將1000mm這支鏡頭的中央極小一部分的影像(約17.8%)
滿版投影到一片1240萬畫素的元件上
若單論1000mm這顆鏡頭中央的17.5%畫面
PENTAX Q有可能可以比全幅機獲得更精細的細節?
------------------------------------------------------
當然,影響照片品質的因素很多,不單是片幅以及畫素的問題
以上我只是用比較概論的方式去推測
1000mm接PENTAX Q獲得5600mmn焦段
前提也要是這顆鏡頭的中央光學畫質,經的起用1240萬畫素去檢視
單用畫素論,全幅機與4/3的畫素密度其實差不多
但PENTAX Q的畫素密度是比全幅機更高的
(同樣密度的畫素製作成全片幅規格的話,就變成逼近七千萬畫素的規格了)
但因為同面積下密度更高
也表示PENTAX Q每顆畫素的進光亮是比全幅機還低的
差了約3.5倍有,較低的進光亮,也可能變成影響畫質的另一個因素了
如此大的進光量差異
也許是需要更大的光圈,或是需要更慢的快門、或是更高的ISO值去彌補了
(細小片幅的高ISO應該是不用期待了)
------------------------------------------------------
以上,我只是想知道,影像“細節”方面的差異(色彩等等不管)
且都是用“裝上同一顆鏡頭”來討論
單從規格上去看,PENTAX Q的感光元件細小又高畫素
可以把鏡頭中央一小區塊的畫面用1240萬畫素去檢視
取得的細節,是有可能比2000萬畫素全幅機中央裁切還要更多
那表示,PEXTAX或許真的有本事比全幅機“看”的更遠
但這只是理論,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多其他因素
會去影響這其中的實際成果
好比影像處理引擎等級、感光元件構造/品質/等級
或是光圈問題也沒加入討論呢
前者的焦段是1000mm、後者是等效2000mm
從等效焦段去看,4/3看似打遠的性能比較強
這個觀念是錯的
乘上50%是方便計算
其實實際上是被減掉的
也就是說
如果1000mm在ff機上的視角是30度
裝在4/3機上視角將會被裁切成24度
而24度可能相當於2000mm的視角
不是1000mm的鏡頭裝在4/3機上變成2000mm
也就是說在相同的位置上拍攝固定距離的物體
4/3相機會比ff機拍攝面積少一些
再來您的問題很長~
一下消化不完
大該知道你的問題大意
ff的有效畫素跟4/3機的畫素
4/3機裁切後是否有優勢
答案是如果畫素相等
是沒有優勢的
4/3機是擷取ff片幅中心影像較佳的這塊
當做感光原件大小
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我存疑!!
但是4/3相機的輕巧與做動快速
卻也是他的優點
小葉叔叔 wrote:
請問同一顆1000mm的鏡頭裝在全幅機上,與4/3機上
前者的焦段是1000mm、後者是等效2000mm
從等效焦段去看,4/3看似打遠的性能比較強
...(恕刪)
整棟樓歪掉了....
原本樓主想說拿個2X加倍鏡來加長望遠鏡頭的焦距,會不會影響對焦性能,現在變成在說感光元件尺寸換算的等效焦距了....
不過也是樓主自己又去舉例,才會樓歪了吧~
多加加倍鏡延長原本鏡頭的焦距,是簡便的方法,可是原本鏡頭的光學設計只會因為多加長的部分而變得更差,當然連對焦也變得更困難,從我實驗的F11光圈加裝2X加倍鏡後,光圈模組跟著往前拉而縮二級變成F22了,在這種條件下入射的光線更少,整個螢幕更黑更難看清楚是否準焦,也不用說換成AF讓電腦代勞,光線嚴重不夠了。
所以若是像樓主計劃敗顆1000mm F11的來裝2X加倍鏡,想用這樣取代那些天價的1200mm F5.6的鏡頭,結局可能會很失望吧,光是那個光圈就被2X加倍鏡縮到F22了,這種低光源大概張張相片對焦對到眼睛脫窗吧。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小葉叔叔 wrote:
前者的焦段是1000mm、後者是等效2000mm
從等效焦段去看,4/3看似打遠的性能比較強
這個觀念是錯的
乘上50%是方便計算
其實實際上是被減掉的
也就是說
如果1000mm在ff機上的視角是30度
裝在4/3機上視角將會被裁切成24度
而24度可能相當於2000mm的視角
不是1000mm的鏡頭裝在4/3機上變成2000mm
也就是說在相同的位置上拍攝固定距離的物體
4/3相機會比ff機拍攝面積少一些
一般對等效焦距這詞如果稍微有點了解的話,
都知道原理,就是片幅大小造成不同的等效視角,
就是你說的畫面被剪掉的意思,這就是等效視角,
但是1000mm在M43的等效焦距的確就是2000mm,
打遠能力也的確比較強,這觀念並沒有錯誤...
當然鏡頭焦距本身還是1000mm不會變,
不過用在m43片幅上的確就是2000mm,
這兩件事情並沒有衝突,
不然人家也不用特別以"等效"焦距去稱呼.
小葉叔叔 wrote:
ff的有效畫素跟4/3機的畫素
4/3機裁切後是否有優勢
答案是如果畫素相等
是沒有優勢的
問題是多數的情況不會相等
以5d2來說畫素2110萬
以gf1來說畫素1200萬
5d2片幅大概是gf1的3.8倍(36*24 / 17.3*13)
如果要相等 5d2畫素最少也要是目前的3.8倍
也就是得有8000萬以上的畫素
但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推論就是
附帶一提的,一些拿FF機和ASP-C機種的,
對M43系統打遠方便和等效焦距總是抱持著懷疑和負面的態度,
否定這種優勢,自我解釋說那不過就是一種裁切,跟數位放大一樣罷了,
以比較大的片幅拍攝後再數位CROP還不是一樣的意思...
其實這意思可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