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車體結構分佈圖解


hyde.2 wrote:
感謝阿福大分享又長...(恕刪)


耶~這種事,怎麼對號碼入座!!

inplay wrote:
謝謝阿福大~~很替Ford...(恕刪)


我們能力所及能幫的必然會幫!

產品面問題不大!
關鍵仍在於配備和售價策略!

畢竟馬三4D的殺傷力真的很強!
版主你好 今天看到這篇文 想到一個老問題想請教:


'副車架襯套' 這個東西 感覺大量生產的話 成本應該不會太高才是~

為何原廠出產時 不裝上它 還要車主自己購買安裝?

還有這產品 裝上後是否真的對車子有幫助 還是心理層面居多?

外面生產這商品的廠商很多 如果這個小東西對車子的幫助這麼大 原廠為什麼不列為標準配備就好?

或是原廠有其考量 裝了會有不良影響 所以不裝?

希望以您對車體結構的專業見解 能夠給我們一些意見 謝謝!
福大您好 以下附上上個月車展拍下的golf 7結構圖 並有兩個問題想請教:

一 請問車體結構圖上是否常用紅色來代表超過800MPa以上的
極高張力鋼板UHTS (ultra high tensile steel)

二 看圖片golf 底部用上了不少一般型及熱成形UHSS(或UHTS) 請問若車頂與座椅下的橫樑強度愈高 是否表示此車(尤其是掀背車)的橫向抗扭曲強度較高?

三 假設有兩台車 一台有使用超強鋼材但車輕 一台使用大面積一般鋼材但車重了兩三百公斤 這兩台若發生對撞是否有可能結果平分秋色?














mark1212 wrote:
版主你好 今天看到...(恕刪)


這不是見不見解,是擋人財路的黑人幹不幹得!!

你如果是問副車架,就有副車架的車體結構安全的學問!
Teana II於2009年上市,我記得2.0是沒有匹配後副車架的,2.5都標配。
副車架對車體的結構性就會有很高的幫助!

而您問的是坊間自售的副車架襯套-

它就是像上圖大陸賣的紫藍色塑膠襯套這種東西。

其實這玩意的原理,就跟坊間賣改硬管是一樣的。

如果你的愛車本身就有副車架,那原車所有的配件,都是經過車廠廠規嚴苛的驗證,也包括了副車架襯墊的耐候性及耐用性.....等等各種車規的驗測,才能讓OEM原廠T1廠商將產品交進去原廠,組裝在車輛,產品蓋上原廠品牌鋼印,零配件給予消費者原廠級別的產品保固和保證。

試想,這會是副廠品能做到的??
或許產品功能各自有自己的特點!
但產品有沒有符合原廠車規及驗測,決定了一件零組件的基本高度與品牌效益。
原廠件,也就代表了國際廠級保證。
副廠件,大多只有門檻上入手的保證,尤其大陸滔寶過來的,車友們就別去想太多,要小賣家給你保證或保固索賠,射後不理,也只是剛好,純粹只是看銷售者是走短線還是長久。
走短的,它拿別人的產品亂搞亂賣,搞臭把市場搞爛,他有錢賺,就在台桌上整個給你"忽"掉,套句星爺九品芝麻官的名台詞:
"玩完了不付錢,就當沒玩過!"
這類的小蜜蜂多到爆表,小賣家要賣東西,當然得數落別人的產品爛,說原廠爛只是剛好的固定喇叭SOP。

但如果特別的配件商是真心推品牌,有意深根市場,就不會是這樣的手法!
就好比我做自己阿福牌的套件,喇叭自己的優點,大家都有長眼睛,喇叭就依然是喇叭!
沒作為,或忽隆車友,搞個1年多,大概馬上就被貼在FB四處傳。
很多車友俱樂部因為有買賣,就會有糾紛,分贓不均,或人謀,總是馬屁千穿萬穿,不用1年就臭掉了!
如果健全的車友俱樂部,就算是創始會長,幹蠢事,一樣會下台一鞠躬!
這跟開一家公司經營心態和主事者的高度、想法,有絕對的關係!

總之~
為了爽度改,啥都可以改!
為了對而改,是在對商品有正確認知,商品也能帶給你同樣的高度水準,商品的正確性才能深耕走得長遠,甚至自己創造品牌,都能搞到車廠都能知道你的寶號和專業市場的影響力!
做產品,我是覺得要走正途,而不是偏門,但我不能說這些副廠的產品,是否就沒有任何可取。
只要是該公司,專門做這種商品,8~20年都在做這個,那一定有他本身的專業高度在。
但如果是大陸不知哪來的東西,消費者就得自己要做深度的功課了!
被騙,就是一種學習!我們才能改進!


少數幾個車友問我設計的空力套件有沒有做過風洞測試。
我都會據實回應。
因為台灣哪來像慕尼黑上千坪的風洞實驗室!!
最大的,也就是ARTC。

包括國內各品牌、日本品牌所做的空力套件,只有廠車推出類似像SUBARU BRZ原車設計,或Mazda MX-5原車設計,就包含了車規、風洞實驗來驗測風阻係數,甚至搭配調教節省一部分的油耗表現。
空力套件組,以目前全球國際汽車大廠,只有歐洲車廠自己的空力套件,才有機會套件裝車,在送進去做一次風洞測試,並取得降低多少風阻係數。
只要有做的歐洲大廠原廠套件,在該產品原廠配件型錄上,都會清楚載明消費者選配該組套件,能降低多少風阻係數,那才是真的有額外將套件裝車送進風洞做實驗。
這個~即便是連日本大廠,一堆知名品牌套件,都沒有在做這件事的!

以消費者來說,能買到套件,有通過車規、法規、裝車檢驗、材料檢驗...,就已經符合國際車廠的認證。
風洞實測,則是國人多數改裝車友自己腦補來的。
但只要是中心廠設計過來的,基本設計上,就不會去設計撞風的表面設計。
導風肋,就一定是走水平線設計,走山了,就變成土炮了!
包含我的品牌,也是會有土炮被修改過的時候!
有時為了配合市場需求,某些狀態,不是設計者愛怎麼幹就怎麼辦!會有很多市場因素問題存在!
但是我們是汽車設計者,內行的看門道,有沒有達到水準,得自己慢慢調整,得經常需學習廠車的開發!才能提升自己的水準!
不然搞自嗨,通常市場表現會越趨嚴苛,市場不進則退呀!








aquaeuro wrote:
福大您好 以下附上...(恕刪)


aquaeuro大,新年快樂

您提出了很專業面問題。
我的看法如下 :

1.
請問車體結構圖上是否常用紅色來代表超過800MPa以上的
極高張力鋼板UHTS (ultra high tensile steel)
A:
通常是,多數是歐系車這麼標。
不過並不是每一家車廠都用同樣顏色來標示。
但通常標黃色或連顏色都不標,尤其是國產車,大多是400~600Mpa較一般的車身材。
標紅色的,則是主要的主梁結構。
特殊標色或切割開車體裸露骨架,則是車廠標榜主要超鋼材結構區。

像你圖中標紅色和A、B、C柱紫色,就是車廠標示出超鋼材強化的結構區域,用標色來凸顯車身設計的結構特色。
2009年日產Teana II是主推980Mpa超鋼材,但其實前、後保內鐵都應該不只980Mpa才對。
而在2000~2005年,只要是歐洲車,像福斯或德國福特在車體主樑,都普遍使用980Mpa以上的超鋼材,主樑鈑片厚度,甚至高達1.2mm,A、B、C柱體,切開斷面,都是三層鈑片膠合或焊接或各種手法搭接成型,不是國產亞太車當年斷面常看到只有0.6~0.8mm,以680Mpa以內的高鋼性鋼材2片搭接就在搞。

這部分,鈑金師傅都是最清楚的!
車子大撞,結構和鈑件薄的,爛到潰縮到駕駛艙的恐怖模樣,應該都看過不少。
傳統有使用鈑金槌敲打的傳統手工鈑金師傅,對那些品牌那些車鋼板硬,一敲就知道。
外面吸一吸就能回春,通常都針對鈑件最薄的門皮鈑件。
但去吸VW集團的車,就知道痛苦了!

車友要查看車體主結構如何,賞車時,如果可以,將車門檻膠條於B柱部位拉開,就能一清二楚看到車廠怎麼設計車體結構,單片鈑件大約有多厚,1層或2層,還是採最高標3層搭接在一起。
單層是0.6mm,就是像垃圾一樣,保麗龍都比它耐。XD
國產車基本標準是0.8mm2片式搭接。
歐系車則是0.8(1.0)mm+1.0(1.2)mm+0.8(1.0)mm三片搭接,如果又在T型端點甫以硼鋼,大撞都是沒辦法鈑的,都是得切割換新重新燒焊。


2.
看圖片golf 底部用上了不少一般型及熱成形UHSS(或UHTS) 請問若車頂與座椅下的橫樑強度愈高 是否表示此車(尤其是掀背車)的橫向抗扭曲強度較高?
A:
是的。
橫樑結構,除了底盤,還有亞太車廠最容易忽視的車頂。
敞篷車,則是前擋玻璃上面那個橫斷面橫樑,需要用1200Mpa以上超鋼材製造。
翻車時,全靠A柱及前檔A柱橫樑撐住整台車+人的重力加速度的翻滾撞擊抗變型壓力。
人員保護,則是靠雙前座後方自動升起或原本設計達成員頭部高度以上的雙凸型骨架,來保護乘員。
可以去前面翻翻我貼賓士休旅車的車身壓力吸收方向表示圖參考主樑結構吸收及變型作用方式。


3.
假設有兩台車 一台有使用超強鋼材但車輕 一台使用大面積一般鋼材但車重了兩三百公斤 這兩台若發生對撞是否有可能結果平分秋色?
A:
Mpa越高的超鋼材,通常密度越高,只會更重不會更輕。
要偷輕,則必須花更多錢,使用鋁合金。
更進階,則是使用類似SMC以2800頓以上的高壓力成型複合纖維材。車壇頂尖的,就是這種複合材運用於車身結構,或cFRP真碳纖維成型的各知名超跑品牌座艙結構。

但使用真碳纖維成型,得6層以上才有強度。
基本上,超跑撞掉就整個碎掉散了一地,就是這些東西。

真碳纖維+複合纖維,也是國際車廠常見運用於超跑的主結構成型方式。


以你上述的條件,基本上,只有送去撞才能分曉!
基本上,車體結構工程師團隊的規劃經驗,會比你說的不同條件來得重要很多!
這也是神車最經常拿來說嘴的一種說法!
表面是很正確的,以汽車工程角度,人禍才是關鍵,也就是車體工程團隊的能力高度到哪!
但以材料面來看,偷輕和使用Mpa較低的鋼材,是相對的!
要車體偷輕省更多油,超鋼材的運用只會更少!
如果使用上好的1200~1800Mpa超鋼材,就可以像Mazda一樣,拿出來說嘴!
它不但運用了比其他同級車好的材料,總車體重量也控制在一定的噸數內!加上最先進集團的內燃機引擎效能,終結出很出色的產品力和相當可圈可點的實際油耗表現!

沒這實力的產品,自然得對自家產品使用的鈑材、用料,需要修飾一番。
喇叭得多擺幾支,多送點人用電子配件,麻痺你的感官!!






感謝福大的回覆 也祝您2016新年快樂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賞車時,如果可以,將車門檻膠條於B柱部位拉開


感謝告知 下次看車可以從不同角度深入他們的"內涵"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去吸VW集團的車,就知道痛苦了!


很久以前也聽過修車廠師傅對國產福特的車體鋼板等讚譽有加 我想就算他的車體剛性比不上歐洲進口同級車 也應該樂勝國產日韓系車吧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Mpa越高的超鋼材,通常密度越高,只會更重不會更輕。


v40車體結構 from:http://www.volvocars.com/intl/cars/new-models/v40/specifications


v40cc車體結構 from:http://135jik1bbhst1159ri1ax2pj.wpengine.netdna-cdn.com/wp-content/uploads/sites/20/2013/04/2013_Volvo_V40_Cross_Country_Body_Structure_Extrication_Recsue.jpg


之所以會問福大第三題 乃是因為對下面幾台車的車重有興趣

golf 1.2T TL 1229kg
v40 T3 1610kg
focus 1.5T 5D 1428kg

vw使用這麼高比例的熱成型超強剛材 但golf車重只有1200多 而v40的超高鋼材使用比例應該很高 所以其車重才會在中型掀背級距中達到令人匪夷所思的1610kg吧?!

如果再放進噸位居中 具國產身分的focus 小弟很好奇 這三台車的車體結構被動安全性該如何評價?

感恩
整理得極為詳盡
留下收藏了
謝謝

阿福的網宅 wrote:
國外有不少專門在介...(恕刪)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aquaeuro大...(恕刪)

有神快拜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aquaeuro大...(恕刪)

有神快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