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ST Line Lommel 賽道特仕版

GaryM wrote:
如果真的要調教操控多...(恕刪)

當然,畢竟多連桿的貼地性是扭力樑追不上的,後輪也可以做角度定位調教,所以我自從開過後扭力樑的車後就不選擇這種了,現在開前後獨立懸吊的車子真的舒適不顛但又很穩定。
Fiestatitanium wrote: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恕刪)


扭力樑並不舒適,非獨立懸吊在賽道這種平坦的地方可能沒感覺,但是一般路面並不平坦,光是右邊壓到坑洞左邊也在晃動的感覺對後座乘坐者來說就是不舒適的存在,然後配上st line需要運動化更強烈的設定,只能說更不舒服而已。
熊八 wrote:
扭力樑並不舒適,非獨...(恕刪)


我同意的話,那等下是不是又有人從土裡跳出來說扭力樑多好,大家再吵一次,有意義嗎?

真的想要多連桿就加價去買,不能接受就別買扭力樑,但要接受這代Focus就是想省成本,不想標配多連桿。好不好,自己去試駕。
Fiestatitanium wrote:
我同意的話,那等下是...(恕刪)


沒有要戰啊!我是解釋而已,扭力樑的缺點就是舒適性不佳我想表達的就是這樣,我認為操控是在於調教,扭力樑的操控不一定比較差。
熊八 wrote:
沒有要戰啊!我是解釋...(恕刪)


你就接受這代Focus就是便宜扭力樑的設定這個事實吧!不能接受就不要買、或是加價去買多連桿車型。
熊八 wrote:
扭力樑並不舒適,非獨立懸吊在賽道這種平坦的地方可能沒感覺,但是一般路面並不平坦,光是右邊壓到坑洞左邊也在晃動的感覺對後座乘坐者來說就是不舒適的存在,然後配上st line需要運動化更強烈的設定,只能說更不舒服而已。 ..(恕刪)


我已經坐在車內,體驗右邊壓到坑洞左邊也在晃動的情況, 從小到大已經幾十年了, 又到國外好路坐好幾年, 看樣子我的屁股沒那麼敏感.
Fiestatitanium wrote: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說的更明白一點,你要的舒適性,福特原廠認為扭力樑就可以給你了,中階就是這樣的懸吊設定。只要將中階配備CP360+大包,加價(你的心聲能換多少錢?)賣就可以了,但現階段還不是時候,頂規這麼好賣不是嗎。
多連桿是在彎道的表現上,較拖曳臂的設定更多了一份靈巧,轉向還是一樣的中性,但是車尾調整的速度更快,車體達到所設定的角度更快,搭配升級的動力表現,彎道上帶來更多的樂趣。(內容擷取自u-car)
上面這段話也告訴消費者,多連桿是為了操控樂趣而設定的,不是為了靠攏舒適性。
大家一直在爭執的多連桿是否更舒適?可能不是這代Focus的考量。


我反而覺得你誤會我的立場了
可能我在這話題打太多文章,已沒解釋這麼多
也可能我解釋不夠清楚,讓你有這樣的誤會

我的立場與認知,我試著條列列出來
1. 「一台5D FOCUS,舒適有完整L2輔駕」
福特有很多手段可以滿足舒適
我從沒否認他的任何手段,更沒把福特的舒適提供只定在多連桿
我其他文章有聊到我試過4D FOCUS,那舒適很OK
但我要5D,如果有,我當時應該就衝了

2. 看你特別取u-car文句,我是否讓你誤會,我認為多連桿是為舒適而生的技術?
我從不認為多連桿是為舒適而生,他只是剛好能提供比扭力樑更好的舒適性
多連桿一直以來都是為操控而生,這是基本認知
只是反過來說,扭力樑有左右互拉扯的缺點,懸吊調硬更會放大這缺點
多連桿可以避開這副作用

這台FOCUS沒有eLSD高速過彎、沒有鋼砲馬力與扭力瞬間加速
model J扭力樑在這台車的操控已可以滿足大部份使用者的大部份狀況了
(雖然更大的原因是他們想省下更多錢進口袋)
即使上賽道做操駕,也讓這台車盡自己的能力在操控上表現的可圈可點了
所以我才會提出,換多連桿想提升操控性,效果可能很有限
除非有改車,讓他性能更好,才更配得上更高操控性

並不是說多連桿的操控性有限,舒適性比較有感
而是在這台ST LINE上面,有這樣的窘境
就是換多連桿,操控性可能沒怎提升,但舒適性一定會提升不少
前題是這次換了多連桿,不要又把舒適性犧牲光光,去榨出多連桿的操控性
但如我上面所說,這台車沒eLSD高速過彎、沒鋼砲馬力扭力
換上多連桿又調成超硬懸調,將變成一台悲劇車,高不成低不就
彷彿準備了一個超大口袋要裝錢,但自己根本完全沒錢一樣

3. 我猜台福根本沒能力去改ST LINE的多連桿懸吊硬度
那都是美福配好的,台福再怎賣,也沒其他市場賣
美福不會為台福去改這些懸吊
台福只是在美福提供的幾種選項配件
然後慣上一個賽車版的新ST LINE包裝
所以我"猜測",很大的機率
NEW ST LINE就只是一個多連桿的ST LINE
不會像ST那樣,又增加20%~30%的懸吊硬度
ST增加20%~30%的懸吊硬度,可還有CCD幫忙分擔部份舒適問題
這台ST LINE調成跟ST一樣硬,還沒有CCD,那不是悲劇可以形容了

如果台福真的推出這樣的NEW ST LINE
你覺得他們真的抓住市場,準備換到更多錢了嗎? 聽到了誰的心聲
提供了一個真的要跑賽道的 「多連桿硬爆 ST LINE」

4.
只要將中階配備CP360+大包,加價(你的心聲能換多少錢?)賣就可以了,但現階段還不是時候,頂規這麼好賣不是嗎。

你說「一台5D FOCUS,舒適有完整L2輔駕」,能為台福換多少錢?
這個編成並沒有出現,我們沒有人有資格下定論到底好不好賣
所以我直接把這問題轉化成,「有多少人有這樣的需求? 卻因為沒有,而改買其他牌的車?」
你似乎覺得沒啥幫助不賺錢?
但很不幸,我猜測幫助會非常大
可是編成沒發生,而且這不是很極端的爛編成或神編成,我們根本不可能準確預測
所以這種討論完全沒意義,也沒理由拿出來堅持或討論
如果這樣預測很準,我們就賺大錢了,不會一堆市場分析師,還一堆失準狀況

最後你提到,FOCUS不在乎舒適
這我跟你是一致看法的,我想我也做了一些功課了
也都出現在我其他篇文章裡
FORD真的不太在意舒適
包括他們發聲,一直解釋扭力樑有足夠的操控性在ST LINE
但完全沒去討論舒適性

GOLF GTI有名的小鋼砲,已經很漂亮兼顧性能與舒適
結果FOCUS MK4 ST在國外一堆試駕的文章,都指出舒適並不好

所以FORD看起來根本不會為舒適去特別努力什麼
有的話(這次有推CCD在努力的樣子),效果也是落後別人很多
甚至舒適跟降低成本選一個,他們應該會選擇降低成本
ST LINE扭力樑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我會一直討論到多連桿版本
就是我在這個FORD理念的前題下
他們給我的這麼多選擇裡
唯一一個最靠近舒適的選擇了
從來就不是我認為多連桿是為舒適而生...

我盡力解釋了
馬路傳聞出現了
四輪獨立懸吊+LED尾燈
明年一月上市
價格: 97.8

如果屬實,這價格諧音真是有趣!
HermesParis wrote:
馬路傳聞出現了
四輪獨立懸吊+LED尾燈
明年一月上市
價格: 97.8.(恕刪)


這樣也不錯! 差八萬,兩種選擇各取所需. 就等誰賣的多了
liwmewmew wrote:
我反而覺得你誤會我的...(恕刪)


我沒把話說成用扭力樑=不在乎舒適性,這樣講大概又會有人跳出來了。這話題我就不繼續了。

你就去試駕Lommel版,看看是不是你要的東西就好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