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el Lee wrote:
但是當年大膽地推出第一款搭載6SRS國產車的下場是什麼?
市場反應冷淡,經銷商視為票房毒藥
獨排眾議把ST220等超值性能房車弄進來的結果是什麼?
FLH財務部門「下不為例」的警告


我相信
福特有在改變
但是
一個人的智慧無法抵抗整個體系的腐爛

M,F都是好車
福特的零件也不見得用的比T牌差
但是所有決策層的努力
可以被一個基層員工的怠忽輕易打死(爛業務,差保修)

營銷處管的到人事?保修?

媒體圈有幾句名言
看的到6個月後的市場叫做眼光
看的到一年後的市場叫做創新
看的到2年後的市場叫做嘗試
看得到更後面的睿智者
會被叫做瘋子或是失敗者

M牌也引進6SRS的車種試水溫
下場如何
大家心裡有數

問題是
"成敗論英雄"
成王敗寇

孫中山成功了才會是國父
不然歷史上也只是流寇一名而已

我替蘇先生致意
如果他真的如文中的做了那些努力
但是
如果當下台灣福特倒了
我想也不意外
上一代FIESTA也是開價60左右
價格應該不至於差太遠

FIESTA國產應該也不會降到哪去..
從FOCUS TDCI國產來看..配備會少很多倒是真的

也許等FIESTA要國產的時候.
大陸車都可登台了.或是拿對岸的KD件來組裝.
反正FORD怎麼賣也貴不起來
不如拿來拼低價吧
KUGA FIESTA 柴油板在歐洲都只有手排
台灣人不會開手排
這樣台灣怎麼可能會大賣阿
要是我是老闆,我也不會進阿

愛手排的人
怪福特不再進手排
卻也沒人要怪 頭又大,nissan, 本田,三菱為什麼不出手排
其實之前肯出focus st TDCi 手排 國產TDCi 手排
應該要感恩了
(還好我也一時衝動買了一台 TDCi 手排)


不過還是希望有機會能出FIESTA 柴油手排啦
不好意思
再浪費大家一點時間(應該說是福特營銷單位的人一點時間)

由於本身在曾經待過媒體
就福特的宣傳主軸提幾個建議
1.定位
福特的消費着定位應該還是普羅消費者吧(如果內部的定位非我所言
那請整篇跳過)
那就應該以普羅大眾的眼光來看產品
2.SWAT
T牌的東西怎麼樣先不討論
但是他的形象好
所以可以出一個完全不提車子本質
只塑造"超越當代價值"的口號廣告就很受用了
福特的形象評價如何
就不用遮了
這時候只賣形象的廣告
就只是燒錢的廢物(我猜企劃跟行銷企劃主管會議上沒人敢這麼坦白)
既然福特的CP值高
請問
廣告裡有提到嗎?(TDCI的扭力比較表算是有進步的一招
不過還不夠好)
N牌怎麼扭轉形象的
當初那一個死肥肉的寧靜度廣告
擺一個DB儀在後座
有誰去質疑高音頻低音頻的差異?
當下又一個好作品
那個980高硬度鋼的廣告(就算只是用在底部的H張力結構上)
3.受眾分析
M,F用了多少好東西就不說了
但是廣告裡有表達出來嗎?
是的
消費者不可能都是專家
也不見得了解底盤,排擋箱,ESP或其他高級電子科技是什麼,有多重要
所以
才要設計廣告來告訴消費者呀
而不是一句"消費者不懂,10秒廣告解釋不出來"就推掉
然後老套又無用的拍一部帥氣的大莽刷過境頭而已....

以上是個人意見
以我的經驗
大概福特內部行銷企劃也討論過
我很慶幸我不需要因五斗米或是預算而屈服
如果福特營銷處真的有想要"翻身"
想"教育"消費者
請好好想想吧....

Axel Lee wrote:
FLH營銷處(現在叫營銷服務處)裡欣賞的人的確不多
不過這個人我想大家應該為他拍拍手
因為沒有他,國產車不會在2001年就出現首款搭載6SRS的車種
沒有他,物超所值的MONDEO ST220、FOCUS ST170和FOCUS ST Mk2就不會出現在台灣的土地上
沒有他,我們也不會有平價,卻搭載頂尖科技的歐系柴油車可選擇
簡單地說,沒有他的努力,說不定現在福特展示間裡還是只能買到MAZDA的東西
他就是文中主角之一:蘇嘉明...(恕刪)


呵呵...
現在要稱他...蘇協理了...
當年認識到他是在focus試乘會上...
當時他還是一位品牌專員...

說實在FLH不是沒人才...
誠如Axel大所提...
他也是我唯一認為...
在FLH裡...
想法和做事最認真最實在的一位...
期待FLH好好的善用這位大將...

個人期許...
"想做事的人都能做到事,不想做事的人,也別擋別人做事"
Axel Lee wrote:
不過這個人我想大家應該為他拍拍手
因為沒有他,國產車不會在2001年就出現首款搭載6SRS的車種
沒有他,物超所值的MONDEO ST220、FOCUS ST170和FOCUS ST Mk2就不會出現在台灣的土地上
沒有他,我們也不會有平價,卻搭載頂尖科技的歐系柴油車可選擇
但是當年大膽地推出第一款搭載6SRS國產車的下場是什麼?
市場反應冷淡,經銷商視為票房毒藥
獨排眾議把ST220等超值性能房車弄進來的結果是什麼?
FLH財務部門「下不為例」的警告
提倡歐系造車本質、滿足消費者對安全、性能的更高要求
換來的卻是消費者的不捧場及自己仕途受阻,不然以他在FLH的資歷早好幾年前就該升到協理甚至處長了

有您的這些資訊提供,會讓人更愛福特車耶
但您講的沒錯,有進步的車商裡一定有這樣的角色,不然沒有今天的成就
Axel Lee wrote:
FLH長年來的政策,造就台灣福特客層就是一群貪小便宜、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消費者
歐洲賣80萬的東西要福特賣60,歐洲賣120的東西要福特賣90
如果有人要求VW或PEUGEOT、CITROEN這些品牌售價比照歐系福特進口車
早就被人當成神經病了....(恕刪)
我承認
我就是這種貪小便宜、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消費者
但這要感謝福特,教育出會比價、善斤斤計較、重視高 C/P 質的厲害消費者(雖然對F而言並不是件好事)
這樣的人愈來愈多,民眾看透車廠在玩什麼把戲的人愈來愈多,未來選擇福特車的機會也愈來愈高不是嗎?
在此
還是希望這幾位重量級人物能堅持這份理念,對好車的熱情,以及貫徹一流車廠該有的服務
再給板上的某些人:批評別人容易,自己做事很難
加油 , Forders!
Mondeo M2000 Dark Green
在汽車版看了這麼久,覺的有些有趣的事
ford 這一版,無庸至疑 是發表新標題 與 同一標題可以蓋大樓 普遍率最高的
在我個人的感覺是 ,不想屈就日係車的操控 但又想以日係日車的價錢/折價/後續服務,還要給我歐洲新技術 的人
大概是 對ford 最 熱心 督促的 車友吧,............一句話.市場規模 決定了很多 很多事;相反的,無視無市場的,真的要很有心臟。
hungwolf wrote:
一些好車被這幾個人賣成這樣,還好意思受訪問,講一些行銷理論,
想吐...
我是福特的老闆,叫他們賣不贏頭又大的話就滾蛋,不過,是我的親戚就另當別論~
走自己的路?哈哈!死路嗎?


一個賣車賣得這麼久的人,被你批評成這樣 .... 實在很可憐 ....
如果要以成敗論英雄,那你覺得前福特營銷處副總胡開昌怎麼樣?

KC胡把Liata前兩年賣到冠軍後兩年賣到爛順便砸了福特品牌,把Tierra賣得這麼差
然後被放到Mazda,把Mazda變成日式人文品牌後
然後高升福特高級車事業集團(PAG)大中國區總裁,但是中國幹不太起來,所以退休
現在跑到Luxgen去當總經理

我有幸跟KC胡談過,有時候產品的問題遠大於行銷的問題
他不認為Liata的行銷有問題,但是福特高層認為KC胡把福特賣差了
他不認為Tierra的行銷有問題,但是這麼好的車賣不好就是KC胡的問題

以成敗論英雄,KC胡在Liata/Tierra的時候是狗熊,在Mazda的時候是英雄

我現在只想問各位板友一些問題
1)福特現在走歐化的路線是不是正確?
2)福特要不要走柴油路線?
3)福特品牌要不要提供物美價廉的車子?

如果前面三題的答案都是YES,那接下來就必須考慮一些問題
1)如何降低歐化零件的成本?
2)如何把柴油引擎的成本降到跟汽油一樣?
3)如果價位這麼低,要怎麼把福特的品牌形象提升?

就我所知,Ford現在唯一賺錢的部份就是Escape外銷款,所以對Kuga的引進會猶豫
如果今天Focus/Mondeo可以賺錢,Kuga也許早就引進了

行銷人員的悲哀,就是車子賣得好是產品好
車子賣不好就是行銷有問題

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對車廠的行銷人員多點寬容
我認為福特的行銷策略真的真的要好好的再加加油,
以現在的造車工藝而言,我相信每一家車廠能力其實都相去不遠,
在二十幾年前,福特在眾國產品牌中可算是高級車款喔!
(在我小時後,福特的名聲可比裕隆好太多了)
那為什麼現在福特的銷售量就是比別人差?

看看最近福特打的電視廣告就好,
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福特想要傳達怎樣的訊息給消費者,
是要消費者認為現在的福特六和有德國福特的加持嗎?
但是,請不要忘記,就算是台灣人眼中的德國高級品牌----雙B,
人家也是很努力的在打出每一款車種各自的特色,來吸引不同的消費族群,
福特六和最近幾年有這樣做嗎?好像很少吧!
(而我買09年式FOCUS,甚至連電視廣告也沒見過)






有人談到重點了

何謂專業的評論家?
在運動領域內
多的是前運動好手退休後做為專業評論家
在國外車壇內
多的是前賽車好手或車界資深從業人員退休後做為專業評論家

通常這些人做的評論較為鞭辟入理
原因無它,
因為他們真的做過
講的話更有說服力

當然
01 是個業餘的論壇
大家都有權利發言表達意見
但發言留一點風度和空間
不是更能促進良性的互動嗎?

談到福特
先天上就有和其他國內車廠不同之處
其他日系車廠
在產品設計上先天就有"地利"之便
再加上台灣人普遍親日的心態
"主場優勢"是站在日系車廠這邊的

福特在台灣也不是沒有風光過
以日系 Mazda 為基礎的產品
搭配乘用車+商用車 + 歐美系進口車的完整陣線
在 Toyota 尚未重新進入台灣市場的時期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的確有一陣好光景

隨著 Toyota 的逐漸強大
以及 Mazda 本身品牌及產品的強化
福特原有的競爭優勢不再
再加上國產第一代Mondeo的品質之水土不服
而美式小經銷商制的互相砍價
造成市場佔有率大幅下滑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福特在台灣的處境的確是艱難的
但也是有機會的
畢竟唯一能提供消費者平價德系車的就是福特了
但德系車的特色是需要消費者深切了解的
在品質上也要滿足普羅大眾的要求 (看看另一福X,奧X版上車友的疑問就知道不容易了)
這條路是不太容易走的

所以以小弟來看
福特的確在試圖轉型
想抓住可利用的機會來"向上提升"
Focus TDCi 手排國產化就是個例子
誰不知道自排才是大宗銷量的來源?
看的出來福特是為了建立TDCi的品牌資產
在國外還沒有自排供應就搶先問市
一待國外有 Powershift 變速箱也馬上跟進,不是嗎?

以我們車迷的角度
福特是成是敗實在不是重點
但萬一福特不在的話
要買德系車就真的得荷包滿滿了

另外,小弟也贊成"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想法
在商場上是沒有 "只有功勞, 沒有苦勞" 的安慰語言的
奉勸福特六和營銷處諸君 (如果你們看得到的話)
少說多做
等到佔有率 10% 以上再來分享"經營理念"
尤其是那位蘇協理
大公司明爭暗鬥
有理想想做事是好事
但低調點比較不會中槍是不變真理
要不然也不會如 Axel 大大説的仕途不順了, 哈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