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車體結構分佈圖解


BlueMoon2100 wrote:
應該說,福特雖然不...(恕刪)


可以這麼說。
這也是企業併購有特殊產品及技術廠商,卓壯自己的核心價值。
感謝板主的post文,受益良多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這台Cefiro A32重改~
Cefiro、Camry這類車,底盤都是軟綿綿的舒適取向。
原則上,就是後座買家型的產品,是給乘客坐的舒適服貼的,不是給駕駛開爽爽的!
當司機要有自覺!XD

像這類車款的底盤,事後再強化這些結構,都無法改變它本身走舒適取向產品的
命運!
要開得爽,一開始就應該挑歐系車底盤來買!
要綜合舒適+歐系底盤,但偏向舒適型產品,你買Teana是正確的!
要舒適+歐系底盤,而偏向操控型產品,就得多燒點銀兩買M-Benz!XD

Cefiro A33~34結束改朝換代後,來到Teana世代,就改走賓士這類前麥花臣+後多連桿
歐系底盤路線。
也直接強化日產車在底盤結構上的躍進!
在日產Infiniti車系,幾乎清一色都是走這種歐系底盤結構搭配!
跟以前1996~1999年Cefiro世代完全不同的分野!

hi~福大
爬這整樓的文,發現好像各車廠在後車廂到後座的車體剛性,用的較少強化車架(與車頭和車門比起),
因最近有一則subaru legacy被後砂石車和前遊覽車的夾擊(雖速度不快)
https://www.facebook.com/bu.hu.10/posts/1301443246538518?pnref=story
,車室看起來無大礙,讓我開始注意對後車廂到後座的安全性

不知福大是否有這方面更詳細的資料,好讓我們在購車上有更詳細的參考
感謝樓主分享 這篇文一定要收藏下來

patrickchu37 wrote:
感謝板主的post...(恕刪)


相互交流!^^
yrlee wrote:
hi~福大爬這整樓...(恕刪)


通常迷你或小型車的後方結構會是比較薄弱的!
甚至不會設置防撞潰縮內鐵!
小型掀背車後保能有防撞塑膠內襯就已經屬不錯的了!

這邊您提到的Subaru Legacy,這是屬於中大型房車類,在後艙結構通常都有強化!
後方碰撞的可潰縮區也遠比中小型車優異!
例如Ford Mondeo / Hond Accord這一類的車,整車結構都有完善的車艙強化,辦理保險理賠員通常都會很清楚經手各品牌車碰撞件,大型狀況哪幾台車特別耐!Ford Mondeo / Hond Accord便是榜上有名的高剛性車款!Subaru Legacy或Outback應也是佼佼者!XD

這方面的資料真的不容易蒐!
後艙的鈑件結構,可能得要自己在鈑金廠拍照來蒐集!
很少車廠會釋出單獨後艙方面的車體結構說明!大多只有在內鐵結構上做圖解!

Jojoba323 wrote:
感謝樓主分享 這篇...(恕刪)


感謝大大收藏哦!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咕哩大~真股力(台...(恕刪)


結果小弟這次新購入的X-TRAIL

B柱只有3層結構

厚度只來到 4 mm

會不會被E38完暴



被這張看起來很威的圖騙了



附上一張後保內鐵照 (PS: 980MPa算硬嗎?)


高雄咕哩 wrote:
結果小弟這次新購入...(恕刪)


XD
應該說,亞太車在外殼的鈑件厚度通常都偏薄,大多以高張力鋼鈑來塘塞自己,主結構Mpa數都在400~600之間。
你的Accord 8是少數優等生之一,主結構體很多都超過680以上!!XD

980Mpa並非全車都是,通常日系車是使用在A、B、C柱等主結構,或前、後保桿內鐵採用。
日產預計2017年之後將大量採用1400Mpa超鋼材,980Mpa已經變過去式嚕!!^^
馬自達則是使用更高的1200/ 1400 / 1800Mpa。
1800則因成型困難度更高,目前只有高階車型使用在前、後保內鐵。

換新車嚕!
恭喜你優!!
謝謝阿福大大分享,收藏中 ~ ~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可以這麼說。這也是...(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