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8454分
文章編號:89585560
grason00 wrote:
趁現在台本跟和泰還沒...(恕刪)
以台灣的汽車產業稅額,要國產打造50萬內的電動車太難。
即使大陸五菱便宜的小車,搞進台灣組裝生產,30萬的車就會賣到50起跳。
基本上有在車廠產線、採購待過就不難知道,車廠比較愛生產大型車,相當不愛生產便宜的小車。
因為現在車子要塞入的安全系統與配置,大小車差異越來越小,小車的精緻度一直被市場要求提升,成本翻高。
例如Ford Puma,六和怎麼算,成本都過高,這麼好的產品,最終放棄。
本田Fit來到第四代,價格都翻破80萬了。
南陽現代汽車也公布今年將小改款的Venue,現行價格72~79萬,小改追加ACC、LED頭燈,價格直接破80......。
大概只有國產五菱宏光 Mini EV 約台幣12~16萬,才有可能抑制住費用。
換算在當地約50~68萬台幣左右,如導入國產,大概也得賣到78~88萬。
怎麼算,都無法留用大陸當地的車價販售。
但車價其實無法套用大陸當地的車價,畢竟大陸是車價低、牌價高,一線城還限牌每周固定日期才能通行。
兩地新車稅額就差異相當大。
大陸是政府補貼造車,即使國際新聞如何報大陸一年實際能消化掉的新車量約2200萬輛,但大陸補貼生產,達6~8000萬台之譜。
瘋狂往海外塞貨,跟生活五金10元商店與衣物用品一樣的戰術。
台灣的新車,車商要在港口將車輛完稅,夯不啷噹加總,稅額最少也要32~36%,以車廠財務端於港口清關完稅所了解,如果太高檔的車,車商報稅一台250萬,國稅局是養一批人整天去海外到處翻這台車各部件,在海外售價,加總起來,國稅局如果判定這台車得繳納300萬車價的價值,是會要求車商須先依照這個高標繳納,先完稅,如實販售後面再辦理退稅。
車商錢還沒入自己口袋,就得先墊一大筆,這些利差,都會轉嫁到消費端去稀釋風險。
這也是台灣一堆貿易車商,辦中古水貨進來多,辦理全新車入港少。
例如和泰車還未代理北美Sienna時,台灣主要就兩家貿易商引進,一家就中古水貨阿不拉那邊,另一家就國軍英雄館汪董這邊從北美新車經銷商這邊盤全新車入港辦理認證完稅。
全新車一台車扣打,當年也就8~10萬這邊。
例如台中貿易商辦理Fiat 500來台,還經營保修期許跟母廠經銷同步,這都很燒錢。
沒搞好,都是坑。


我也認同會引進Equator Sport當地生產。不過,個人也希望一併引進Mondeo取代Focus轎車的位置。如果福特六和想要更有話題性,Bronco會是最好的選擇。

BlueSky5230 Monde這類中大型房車市場在台灣車市,確認是要被消失了,市佔少得可憐,車廠做菱利或湯A廂車還比較好賣。生產線不可能去做單月低於500台下的車,沒啥產值,除非高毛利。[XD]


個人積分:23分
文章編號:89588330
小惡魔新聞台
小惡魔市集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