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lve wrote:
 &nbs...(恕刪)

他是說新的kuga吧
resolve wrote:
其實我一直很好奇,請問各廠牌車種的A1事故統計在哪裡看得到?


不知道資料來源,一份沒有信度 效度的資料,吹了好幾年

IIHS 做過死亡率調查

https://auto.ltn.com.tw/news/15428/56

《IIHS》每 100 萬輛死亡率最高前 5 名車款

1.Ford Fiesta 四門:每 100 萬輛 141 人死亡
2.Hyundai Accent:每 100 萬輛 116 人死亡
3.Chevrolet Sonic:每 100 萬輛 98 人死亡
4.Nissan Versa Note:每 100 萬輛 96 人死亡
5.Fiat 500:每 100 萬輛 95 人死亡

《IIHS》每 100 萬輛死亡率「0」車款名單

1.Infiniti QX60
2.Lexus NX 200t
3.Porsche Cayenne
4.Mercedes-Benz C-Class
5.Volkswagen Golf
6.Range Rover Evoque
7.GMC Yukon XL
我想他不是沒看清楚還是沒看影片,是有看沒有懂吧!
resolve wrote:
您沒把影片看清楚吧?(恕刪)
里式硬度測試是一種比較不准但方便的測試方式,好處是不太會造成破壞。

它是敲擊金屬表面回震的震動,來推算金屬的硬度。
因為是靠震動,會受到金屬形狀、厚度等影響很大,才會有同一塊鋼梁,他敲有支撐的地方跟沒支撐的地方呈現不同硬度。

比較精準的是用洛式或維式硬度測試,這兩種都是透過施加壓力把金剛石押入金屬表面來測試硬度,所以都會造成表面破壞。
而且機器很大一台,需要穩定的平台做測試,無法隨身攜帶。

一般來說硬度跟強度成正比,硬度愈高,屈服強度(抗變形力)就愈高。

只是強度測試大多是用拉伸的,就是把金屬夾著兩端用拉的直到它被拉斷。

所以用硬度計去看鋼材的硬度來推測強度的大方向是沒錯,只能說拍片者很有心願意花$,但對材料測試一點都不懂。
硬度試驗 .就wiki 上面寫的測試方法. 都是破壞性試驗法. 我讀書時教的也是破壞法.
不知道有沒有非破壞的方法測試. 硬度
然後呢. 材料的強度. 測試也都是破壞性實驗法取得.
我看到杰運用的測試器. 就想笑. 同樣的材料硬度. 會依位置不同有大幅的改變. 比較厚的地方變硬. 比較薄的地方變差. 完全不知道那個機器是在測試甚麼東西.
小黃狗的春天 wrote:
福特都敢公布給大家看(恕刪)


在台灣的國產車
我看只有福特跟現代敢公開鋼材硬度跟分布圖
算值得鼓勵了
雖然都是依照國外標準

但還是希望台灣快點有公開的撞擊測試
載弟小農,載弟不載妹也不載酸民
OTOP wrote:
里式硬度測試是一種比(恕刪)


的確,這不是正常材料強度測試的方式
抗拉或是抗壓都是做到材料破壞才停
影片中的儀器,連數值的單位想必都與福特的DM不同
所以樓主可以不用再傷神了

不過這也帶出一個議題
材料的強度不等於成品的強度
所以不是所有的車商都在這一點著墨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caf677 wrote:
材料的強度不等於成品的強度
所以不是所有的車商都在這一點著墨


其實也有媒體做過專題
https://www.kingautos.net/288590

編輯觀點
在此要破除幾個迷思:
其一,硼鋼不是車體抗扭、撞擊安全的保證!誠如前述,硼鋼不是鋼鐵人發明的,沒有四兩撥千斤的能耐,一輛車的好壞還要看結構、成形、厚度、焊接、搭接、搭配…,每一個環節都是關鍵。在此並沒有幫福特背書的立場,純粹站在公正的觀點檢視各車輛的設計。如果一輛車已經使用了高比例、高成本的硼鋼,如Volvo、雙B、VW集團等,那麼在焊接、搭接、結構…等方面,怎麼可能使用舊技術平台、舊生產線應付了事?如果當初造車的目的就是要節省成本,那就不會選擇硼鋼;既然要大量使用硼鋼,車廠就會使用配套的工法,才能達到高結構強度+輕量化雙重目的,那意味著生產線許多機具與儀器都要翻新。基於此,若說新Kuga不好,最多就是不夠完美,論本質不可能差到哪去。

其二,車體抗扭性與撞擊安全性沒有直接對等關係!無法用抗扭曲係數去換算撞擊安全等級,二者的設計思維不同,要證明國產車沒有偷工減料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置「台灣實車撞擊測試系統」,再加上實車抗扭曲公正測試,口說無憑、口水戰無意義,唯有「來硬的」才知道誰是真的硬漢,也才能叫國產車「硬起來」!

其三,硼鋼或更厲害的鋼亦不是安全、操控、耐用、輕量…的保證!總歸一句話~還是要看整體設計,一輛車超過十萬的零件,最終表現怎麼可能由「區區幾片特殊鋼材」來決定一切?整體搭配還是關鍵,目前造車仍無所謂的神話,一如世人目前還沒有找到任何一種「超級食物」可以讓人百毒不侵、醫治百病、長命百歲!

其四,硼鋼於車體之應用比例越高,發生撞擊事故後要切開車體救援越困難!硼鋼不只是剛性好而已,硬度表現也非常優異,一般鑽頭、鋼鋸奈何不了硼鋼,必須使用鎢鋼、鈦膜…等特殊工具「大刑伺候」!由此不難想像,車輛使用硼鋼的比例越高,劇烈撞擊後若乘客不幸受困車艙內,救援難度就越高。當然啦,此時如果沒有「支撐性強、不容易變形與碎裂」的硼鋼保護,其結果可能是「已遭壓扁救不活了」!因此用救援困難度來攻擊硼鋼車體不安全,結論就三個字~說不通!

在此沒有任何吹捧或神化材料科學的意思,硼鋼只是一種好材料,最終還是要看車廠如何善加運用,就像引擎的「渦輪」一樣,BMW就可以做到「起步加速輕快、高轉延伸良好、油耗表現經濟」等多重效益,但是調校不好的品牌或車款,全油門時「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故障維修時卻要掏出一個月以上的薪水,結果「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如果大量使用硼鋼卻感受不到車體變硬、車身變輕、高速平穩、壓坑紮實(但無須去做撞擊測試),那無疑是做白工瞎忙一場!
不就找學術知識這理由來貶Ford
一堆人還這麼認真探討
也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好是壞.....
反正夾心餅乾車是有目共睹了
+1

許多 F 酸找了一堆理由來說
棚鋼不能如何如何的。。。

那麼,某國X 組裝的 T 牌車輛用的不是棚鋼,或許抗扭曲性與耐撞擊性較強是嗎?

是實上,多年來這麼多的車禍,早已證實某家廠商生產的車,經常撞得支離破碎
最好這樣的車子能夠比 F 廠的車更能保護成員的安全啦!

為了酸 F 廠車,可以連邏輯性與合理性都拋棄,昧於許多車禍撞擊的現場事實呈現的結果而說囈語
這也是蠻另類的護航與酸語!

Hangover's HUNK wrote:
不就找學術知識這理由來貶Ford
一堆人還這麼認真探討
也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好是壞.....
反正夾心餅乾車是有目共睹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