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事錄像拍攝,所以目前使用低像素高感光相機。越來越有大圖需求,所以在考慮選擇一台高像素的相機。有些關於靜態攝影基本功還在學習,想請問以下想法是否適當:
1.目前高感度相機第二原生有12800,在拍攝廣闊焦距時,可以把光圈縮小,非常好用。可恨解析度不夠,靠軟體局部有限提升。
2.如果升級六千萬像素的相機,第二感光度普通2500,當在戶外有長焦距需求時,超焦距也不完全適用時,需要依靠快門放慢+三腳架。
高像素相機低感光相機,除了檔案大,電腦壓力之外,是否有其他要注意的呢?
先謝謝~

個人積分:31分
文章編號:88708491
文章段落
yichinl1213eg wrote:
因為從事錄像拍攝,所...(恕刪)
你是擔心高解析度相機的iso能力在面對靜態風景攝影反而會是個劣勢嗎
你講得6000萬像素相機,指得應該是SONY的A7R5吧
一般風景題材,極光或星空這類才會用到iso 3200(2.8光圈/20~30秒),螢火蟲一般也不會超過iso 3200
所以iso 3200通常就是風景攝影人最極限的可接受iso
以SONY A7R5強大的能力,這種iso搭配後製,畫質是沒有問題
但以上都是以上腳架拍攝而言
假如你要求用手持拍攝星空,就算用上星空神鏡(SIGMA 14mm F1.4), 然後開到iso 25600,你仍然需要大約0.5~1秒的時間才能拍出算是足夠的亮度
但iso 25600,我相信任何相機都不會好到那裡,而且你仍然要依賴很強大的防手震功能,否則就是51200/102400這樣一直上去,整體的成功率可以自己想一下
所以不管用什麼相機,面對某些題材,該上腳架的還是要上腳架,這是目前每個風景攝影人都會做的事

個人積分:31分
文章編號:88712794

個人積分:31分
文章編號:88712849
照片我已拍攝各種場景深“場域”為主,自然多,有時室內也有。有時超焦距不適用。腳架對我來說的問題是,“取景構圖”。我拍攝的東西都是在”混亂中找出秩序“,譬如叢林,譬如颱風後被毀掉的公園,譬如室內家庭加工廠, 總之都是混亂無秩序的狀況。
面對這種乍看混亂的場景我會一直嘗試各種角度、焦段、姿勢,直到有秩序的構圖出現。所以頻繁移動找框的過程不適合腳架。就算找到了,腳下地面也很可能不適合腳架。最重要的是很常當下難確定哪張構圖是ok的,回到電腦前才能確認。
綜合以上,我養成一種依靠現有相機iso開log12800 高感(接受畫質略減損),小光圈長景深,手持可低到1/20,頻繁移動找框取景,回去電腦後才能真正確定哪張照片ok,這樣的工作流程。
目前流程算享受,但卡在像素太低,想要像素往上,尋找解方。

yichinl1213eg wrote:
回熊大照片我已拍攝各...(恕刪)
我上面已經有回復你該選什麼樣的器材
重點你說你覺得你的流程算享受,但是如果你的流程讓你無法繼續創作更好的作品的時候(例如你已經找不到解方去提升畫素)
那你就有需要走出你的舒適圈,改變你的流程~
再來就是現在大多數的相機,Canon R3/Canon R5/Canon R6/Sony A7R5/Sony A74等,ISO能力其實也都伯仲之間而已,頂多差距1檔甚至連1檔都不到
所以你就算升級機器,ISO也不會差到那裡去,不可能你原本可接受的畫質就變成不可接受
再加上高畫素的機器在現在AI降躁方面反而更有優勢(因為它有更多資料讓電腦去運算)
真的要讓你覺得ISO有明顯差距的,只有SONY A7S系列,請問你原本是用SONY A7S系列的機器嗎,如果是這樣,那你就要有所取捨,因為非得用這個系列才能創作的人,高畫素通常不會是考量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器材,只有用現有器材想辦法把作品拍到最好的攝影師~

再次謝謝k大。目前s3 持續用軟體提升像素。我想直到我覺得我可以好好用三腳架了,那再考慮高像素相機。所以下一步就開始,在流程中,試著用三腳架看看。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