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焦距(泛焦)的不確定所在,與應用舉例。

想請教以下超焦距(泛焦)舉例是否正確:

根據下方整體圖表,28mm, f11時,對焦主體在2.1m-無限遠之間,則2.1m-無限遠之間都有焦。

應用場景,戶外風光攝影,與室內建築攝影兩大類。

自行爬文後,整理如下

16mm f2.8/2.7 f4/1.9 f8/1 f11/0.7 f16/0.5 f22/0.3
20mm f2.8/4.3 f4/3 f8/1.5 f11/1.1 f16/0.8 f22/0.5
24mm f2.8/6.2 f4/4.3 f8/2.2 f11/1.6 f16/1.1 f22/0.8
28mm f2.8/8.4m f4/5.9m f8/2.9m f11/2.1m f16/1.5m f22/1.1m
35mm f2.8/13.1 f4/9.2 f8/4.5 f11/3.3 f16/2.3 f22/1.7
40mm f2.8/17.1 f4/12 f8/6 f11/4.4 f16/3 f22/2.2
50mm f2.8/26.8 f4/18.8 f8/9.4 f11/6.8 f16/4.7 f22/3.4
70mm f2.8/52.5 f4/36.8 f8/18.4 f11/13.4 f16/9.2 f22/6.7

https://kknews.cc/zh-tw/photography/4n286lv.html



超焦距(泛焦)的不確定所在,與應用舉例。

以上跟這邊計算大致符合。
https://www.photopills.com/calculators/dof-table
文章關鍵字
不知道樓主清楚景深/超焦距計算及使用的的前提和環境嗎?

它是適用在觀看距離30公分的8英吋x10英吋照片上,在現在大家喜歡在電腦螢幕上1:1放大數格子的情況下是不適用的。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謝lml大回覆。

“它是適用在觀看距離30公分的8英吋x10英吋照片上,在現在大家喜歡在電腦螢幕上1:1放大數格子的情況下是不適用的。”

這完全不懂,焦點是否清晰,是否焦內,景深等,跟輸出與觀看媒體有關係???!

照相新手。爬文後感覺還是朦朧,模模糊糊,目前驗證中。
銀★Club
所有公式定義是100多年前發明的理論 : 模糊圈的概念首先由1866年英國攝影雜誌署名T.H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來的,他通過實驗發現人眼在25厘米明視距離看圖,可以分辨圖中相距為1/4毫米的兩條線。
銀★Club
現在"圖中相距1/4mm兩條線",電子螢幕可瞬間放大,還有插補點運算.....公式早過時了
yichinl1213eg wrote:
28mm, f11時,對焦主體在2.1m-無限遠之間,則2.1m-無限遠之間都有焦。


現在.....可變螢幕之下,百年前的公式不適用!

拿理論2.1m,去拍煙火試看看...
6000萬畫素相片,4K螢幕手機,畫面滿螢幕時還好,100%滑來滑去觀看,會直接刪相片!
銀大的確!我就是覺得怎麼實務上,好像沒那麼好用!那,怎麼辦?

我的風格非常適合超焦距,但還沒完全搞懂,常常景深不夠,回來才發現。也不想總是f16,f22....

該怎麼練習呢?難道是買一個手動有刻度的老鏡頭...?
銀★Club
用GoPro,隨時泛焦,比盲目猜焦更好...
yichinl1213eg
這不是解答拉 又不是什麼都可以用gopro拍...(所以 go pro隨時泛焦距,所以gopro應該都是 超廣角+盡量小光圈,,)
數位時代,有關於景深的疑問,與其糾結在理論探討,不如實際試拍然後放大檢視,您可以接受的清晰程度就是景深內,無法接受的模糊程度就是景深外。

當然如果樓主是用底片機,或是要寫作業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yichinl1213eg
的確在實務中慢慢前進,但經驗累積要時間,如果有明確結論,邊印證,其實不錯。
yichinl1213eg wrote:
該怎麼練習呢?難道是買一個手動有刻度的老鏡頭...?

跟鏡頭有沒有刻度沒關係,因為那個景深表尺是為了135底片用的,你現在不是用135底片拍照就不適用。
可以的話:
1.用有對焦表尺的鏡頭
2.確認表尺的準確度
3.練習估焦
4.估焦搭配開連拍包圍對焦
以上是用手動鏡頭高速拍攝的練習方式

如果是用自動對焦鏡頭
不用想那麼多
全部AF搞定就行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zxcdsa921
應該不能這麼說,嚴格定義上影響景深就是焦距、光圈、與被攝物體距離,景深表尺基本上無論是何種片幅都會有一樣的結果。但下述練習的方式的確是好方法,以前我練習時也是眼睛估焦,轉鏡頭拍一張看有沒有拍準。
lml640707
景深公式的計算標的是最大模糊圓,光圈/焦距/物距都是當中的計算參數。最大模糊圓的設定就是30公分賞圖距離+8x10照片下肉眼不可分辨的最小點。只要採用以上賞圖方式,無論底片數位景深公式都成立。
DOF 景深範圍的計算是來自 circle of confusion.

而 circle of confusion 的定義, 是來自人類肉眼正常視力, 正常距離是否能看清晰與模糊的分別, 就是IMI 大提到的30公分的8英吋x10英吋照片上能看到多少line per inch.

不過這定義在電腦mon 上無限放大所打破了. 無論 line per inch 多細微, 放大後都能看見.

除非你永遠不會電腦mon 放大100% 200% 聞相, 那 DOF / circle of confusion 的計算仍然成立
hillside
較年輕的一代應比較少人聽過「模糊圓」這詞。
crossmatch
現在鏡頭沒對焦尺都沒有, 那有人還計DOF 才按快門
yichinl1213eg wrote:
我的風格非常適合超焦距,但還沒完全搞懂,常常景深不夠,回來才發現。也不想總是f16,f22....


現在要搞超焦距不是用小光圈,而是用景深堆疊。

這有免費軟體可用 Combine ZP。
yichinl1213eg wrote:
銀大的確!我就是覺得...(恕刪)


DOF simulator
https://dofsimulator.net/en/
好像有出安卓app,名稱一樣。

攝影主體的拍攝距離、焦長、光圈,是由你掌握的。
你先列出你慣用的焦長、光圈 組合,然後算出拍攝距離大約要幾米,後景大概要在幾米外(超焦距)。印成作弊小抄,護貝,掛在相機包,是不是就可以搞定了?

拍攝主體在焦內,後景在超焦距,就行了吧。
自滿的杯子,無法裝水 ; 自滿的腦袋,塞不下知識。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