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R玩那麼久了
光圈、快門、ISO的應用都大致有個底了
但曝光補償這部份是完全不解

看了一些書說
要畫面亮一點就+EV
要畫面暗一點就-EV

但我在A模式調整EV快門就跟著動

這樣等於是另一種變相調整快門嗎


完了好陣子還是不瞭解
曝光補償真正的用途?
文章關鍵字
算是吧!相對的,你可發現在快門優先模式,調整曝光補償,更動的是光圈。
在快門優先或光圈優先,你固定「光圈」或「快門」,你更動曝光量,當然就是會去更動到相對應會浮動的快門跟光圈了。
在M模式中,依然有相機測光的建議值,這時對曝光量更動,就看你要更改光圈或快門了,自由度更高了。

曝光補償的意義在於,經由微調得到拍攝主角的理想曝光。
tinashen wrote:
DSLR玩那麼久了
光圈、快門、ISO的應用都大致有個底了
但曝光補償這部份是完全不解

看了一些書說
要畫面亮一點就+EV
要畫面暗一點就-EV

但我在A模式調整EV快門就跟著動

這樣等於是另一種變相調整快門嗎


完了好陣子還是不瞭解
曝光補償真正的用途?)


A模式只要你沒更動光圈. 光圈就是強制固定住
只靠改變快門值. 來達成你要的曝光值

光圈可以控制的東西不少. 我自己通常都是光圈先決啦


曝光補償
是因應相機自動測光(AE)而設計的輔助功能
這道理很簡單
因為相機自動測光出來的曝光值(一組光圈快門數值). 並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曝光值

但是. 又不能不用測光功能
否則我怎麼知道現在白天光線到底多亮. 夜晚街上有幾盞燈到底多暗
(如果都是在陽光底下. 或是明亮的陰天. 那就單純. 所謂晴天16法則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
根據相機測光的曝光值為基準. 以此再做增加或減少
就是曝光補償


眾所週知. 相機測光. 是以18%灰色反射做為第五階基準
如果全黑是0, 全白是100, 18%的灰色就是相機認定的50分亮度(日文叫輝度)

但問題來了
你要拍的東西. 輝度可不是那麼剛好50%

如果假設是白的東西輝度90%. 結果相機測光把它當成50%
拍出來
白色主體在照片上的輝度是50%
那其他不是白色的東西就只得全部偏暗

反過來也一樣. 如果測光主體是黑的. 拍出來就全部偏亮

輝度是看物體的反射率而定. 各種顏色反射率不一定
舉白和黑是比較容易理解


所以
畫面中有高亮度物體. 或是高反射率物體. 通常會做正補償
畫面中有低反射率物體. 則做負補償

通常是這樣

而現在的自動相機都很聰明
設計了一些矩陣測光功能. 去分析判斷畫面. 想盡量猜到拍攝者的主體是哪一者
以盡量接近攝影者想要的結果
這些功能有可能會主動避開非重點以外的低光或高光源物體
是否要做曝光補償就不一定了
反正常拍~ 便知道相機系統判斷的標準


-

曝光補償也沒有一定要加減多少
端看你要的效果

2003年中. 我去三義拍油桐花
油桐花花瓣是白色
我希望拍出來就是眼睛看到一樣的白. 所以我對花瓣點測+0.7EV左右

我另外一位朋友. 則是希望盡量留住花瓣上的細節
所以他不加補償
雖然照片暗了點. 但是花瓣上的細節確實清晰可見
而我+0.7EV的結果是花瓣偏白的部份就死白了

-

還有另外一點. 拍底片才會用到的

底片曝光時間超過一定秒數後. 曝光時間和底片實際曝光量. 就不會繼續成正比
例如曝兩秒和曝四秒. 實際曝光量並不會相差兩倍
這個現象叫倒易律失效(相反則不軌)

為了達到足夠的曝光量. 通常會再+0.7~1EV

不過數位機就沒這問題
曝再長
也還是成正比啦~
其實就你講的用法, 根據我的經驗, 應該是~

因為亮的話,測光錶就會自動加快快門,或縮光圈了, 怎還要補償?

補償是因為要補測光的誤判, 像白色的雪就會拍起來灰灰的~
因為白色的反射的光量大, 容易造成測光錶的誤判, 而降低太多曝光值, 使得原本白色的雪曝光不足變灰色的, 所以要加曝光, 才能拍出白色的雪, 反之則同。

我的說明若有不清楚, 請其他的大大補充!
我在BBS有看到一篇基礎文章 裡面有講到一些東西

還蠻實用的 當然有包含曝光補償

http://taiwan-photoschool.com/new_page_2.htm

希望對大家有用摟 ^^

tinashen wrote:
但我在A模式調整EV快門就跟著動
這樣等於是另一種變相調整快門嗎

你說的沒錯, 曝光量的控制就是靠光圈與快門, 所以曝光補償(+-)當然還是要靠調整光圈與快門囉.
其實真正使用上有問題的是 "程式化" 的曝光補償, 像 D80 的人像、花、運動等等模式都不能再去補償, 也不能因難判斷而做包圍曝光, 所以真正測光的技術可還真是一大考驗捏. 而 PASM 就允許使用者去加減曝光補正, 這就可多拍幾次去求得一般該加或減的經驗了.
tinashen wrote:
DSLR玩那麼久了光...(恕刪)


"要畫面亮一點就+EV
要畫面暗一點就-EV"

這並不完全正確喔!
就我所知,基本上端看使用方式而定,如果是曝光補償的話,可以用調整EV(+-)改變主體與背景的曝光時間與曝光量,但同時光圈、快門也會跟著設定值的不同而會一起連動延長或縮短.
通常個人常用的可以區分為曝光補償與閃燈補償:
曝光補償:
視拍攝背景為主,"遇強擇弱,遇弱則強"這是我的使用方式,Ex.拍雪景或是白色衣物一定會過曝,需要減0.7~1EV;曝晨昏、夜景、煙火,習慣性先把ISO調至ISO100,再視背景亮或暗,再加減EV.
閃光補償:
視拍攝背景(環境光源)與主體而定但通常會閃燈直打或跳燈,但閃燈直打很有可能會過曝,所以可視狀況減0.3~0.7EV.
如果是離機閃燈用到CLS功能的話,可將主閃燈減0.7EV,讓副燈為主力光源,不過也是可視情況調整!
但如果是新手,可以先試試包圍曝光,感覺一下曝光補償的用意與差別,熟練一段時間之後,自然就會上手了!觀察力是很重要的喔!
個人所知,有錯不吝指正!一起成長!謝謝!

小田田 http://www.wretch.cc/blog/JasonTien042
小田田 wrote:
"要畫面亮一點就+EV
要畫面暗一點就-EV"

這並不完全正確喔!
就我所知,基本上端看使用方式而定,如果是曝光補償的話,可以用調整EV(+-)改變主體與背景的曝光時間與曝光量,但同時光圈、快門也會跟著設定值的不同而會一起連動延長或縮短.
通常個人常用的可以區分為曝光補償與閃燈補償:
曝光補償:
視拍攝背景為主,"遇強擇弱,遇弱則強"這是我的使用方式,Ex.拍雪景或是白色衣物一定會過曝,需要減0.7~1EV;曝晨昏、夜景、煙火,習慣性先把ISO調至ISO100,再視背景亮或暗,再加減EV.
閃光補償:
視拍攝背景(環境光源)與主體而定但通常會閃燈直打或跳燈,但閃燈直打很有可能會過曝,所以可視狀況減0.3~0.7EV.
如果是離機閃燈用到CLS功能的話,可將主閃燈減0.7EV,讓副燈為主力光源,不過也是可視情況調整!
但如果是新手,可以先試試包圍曝光,感覺一下曝光補償的用意與差別,熟練一段時間之後,自然就會上手了!觀察力是很重要的喔!
個人所知,有錯不吝指正!一起成長!謝謝!


"要畫面亮一點就+EV,
要畫面暗一點就-EV"
這是相機測光的基本的原理,
應該是不可能不正確,
您的說法跟攝影老師的上課內容反而不太一樣.
對白色物體點測光要加1~1.5EV
對黑色物體點測光要減1~1.5EV
對深綠色點測則不用作增減
這應該是很多人都知道的EV加減規則

或者你是想說,
"如果測光正確的情況下,可以減EV讓白色物體不要過曝"?
midon wrote:
"要畫面亮一點就+E...(恕刪)


"如果測光正確的情況下,可以減EV讓白色物體不要過曝"?
是的...如白色婚紗或是雪地都一樣,還是都需要加EV呢?

有關雪地人像 的方法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246613




小田田 http://www.wretch.cc/blog/JasonTien04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