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大
假設我現在相機機身設定是ISO-400 光圈3.5 離主體大概1公尺左右
GN值是光圈X距離
所以是3.5*1
但因為我的ISO為400
所以3.5還要X2
等於7
所以去找該焦距中最靠近7的出力值
是這樣嗎?
dunk720905 wrote:
各位大大假設我現在相...(恕刪)
閃燈GN值 給您做參考
jenhoxen wrote:1.
正確.但你的GN7是植基於ISO400,如果別人的指數表是用ISO100算出來的,你的數值就要除以2去找對應;若是查原廠閃燈的指數表,直接找ISO400對應的那一行即可.
『GN7是植基於ISO400』......敘述有誤!
2.
『數值就要除以2去找對應』......是 3.5/2 不是 7/2。
3.
原廠閃燈指示表幾乎都是僅僅標 ISO100 的 GN值

這是 Nikon SB-900 說明書上的表,找不到其它 ISO 的表:

dunk720905 wrote:該篇沒寫錯!
也就是這篇寫錯囉?...(恕刪)
是樓主您會錯意,
該篇寫的是閃燈(發光)端的算法,
樓主卻把它誤會成是相機(受光)端的算法。
不過,該篇並沒有說清楚這句話:
『(方法1) ISO調成200、快門調為1/125秒、光圈不變。』
事實上這種方法對環境光正確,
對閃燈補光已經不正確囉!
因為閃燈光不受快門影響,
ISO 調成 200 卻會影響主體的補光。

dunk720905 wrote:如上所示(標示 ISO100 的 GN值),
假設我現在相機機身設定是ISO-400 光圈3.5 離主體大概1公尺左右
GN值是光圈X距離
所以是3.5*1
但因為我的ISO為400
所以3.5還要X2......這是閃燈(發光)端的算法
等於7
所以去找該焦距中最靠近7的出力值
是這樣嗎?
您這題應該是 3.5÷2=1.75(見下述算法),
去(ISO100 的 GN值表中)找該焦距中最靠近 1.75 的出力值。
如果您的閃燈說明書真的有標示 ISO400 的 GN值表?

則直接用 3.5 去查 GN值表即可,
根本不需再換算。
roachc wrote:F = 3.5
3.受光端 ISO 修正(公式右半邊)
F X D X ISO修正係數
ISO 修正係數 = ISO標示值的平方根 / 底片(感光元件)ISO 的平方根
M = 1
修正係數 = 100平方根 / 400平方根 = 1/2
故查 ISO100 的 GN值表的算法為:
3.5 X 1 X 0.5 = 1.75
總結:
相機感光元件的 ISO 調越高,需光量越少,閃燈強度可以調越小。
dunk720905 wrote:那是他們都把 ISO修正係數放到公式的左邊,
我看的文都是以當前的iso/底片的iso100
怎麼您卻是寫跟別人不太一樣@@?
所以又是我搞錯嗎??
等號兩邊的分子分母是顛倒的,
才會讓您產生誤解(3.5乘以2 vs 3.5除以2)

您回去仔細看清楚我發的那篇主題,
閃燈(發光端)出力無關 ISO,
相機 ISO 怎麼調都不會影響閃燈發光量,
感光元件才有 ISO 這個因素,
底片(受光端)才會因為 ISO 調整而改變,
所以我一向稱呼為「等效GN值」,
跟鏡頭實體焦長 40mm 掛在 APS-C 機身「等效焦長」為 60mm 的意義相同,
故我一向把 ISO修正係數 放在公式的右邊,
至於左邊的「可變焦燈頭係數」及「閃光強度係數」,
則會實際影響閃燈(發光端)亮度值:
GN X 可變焦燈頭係數 X 閃光強度係數 = F X D X ISO修正係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