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攝影前輩,請教一下,
用觀察窗拍攝照片時,有時候一瞬間的畫面,無法先拍一張再看狀況調整,
不知道各位前輩是怎麼判定當下應該要+-EV值?
因為就算是用P模式或光圈先決,拍出來的照片也可會太暗太亮,
前輩們有什麼方法嗎?還是拍久大概就能抓出什麼場景下要+-(靠感覺)?

再請教,今天試玩5D3時,在任何模式下,若無動作幾秒後,
機身就無法再使用轉盤調整EV值,
若要調整就得輕按一下快門才可再調整EV值(這是我的方法),
請問有辦法設定成讓機身不會鎖定住EV值調整嗎?
還是因為這樣的設定是機身有什麼原因呢?

再請教,機身的自動對焦點選擇有重點對焦,單點自動對焦,擴展自動對焦等...
有看了使用說明書上的解釋,不過實在不是很懂,
我試拍時使用(AI SERVO + 擴展自動對焦區域:環繞)拍攝會走路的小孩是對的嗎?
還是有更好的配置方式呢?

感謝看完小弟的問題,若方便的話,煩請花些時間回文指導一下,謝謝。
文章關鍵字


akpaz wrote:
各位攝影前輩,請教一...(恕刪)


使用EVF的機器就沒這問題了

馬上看的到結果,不行馬上調。


akpaz wrote:
各位攝影前輩,請教一...(恕刪)


你說的過亮過暗是到什麼程度?
有範例照片可以看嗎?
不同情況有不同考量
針對個案解說比較精準
DU 雙魚的海邊
akpaz wrote:
用觀察窗拍攝照片時,有時候一瞬間的畫面,無法先拍一張再看狀況調整,
不知道各位前輩是怎麼判定當下應該要+-EV值?
因為就算是用P模式或光圈先決,拍出來的照片也可會太暗太亮,
前輩們有什麼方法嗎?還是拍久大概就能抓出什麼場景下要+-(靠感覺)?

對啊, 就是要拍久了, 熟悉場景, 才能一看就知道現場有那些東西可以拿來當測光參考..

所以遇到自己熟悉的場景, 才有辦法憑直覺 +-EV ..

如果不是自己熟悉的場景, 還得搶拍, 都嘛直接 自動場景 (Scene Intelligent Auto) 了...



有必要時, 乾脆就 RAW + 包圍曝 了, 就當50機槍, 噠噠噠、三發點放, 全場掃攝到底..


想從正規基礎練 +-EV 的話, 可以找這本 "曝光的奧秘-點測光技術完全攻略" 來看.

這個討論串, 有空看一看..
SONY A350 與點測光技巧的第一次約會
相機的自動測光模式都是使用計算法

就是把畫面切割成很多小格,依據每個小格子亮度給予數字量化
然後依照測光模式不同給予不同的權重比例,通常是中央區給予的權重比較大
有的測光模式是每一區都公平

有點像是考試分數的計算


但是每台相機的結果會有不同,例如Canon 7D跟70D,使用相同鏡頭,同樣的評價測光模式得到的結果可能會有不同

所以通常是畫面偏亮,就要+EV,畫面偏暗就-EV


像是點測光技術完全攻略裡面的各種被攝體反射率的統計表,其實是蠻好的參考值

如果狀況允許,使用灰卡是最好的
你想確實掌握曝光,
就要習慣用m模式拍攝,
光圈,快門,iso都是自己掌握,
對每個參數在特定場景有個概念值,
就比較不會失誤,

或是另一個方式,
熟練利用機身各種測光方式,
相機的說明書都有寫,
但說明書只是原理而已,
要用到熟還是要拍很多張,

我個人覺得熟練m模式比熟練測光系統來的快,
因為光強到一個程度後人眼的判斷真的跟相機差很多,
加上你如果用ev補償還會受到測光方式的影響,
參數是浮動的,
這些東西加上去後機身給你的參數又不一定適合你當下的主題,
拿捏中一來一往的時間耗費更多,
而且是每次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

akpaz wrote:
各位攝影前輩,請教一...(恕刪)


我個人是靠經驗法則加減EV,拍久你就會知道。
Wesley Hsu wrote:
所以通常是畫面偏亮,就要+EV,畫面偏暗就-EV...(恕刪)
沒用過 C 家,不清楚。

但是其它家都是「畫面偏亮,就要-EV,畫面偏暗就+EV」。

akpaz wrote:
用觀察窗拍攝照片時,有時候一瞬間的畫面,無法先拍一張再看狀況調整



任何機都一樣,調整都要時間,一瞬間畫面就賭運氣而已!
EV眼一時練不起來的話可以拍RAW
事後後製的話也不會畫質太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