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在很極端的操駕環境裡頭,這兩種懸吊的差距才會些微顯露,
況且還有後天調較,底盤、重心分配的差異性,
不是說當你一套獨立懸吊你就會開起來特別舒服。
我是不知道版上的鍵盤手是怎樣,
每個都藤原拓海天天在山道或北宜公路做限時外送什麼的,
今天就算給你後獨立懸吊,你沒那屁股吃那瀉藥,沒那操駕的本事,
你照樣是藤原填海啦,哪這麼多廢話。
今天這台車不論用扭力樑或是獨立懸吊,都有車廠的規劃,
只要看這車的調性和車價配不配的上而已,
用扭力樑絕大多數車廠的考量就是降底成本,
這也沒什麼不好意思對外講,
在常態性的使用上扭力樑可以勝任,舒適性和操駕的回饋性都能調整得到位,
為什麼不能採用?
cost down 本來就是每個車廠年年都在做的事情,
只是有些車子cost down 在一些你肉眼看不見的地方。
馬3今年起也要全面改用扭力樑,賓士的初級款早在用,
神車更早就採用多久了,人有一天到晚嫌它爛嗎?
你嫌它爛還不是照樣在台灣銷售連霸十數年,
可見數字會說話,
後懸吊用獨立連桿或是扭力樑對大多數的老百姓來講根本沒差啊,
如果真的這麼爛,那神車在台灣還賣這麼好喔,
難道你覺的台灣人就愛買爛貨嗎?
鍵盤車手天天叫叫叫,我就不信你的屁股是加裝電子感測器,
敏感到用扭力樑或是獨立懸吊你馬上就感應的出差別。
red violin wrote:
那敢問閣下一句,新...(恕刪)
其實你可以看看 01 福特汽車鈑最近兩三天的 5~6 篇文章 .
幾乎都是專門放大討論 "後懸吊扭力樑" 的問題 .
簡單說就是在借題發揮 !!
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了解是因為沒甚麼地方好嘴的了 !!
只好揪著 "後懸吊扭力樑" 問題不放.
再刻意的挑起 "意識形態的低人一等" 話題 .
國外 "低階扭力樑" 來到台灣後變成 "高階扭力樑" .
這類網路活動在每次福特推出新車時都會有一波流的 .
連 2~3 年前的 PS 雙離合變速箱過熱文章都又再浮出水面了 .
習慣就好 !!
別太認真 !!
可是就目前流出來的訊息.
福特六和若是真的連 "ST Line版本" 也是 "後懸吊扭力樑" 的配置 ?!
就個人而言也是有點無法接受.....
就真的是活該 被酸 / 被砲 / 被嘴 了 !!
畢竟 "後懸吊多連桿" 也可以說是 "福特FOCUS的操控信仰" !!
對部分人來說頓時失去了信仰 .
難免要有適應期 !!
這方面是跟底盤的調校功力是比較沒有相關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