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個影片時覺得有一點不解。重點倒不是這個鏡頭有多好,而是內容提到可以切換成APS-C大小拍、讓同個鏡頭的焦段變長(x1.5)。扣掉景深這些不會等效轉換以外,從視角來看是這樣子沒錯。但我一直以為裁切是像拍鳥那種要更望遠的狀況下才會使用。一般拍照我都是直接換鏡頭(ex. 14-30mm換24-70mm)而不是切片幅。很好奇這樣子不換鏡頭用切片幅的方式拍人像或風景的人會很多嗎?想知道大家的用法跟看法。
flody wrote:後期自己裁切一樣,還(恕刪) 志安 wrote:那個不叫焦段變長,叫(恕刪) 謝謝回覆。我是覺得構圖是一個重要的元素,應該是拍照當下決定構圖。事後裁切比較像是事後補救,而且你拍照時也不太可能預想裁切後的大小、這也無法決定構圖。倒不是說事後裁切不對,算是使用習慣不同吧、就像換鏡頭跟換片幅也不是存在絕對的對錯一樣。
crossmatch wrote:我手有支 EFS 18(恕刪) 的確,輕便是一個重要取捨,這點我倒是沒想到。不過我都是全幅鏡頭,或許把APS-C裁切考慮進去的話能夠一機兩鏡(14-30mm + 定焦)應付一般拍照吧。
rivar wrote:其實焦段並沒有變長!(恕刪) 對,嚴格講只有視角改變,並沒有改變其它條件。但我是覺得,事前構圖跟事後裁切不太一樣,你也不太能在全幅的場景下決定正確的APS-C構圖。退一百步講,能少掉事後裁切也算省點事、不無助益。
Hayashi-Kiyoshi wrote:對,嚴格講只有視角改(恕刪) 一大堆大師都事後裁切,包括掛在展覽館的相片!!!裁切會更好的情形下為何不裁???非裁不可的情形......全幅機用APS-C的移軸鏡,但寧可自己裁,保留較大範圍
Hayashi-Kiyoshi wrote:謝謝回覆。我是覺...(恕刪) 銀★Club wrote:一大堆大師都事後裁切(恕刪) 事實上Apsc模式只是幫你裁切罷了它們的用法就是只用Cmos中間的一部份會降低使用可像素我覺得確實事前構圖很重要不過對於全幅機切換小幅這情況我覺得倒是無所謂,因為於全幅而言這樣使用是像素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