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ST Line Lommel 賽道特仕版

Millet.shen wrote:
目前看新聞寫到就是多...(恕刪)


其實現階段也都只是紙上談兵,大多的情況都僅只是猜而已,不如等13號真正推出了吧。

STLINE五門在調教方面本來就是偏運動,因為整體懸吊偏硬,所以只爽駕駛乘客不爽。

而如同偉家哥提到那般,有許多買家或許想走五門舒適+L2的輔助駕駛,偏偏福特沒有推出這一個版本,想要舒適只能買四門頂規,或者就是只能買STLINE。

以目前特仕版來看,如果真的追求向ST化,縱使搭配多連桿,但懸吊調教卻更硬,到頭來還是只爽駕駛乘客不爽。畢竟物理天性本來就無法逆道而行,運動跟舒適本來就不會在同一個天秤上了。

所以不管是多連桿還是扭力樑,最終還是決定出廠時設定了。不然就是自己事後多花錢去從懸吊跟輪框輪圈下手了。
HermesParis wrote:
除了希望能提升後面懸...(恕刪)


後座椅面太短真的需要改進,去試乘時坐的超不舒服。
話說這台賽道版會是國產還是進口的?
liwmewmew wrote:
完全說出我心聲......(恕刪)


福特現在推這輛的目的不是在造福消費者,滿足你的願望。

只是單純想看說要多連桿的消費者,要不要加價買單而已。如果願意,賽道版就將正式列入編成,順勢漲價。

而你的心聲對福特來說,能換多少錢?
STONE0504 wrote:
現任ST Line車...(恕刪)


其實大部分的人還是外觀取勝,真的可以從入門版規劃一款ST-LINE LOOK。當初MK2.5勁馳版也是類似把運動化的配件都上了,反應很好,也因為這樣後來改個名稱繼續賣(以福特慣例,限量真的是試水溫吧)。
Fiestatitanium wrote:
福特現在推這輛的目的不是在造福消費者,滿足你的願望。
只是單純想看說要多連桿的消費者,要不要加價買單而已。如果願意,賽道版就將正式列入編成,順勢漲價。
而你的心聲對福特來說,能換多少錢?


這就要看看,我的需求是不是少數的怪咖需求
還是有很多人有跟我一樣的需求

「一台5D FOCUS,舒適有完整L2輔駕」

如果很多人都跟我有一樣的需求
那能不能端出精準的市場編成來換到錢,就是福特的判斷能力了
可不是?

說真的,我不覺得這麼多吵著要多連桿的板友
佔大多數是為了在這台家用房車上提升那一點點的操控性

如果賽道版,採後多連桿,底盤沒向ST調硬,依然維持ST LINE調校
那這台就會是合乎我需求的
只是這種價格,可能不合很多人的需求
因為他已經超出「一台5D FOCUS,舒適有完整L2輔駕」
熊八 wrote:
一般來說多連桿比扭力...(恕刪)


如果真的要調教操控
多連桿可以比他更好
Millet.shen wrote:
目前看新聞寫到就是多...(恕刪)


說真的
一台國產車95萬,那我寧願買進口..
kobe13794823 wrote:
其實現階段也都只是紙上談兵,大多的情況都僅只是猜而已,不如等13號真正推出了吧。
STLINE五門在調教方面本來就是偏運動,因為整體懸吊偏硬,所以只爽駕駛乘客不爽。
而如同偉家哥提到那般,有許多買家或許想走五門舒適+L2的輔助駕駛,偏偏福特沒有推出這一個版本,想要舒適只能買四門頂規,或者就是只能買STLINE。
以目前特仕版來看,如果真的追求向ST化,縱使搭配多連桿,但懸吊調教卻更硬,到頭來還是只爽駕駛乘客不爽。畢竟物理天性本來就無法逆道而行,運動跟舒適本來就不會在同一個天秤上了。
所以不管是多連桿還是扭力樑,最終還是決定出廠時設定了。不然就是自己事後多花錢去從懸吊跟輪框輪圈下手了。


就我的理解
你說的不全然對

「同一台車,越偏操控,舒適度就會被犧牲」
這是對的
「駕駛路感跟操控爽,乘客就會相對不爽」
這也是對的

但是有些車,他比起FOCUS ST,既有操控又有舒適
不能說極度舒適,但已可兼顧家用房車
不過這價位都不在FOCUS了,只是想提到,這是有的
而且不是跟FOCUS比,是跟FOCUS ST比,同等級的對手

其次是,FOCUS ST LINE這次有個怪狀況
基於這兩句對的狀況
「同一台車,越偏操控,舒適度就會被犧牲」
「駕駛路感跟操控爽,乘客就會相對不爽」
他又多了一句
「因為後面扭力樑,所以你的後座乘客,感受了比上面兩項以外,更不爽的品質」
我不追求他像其他車,操控跟舒適都漂亮兼顧
但至少,不要讓後座得到更加多餘、沒意義、非路感的餘扭餘顛

希望FOCUS可以在操控跟舒適,盡可能取到最好的平衡與最大化
扭力樑純粹是降成本(壓價格或增加利率)
他犧牲了一點操控、也犧牲了不少舒適
GaryM wrote:
說真的一台國產車95...(恕刪)


業代來消息了...價錢比我們之前討論的還要在上去一點, 現在可預訂了

交期未定....可能是明年了
liwmewmew wrote:
這就要看看,我的需求...(恕刪)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說的更明白一點,你要的舒適性,福特原廠認為扭力樑就可以給你了,中階就是這樣的懸吊設定。只要將中階配備CP360+大包,加價(你的心聲能換多少錢?)賣就可以了,但現階段還不是時候,頂規這麼好賣不是嗎。

多連桿是在彎道的表現上,較拖曳臂的設定更多了一份靈巧,轉向還是一樣的中性,但是車尾調整的速度更快,車體達到所設定的角度更快,搭配升級的動力表現,彎道上帶來更多的樂趣。(內容擷取自u-car)

上面這段話也告訴消費者,多連桿是為了操控樂趣而設定的,不是為了靠攏舒適性。

大家一直在爭執的多連桿是否更舒適?可能不是這代Focus的考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